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澳门市井建筑
释义

澳门市井建筑

澳门在十六世纪中叶仅有三个小渔村,人口稀少;到十七世纪初,出现了望厦、龙田、塔石、沙冈、新桥、沙梨头、石墙街等村庄。至今,澳门已发展成有九百多条街道的现代旅游城市。其中除了前述的民宅、寺庙、花园外,还有许多中国传统形式的市井建筑。
澳门的酒楼、茶楼、饭店历史悠久,远在清道光年间已很发达,清同治年间已有饮食同业工会。当年有一座杏香酒楼颇负盛名,这座酒楼为中式三层楼建筑,位于现今的内港火船头街人行天桥旁“多宝饼家”处。还有一家南来茶楼,创建于清光绪初年,一九二○年改为“远来茶楼”。其外形为带有金字顶的中式三层楼房,该茶楼门口墙上的广告大字招牌、窗樘欞上的楹联、后窗中的“佛”字木雕以及大堂中一幅澳门最大的明镜、三楼高悬的几块木匾,都有浓郁的南方茶楼风格。
国药店在澳门也有一定特色。位于澳门半岛十月初五街的“大宁堂”国药店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几年前仍较完好。其堂间的金漆木雕挂落和屏幅均以药名的保健为主题,十分精緻。二楼的木雕花窗形状纤巧,圆浑通透,技艺精湛。
澳门的早期作坊以凼仔岛的益隆炮竹厂和製香厂较具规模。炮竹厂裏还完好地保存有当年仓库之间的防爆厚墙,该厂在消防和水道方面考虑颇週到。
当舖建筑物在清朝末年已出现在街市中。到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在新马路已有四层高的大型当舖。
澳门商务活动的会馆、公所等聚会场所历来较兴旺,其中以南湾花园的八角亭尤为引人注目。该亭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是商人卖酒及娱乐的场所,四十年代经过整修成为澳门唯一较有规模的公衆书报阅览室,一直保持至今。该八角亭共两层,有着中国传统形式的宝顶、飞檐和朱漆木门窗,但在底层的外立面有西式的壁柱、拱形门窗套,是一座中西建筑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由于外形简洁朴实,显示自然和谐。
街市即菜市场,建筑多中西合璧,有悠久历史。营地街市就有一百五十年历史,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正式建成街市大屋。着名的红街市建成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雀仔园街市也有百年历史。
澳门的戏院常和街市建成一体,如南京、镜海、娱乐三家戏院,分别设在二楼或三楼,底层均为街市。它们均建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其中南京戏院在沙梨头海边街,共三层,原来三楼为戏院,二楼为茶楼,底层是街市。
新马路横贯澳门半岛,係于一九一四年开始在旧城区中拆屋闢路而成,是澳门最早的一条商业街,是当年澳门改造旧城区街巷的典型例子。至三十年代,新马路已成为澳门最繁华的地区,它集商业、娱乐、旅游、文化为一体,建起了澳门第一个银行、酒店、戏院及当时最具规模的赌场,这裹同时也是举行喜庆礼仪的社交场地。
新马路街道两旁多为三层商业楼宇,沿街底层均为骑楼式长廊,二楼多装嵌面积很大的木百叶窗,这些都是适应中国南方潮湿炎热气候的传统建筑形式。同时,由于西方经济文化的影响,这些沿街商业建筑的正面又普遍带有欧洲建筑装饰细部:拱捲窗洞、花饰以及壁柱、山花等,底层廊柱则做成倣石饰面,均带有柱础,方整厚重,有发达殷实的氛围。骑楼为商业街拓宽了空间,并适应了马路人流和商业活动的需要,还可遮荫、避风雨。
骑楼这一南方都市沿街楼宇的建筑风格,在新马路中得到了充分的採用和完好的保留。在当今澳门许多新建的公寓住宅、居民区及公共建筑中,这一形式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如新口岸填海区上建的新城区就保留了骑楼人行廊,在高美士街和友谊大马路之间的街坊内街也设计成两边骑楼、中间步行街的形式,形成一个富有传统色彩、亲切安全的公共空间。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澳门在改造旧街坊时对原有中国传统民居的保护。如在改造水坑尾天神巷内一户旧宅时,虽在内部拆除了多栋联立式楼房,但临街的原有砖墙、屋盖以及木趟栊门均保存完好。在其对面有一栋带有精緻檐口壁画、灰塑和花窗的古民居,其内部虽已改成游乐场,但仍保留了旧的街面,使天神巷那古朴的中国传统民居街景风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3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