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桌上哥尔夫》 |
释义 | 《桌上哥尔夫》桌上哥尔夫球,我以为它是讽刺着人生的。 (1936年11月23日) 赏析这是一篇随感式的小品,通篇采取譬事喻理、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作者一开篇便说明了它的寓意:“桌上哥尔夫球(今译作‘高尔夫球’),我以为它是讽刺着人生的。”那么,作品所讽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呢? 本文写于30年代中期。当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大动荡、大分化的时期。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后来《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自选集>自序》)比如20年代以鲁迅、周作人为代表的“语丝派”,曾在文坛上活跃于一时,但到了30年代,周作人、林语堂等人在白色恐怖下,却走上了一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遁世之途,蜕变成“将粗犷的人心,磨得渐渐的平滑”的“论语派”。这情形很有点像桌上的高尔夫球:“在未出发前,它们每一个都抱着无尽的希望,含蓄着生的力量,正如一群年轻的人,展开在眼前的只是宽阔翠绿的世界”,但它“受到碰,再受到碰,再受到碰,从东碰到西,从南碰到北,使它愈走愈乱,愈走愈没有个人的意志,愈走愈加迟缓……”当然,《桌上哥尔夫球》作为一篇文学作品,我们是不必把它和现实生活中的某个人、某个“派”去生硬对号的;它所表现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忧愤深广的思想情绪。 作品在写作上的突出特色,是想象诡奇,而又肖似生活。全文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层次的想象:第一个层次的想象,是将桌上的哥尔夫球的运行轨迹,想象为某些人的人生道路;第二个层次的想象,是将玩哥尔夫球的规则,“打分”的方法,想象为现实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和人生准则。这两个层次的想象是那么奇绝,又那么贴切。正因为这样,才使这篇不足千字的短文,富赡着深刻的哲理和绵长的意蕴。 作品的语言,徐和老到,而又精警短俏,冷峻中不乏机敏,深沉中屡见幽默,说是“字字珠玑”,并不为过。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