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清绝之地 文光焕发 |
释义 | 清绝之地 文光焕发“世态纷纷,千古长沙,几度词臣”。清绝之地潇湘是历代许多骚人学士先后被贬谪、流落之处,其中与古潭州长沙结缘的不少。仅唐代就有褚遂良、沈传师、裴休、宋之问、李邕、李白、杜甫、李龟年等著名书法家、诗人、音乐家,他们都在这里留有笔札、墨宝、诗篇或足迹。大书法家、中书令褚遂良大概是他们中最早的一个,而结缘最深的则当数有“诗圣”之称的伟大诗人杜甫。 褚公“笔沼春云” 褚遂良(596—658),字登善,唐钱塘(今杭州)人,一云阴翟(今河南禹县)人。他学识渊博,尤擅书法,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书法家。他师承二王(羲之、献之),得羲之真传,卓然自成一家,对后世书法影响甚大。他性情耿直,为官清正,深得太宗赏识。《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载,太宗曾云,褚遂良“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爱怜”。太宗临终时,褚遂良受遗诏辅政。高宗即位,封褚为河南郡公,任尚书右仆射,故世称“褚河南”。永徽六年(655),他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后,还笏辞官,使武则天大为震怒,险些被杀头,后被贬为潭州都督。褚到潭州后,满怀忧愤,曾在湘潭壶山建于晋代的千年古刹石头寺疾书“大唐兴寺”石额一块,寄托匡扶大唐天下之意。石头寺自此改称唐兴寺。唐兴寺为著名风景胜地,传说“潇湘八景”之一“烟寺晚钟”即指此。现山寺改为小学,“大唐兴寺”石额仍嵌于校内旧殿门楣之上。又在湘乡感兴寺临池设宴赋诗,洗笔于池。人们传说,自褚公洗笔之后,每春云四合,有浮云滃然,缭绕池上,似墨气蓬勃之势,因建祠纪念。宋绍定二年(1229),县宰邵自信浚治洗笔池,重修祠堂,并借遗址断碑“远山崷崒翠凝烟”诗意,建凝烟亭于祠后。1944年亭被日机炸毁。祠前有半月形洗笔池,湘乡八景之一“笔沼春云”即指此。可惜1972年筑堤防洪时被填废。今祠尚存。大门两旁有联云:“行县留芳躅,环池蔼瑞烟。”祠柱亦曾有赞颂褚公之楹联:“洗墨有清池,碎金留逸少真传,如见群鸿戏海;疾风知劲草,还笏报文皇顾命,休云飞鸟依人。”祠内犹有珍品两件:一为正殿前右廊壁间褚公临《大唐三藏圣教序》碑,碑勒“永徽四年癸丑□月十五日癸巳刻石”,为褚书《雁塔圣教序》之翻刻,剥落间风彩犹存;二是门廊左侧石幢,元至治元年(1321)立,各面分别刻有魏了翁《祠堂记》、辰州路教授长沙张图南修祠记及修祠官吏衔名。 诗圣托体潇湘 “诗圣”杜甫在潇湘度过了他一生中最后两年悲凉的岁月,其中大部分时间在长沙。杜甫于大历四年(769)春拖着病躯泛一叶小舟由四川辗转潭州,时年五十六岁。他对“岸花飞送客,樯燕语留人”的潇湘之地深有感情,第一次经长沙登岳麓山便表示了“物色分留与老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的居留之意。可惜现实给他的只能是“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登岳阳楼》)的飘泊生活。 当然,杜甫在潭州也有值得高兴的事情。其一是长沙百姓对他的热诚与敬重。“金错囊垂尽,银壶酒易赊”,天寒地冻之时,他身无分文也能照样沽酒。感激之中,他写下了《客从》、《蚕谷行》等同情民间疾苦的诗篇。其二是结识了苏焕其人。苏焕,四川人,勇武过人,善使白弩,曾在巴蜀一带杀富济贫,有“白跖”、“弩跖”之称。后专心读书,考中进士,至潭州刺史崔瓘任幕府从事。一日,他无意中读到杜甫诗作,惊叹不已,即至湘江岸边于一小船上拜会诗人。他将自己的诗篇诵读给杜甫听。杜甫听罢大为惊异,第二天专作《苏大御史访江浦,赋八韵纪异》(并序),描绘昨日听诵的感受:仿佛江中灵怪也出水凭窗倾听,江水为之缓流,舱内充满金石之声;二人相对而坐,若生不同时的司马相如与扬雄面晤,杜甫兴奋得几欲白发变黑!从此二人结为忘年之交,过从甚密。其三是与李龟年重逢。李龟年是开元、天宝年间深得唐玄宗赏识的大音乐家。李白醉写的“云想衣裳花想容”那三首清平调,即他受玄宗之命谱的曲。玄宗退居太上皇之后,他流落江南。“每遇良宵胜景,常为人歌数阕,座客闻之,莫不掩泣而罢。”杜甫少年时代,在东京洛阳多次听过李龟年的歌唱。长安十载,更熟悉李龟年教曲梨园的盛年。想不到国运多舛,云散风流,今日异地相逢,皆消退往日风华!余生相见,共怜衰老,多少离合悲欢!杜甫乃感赋千古绝唱《江南逢李龟年》以赠:“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岐王李范为唐睿宗之子,精通音律,其宅第在洛阳“崇善坊”。崔九为中书令崔湜之弟崔涤,作秘书监,与唐玄宗交好,其宅第在洛阳“遵化里”。少年杜甫,以高才得文坛前辈赏识,故得以出入名流宅第,听赏龟年精湛技艺。 大历五年(770),杜甫客死湖南。但究竟死在何地,葬在何处,一直众说纷纭。《旧唐书·杜甫传》云:“甫客耒阳,游岳庙,大水剧至,涉旬不得食。县令具舟迎之,令尝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唐中叶以后,多持此说。今耒阳县城关镇原杜陵书院(今耒阳县一中)内有杜甫墓。圆形墓冢高1.5米,径3米,正面嵌一横碑刻“唐工部杜公墓”,落款为宋景定□年县令王和。附近尚有杜陵桥、杜公祠等纪念性建筑。另一说认为,杜甫当时赴湘南访友,在耒阳为洪水所阻,即回船北上,拟转长安。不想因贫病交加,未出湘境即死于舟中。无力归葬,只得旅殡岳州平江小田天井湖山麓。作为这一说重要佐证的是清末重修的《杜氏家谱》。其旧序称:“我杜姓,始自京兆郡……其孙子美由左拾遗授职员外郎,晚游湖南,卒于潭岳之交,旅殡岳阳。所生二子,长宗文公早逝,次宗武公病难归葬,嘱其子嗣业归葬偃师,又因干戈扰攘未果,爰葬平江,卜居是邑,以祭守其墓。”从宗武定居平江到清末,已为第三十四代。其间明隆庆年间《岳州府志》对宗武定居事已有记载。《平江县志》亦载:离小田不远处杜家洞杜姓为杜甫后裔,旧藏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命杜甫为左拾遗的敕书。宋绍兴二十三年朝廷还曾授予杜甫在平江的裔孙杜邦杰为承节郎,县志上刻印有此圣旨。近年文物工作者已初步确认小田村为杜甫最早归葬处。小田杜甫墓已列入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墓高出地面约2米,加上墓围,占地约80平方米。墓葬分主室和左右耳室三部分,窑砖拱顶,青石覆面。墓前两米多高大石碑刻“唐左拾遗工部员外郎杜文贞公之墓”,为清光绪年间重竖。墓前有杜公祠。石门上嵌“诗圣遗阡”石匾。正厅三进,由四十八根石墩木柱支撑。砖墙青瓦,许多窑砖印有“杜文贞公祠砖”标记。现祠为光绪九年重修。原祠建于何年已无考。从现存莲花石墩和发掘的石板雕刻看,似为唐代遗物。正殿右侧原有“阐幽庵”。后当地“铁瓶诗社”常吟诗作赋于此。 杜甫晚年在湘飘泊多处,除耒阳、平江有墓、祠等建筑以外,还有湘阴杜公亭、衡阳思杜亭、岳阳怀甫亭等寄托哀思之处。另外,杜甫家乡河南偃师和巩县也有杜甫墓。据说是诗人灵柩寄厝岳阳四十三年后,他的孙子杜嗣业将其运回偃师,归葬于洛水之滨。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