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清平乐
释义

清平乐

秋 思

低低窗户,独自和灯语。悔种碧梧桐一树,帘外只闻残雨。

清晨惯听凄笳,黄昏惯听啼鸦。不解自家憔悴,无端埋怨菱花。

这是一首蕴蓄着深沉的寂寞与愁情的小词。其中上片写夜,下片写昼,着力表现的,便是萦绕于词人主观世界久久不去的悲凉的“秋思”。

一、二两句,着墨无多,就以白描手法勾勒出形影相吊的词人亦即本篇的主人公索居独处的典型环境与愁怀难遣的内心情态。“低低窗户,独自和灯语。” “独自”二字,乃是其中关键。索寞孤居,心情抑郁,方觉窗低房小;内外无人,只好对着一盏孤灯自言自语。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名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 )亦作于一人独处之时,秋雨连绵之际,但尚有远方之“君”作诗人神思遐想的精神上的寄托; 而本词主人公之一人独处,连可以远诉衷肠的人也没有,心理上说不出的寂寞就更厉害。“和灯语”三字,这个镜头使人联想起俄罗斯作家契诃夫的短篇小说《苦恼》中写到的那个老马车夫,在儿子死后几次找人谈心,始终无人理睬,只好向他的老马倾诉衷肠。这里面凝聚着多少忧郁和伤感! 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声声慢》词下片: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与此词意境相近。但李词是从宋室南渡之后国破家亡的惨痛情怀生发,许词则从大清帝国江河日下日益沦落的悲哀心境着笔,引而未发,益见其内心所受压抑之深重。三、四两句脱胎于李词,却又自出心裁: “悔种碧梧桐一树,帘外只闻残雨”,从反面着笔,说梧桐着雨,淅淅沥沥,容易勾起人的离愁。真不该种这梧桐。一“悔”字,无理而妙,可谓蹊径独辟。上片至此,已将主人公雨夜悲秋之典型情境与氛围烘托得有如亲临其境。

上片写雨夜秋思,由“见” 到“闻”,下片写白昼悲秋,又由“闻”到“见”,回环反复,意脉天成。“清晨惯听凄笳,黄昏惯听啼鸦”,过片一、二两句,从“清晨”到“黄昏”,代指一天,亦指日复一日。笳声自来悲凉,冠以“凄”字,哀感愈甚; “啼鸦”化用元代散曲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枯藤老树昏鸦”曲意,又比马曲更加凄怆。此处不言“听腻”而言“惯听”,貌似超脱,实甚沉郁。词人生活在风雨飘摇的清季,其出仕正逢外患愈亟,国势危迫的道光年间。曾任兵部主事的词人,一方面亲自耳闻目睹清廷在对外斗争中节节失利,败师削土,丧权辱国,受尽欺凌; 另一方面自己却又官卑职小,人微言轻,报国乏术,无力回天,内心不禁萌发出一种莫可名状的悲哀。苍凉悲壮的胡笳、聒噪凄楚的寒鸦鸣声终日萦回脑际,这无边的黑暗,莫名的悲哀,给敏感的中国知识阶层,造成沉重的心理负担。此情此景不可避免地要使伊人憔悴。结尾二句“不解自家憔悴,无端埋怨菱花”,把一个不愿空度时日却又眼看韶光不再,不甘衰老却又目睹镜中憔悴面容的主人公的心态刻画得形神毕现。作者以“无端”使读者感到“有以”,相反实则相成,全词主旨亦在作者读者心灵沟通中得到升华。

这首词清新婉转,哀感动人,从时代心理和社会心态的角度来考察,就更富于美学意味。由于其契合晚清忧国之士蒿目时艰,忧念国运的社会文化心态,极易引起清末爱国志士心理上的共鸣。这就使得它越出历史上一般文人“悲秋”之作的窠臼,而具有更高层次上的审美价值。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6: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