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题班师图》 |
释义 | 清圣祖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题班师图》战马初闲甲士欢,挥戈早已破楼兰。 弥天星斗销兵气,照彻天山五月寒。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画上题诗是中国诗画艺术高度溶合的结晶,体现了中国绘画艺术的一种独特的民族风格。为画题诗始自唐代,当时只是以诗赞画,例如杜甫的 《姜楚公画角鹰歌》、《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等; 真正题诗于画,是在北宋以后,其目的在于阐发画意,例如苏轼的 《虔州八境图》、《惠崇春江晚景》等。康熙这首七绝属于后一类作品。 诗据《班师图》而题。画已难睹,且看此诗。 “战马初闲甲士欢”,开头一句,写“马”,写“士”,分别 一冠之以 “战”,一饰之以 “甲”,显而易见这是一支出征的队伍。但此时既不见烽火硝烟,亦不闻嘶杀呐喊。人们所看到的是马匹的悠闲自适,所听到的是士兵的欢声笑语。何来如此闲态欢情?下句点题:“挥戈早已破楼兰。”“楼兰”,《汉书·西域传》中说: “鄯善国本名楼兰。”其地约在今新疆婼羌县西北。前人诗中常以 “楼兰”泛称滋衅番马或内犯胡族。唐人王昌龄即有诗云: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从军行》五首之三)康熙此诗中之“楼兰”亦非实指,其所指称或即西陲准噶尔叛兵。诗至此句,方使读者悬念得解: 巳破楼兰,所以士、马欢闲。诗之前两句乃倒装因果。果在前而因在后。奇怪的是前句中之 “初”与后句中之 “早已”两个副词所表示的时间关系似有矛盾: 楼兰早破,为何欢闲方初? 不过,如果作一番推敲也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所在: 一个 “初”字,说明一场激烈的战斗刚刚结束,战斗艰苦,此从客观实际而言;“早已”一词,则形容了这支兵马的所向无敌,这是夸张描写战士的主观信念。所以从凯旋者的情感心态来看,诗人这两个副词的选用表面上矛盾、实质上统一,而且恰到好处。 上两句描写人物情态,下两句则是渲染环境氛围。“销兵气”,比喻战事已息。古人又有 “旄头星”之明灭能预兆战火之起熄的迷信说法,故旄头星落或即为弥天众星所销铄泯灭。“天山”,在阿尔泰山和昆仑山之间,横贯了整个新疆的中部。《九州要记》中说: “凉州武成郡有天山。”又据《西河旧事》载: “天山高, 冬夏长霞, 故曰白山。”“白”是雪的颜色,“寒”,则是雪的特性。所以诗中“五月寒”,实是说“五月雪”。因而“弥天星斗销兵气,照彻天山五月寒”两句,既描写了征伐与班师的地域景观,也点明了当时的季候特色。更富有艺术性的是,这些时、地、景、物等叙述要素的有机组合,巧妙而和谐地渲染了一种特有的环境气氛: 烽烟消灭,天山依旧巍峨而安然,仲夏五月,夜犹微寒,峰岭的积雪映着满天的星光,融溶洁净。这是和平与幸福的象征,也是战马驰骋、甲士拼杀所努力追求的天、地、人的统一与自由。 题画于诗,是为了阐发画意,因而往往能收到诗情画意交互渗透、相得益彰的审美效果。康熙是一代帝王,但也不愧为一位艺术家。即使离开了原有画图,康熙此诗中传神的人物形象,情态的生动描摹、谐和的环境气氛的渲染,本身即富有画意。真不知何者为诗、何者是画!诗、画艺术的结合,达到了化境。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