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浅谈如何正确欣赏古诗词 |
释义 | 浅谈如何正确欣赏古诗词 中国诗词源远流长, 题材广泛, 内含丰富, 几乎达到了“无意不可入, 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中国现存最早的典籍《尚书尧典》中有“诗言志, 歌咏言”的记载;魏晋时期陆机提出“诗缘情”的创作原则;刘勰认为“诗者, 持也, 持人情性”, 又言“情者, 文之经也”。从此, “言志”与“缘情”一直是诗人们主要的审美方向。其实“言志”也是“缘情”, 所以情是诗词的灵魂所在。一篇好的诗词作品必须是情感丰富、情真意切的, 并且还要通过恰如其分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衡量一篇诗词作品的好坏可以从这两个大的方面来看———情感是否丰富真切和表达方式是否得当。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 诗词贵委婉含蓄 正如一位真正的美女绝不是赤身裸体而应该是犹抱琵琶半遮面, 好的诗词也不应是直陈主题, 用语直白。比如诗经《硕鼠》就是用硕鼠来讽喻当时黑暗的官场。唐朝时有两首问答诗, 问诗是朱庆馀的《闺意献张水部》, “昨夜洞房停红烛, 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 画眉深浅入时无”;答诗是张籍写的《筹朱庆馀》, “越女新妆出镜心, 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 一曲菱歌敌万金。”乍看这是描述男女情感的两首诗, 但是我们结合二人的身份和诗的原题就可知道这只是二人借题作比, 本意不在此。第一首诗的原题是《近试上张水部》, 张籍时任水部侍中, 尤爱文词, 十分赏识有文采的青年才俊, 而朱庆馀正准备进京应试, 十分渴望得到张籍的赏识和提拔, 所以借新入门的媳妇欲见舅姑前的胆怯与不安, 并向丈夫询问妆化得好不好来比喻应试前的自己紧张和渴望得到张籍指点的心情。而张籍同样用这种手法回应了他, 并对他进行肯定和鼓励。两诗未有一字提到这次考试, 似乎与题无关, 但细读起来字字情真, 玩味无穷。采用这种手法的还很多, 比如李清照的“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暗喻自己渡江并非苟且, 而是积蓄力量以备日后收复失地;“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借喻古今之变;“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暗喻自己才是朝廷苦苦寻觅的人才;《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坏》通过赞扬孙权, 并细致描写南北朝时期南方政权的软弱和北方人民的不幸, 借以比喻南宋时期的境况。这种手法可能是当时凶险的政治环境使得作者不敢直抒胸怀, 只能借古喻今, 反而在艺术上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种手法的优点我们用一首诗的前后两句对比更能显现出来,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春闺梦里人。” (陈陶《陇西行》) 王世贞《艺苑危言》评此诗以为后两句“用意工妙”而可惜前两句“筋骨毕露”;沈德潜《唐诗别裁》详云“作苦未有过此者”。二人都对其后两句评价甚高, 原因就在于用了借喻的手法, 而不是像前两句那样“筋骨毕露”。 2 诗词贵转折对比 诗词是作者时代背景、个人生活、身心感悟的高度浓缩和升华。如同好的乐曲都是一波三折、婉转悠扬一样, 好的诗词也应该是跌宕起伏的。诗词的转折也就是作者时代背景、个人生活、身心感悟的前后变化。这种对比最鲜明的就是李煜, 当他还是南唐皇帝的时候, 写的词大多都是一些靡靡之音, 题材狭窄, 内容浮华, 而他的艺术的转折和升华恰恰是在他当了亡国之君, 被囚汴梁期间完成的。《虞美人》《浪淘沙》都是回想或想象故国景象, 而眼前此情此景不似当年, 引发作者的感慨而作;更明显的是《破阵子》以前的繁华和现在的凄惨形成鲜明对照, 艺术效果极佳。辛弃疾的《采桑子》:“少年不识愁滋味, 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诗强作愁;如今识尽愁滋味, 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转折突然, 对比强烈。欣赏诗词除了诗词本身, 还要注意了解和品味作者的身世经历。李清照从《如梦令》里兴致忘归的天真烂漫到《一剪梅》里“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和《醉花荫》里“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的相思和销魂, 再到南渡之后老无所依,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时的“怎一个愁字了得”的感叹, 身世浮沉与心境抑扬相合, 无不给人沧海桑田之感。苏轼和辛弃疾时而壮怀激烈, 如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和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鹧鸪天戏作》《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 时而又迷恋山林田园生活, 如苏轼的《浣溪沙》《蝶恋花》《定风波》和辛弃疾的《鹧鸪天》《清平乐村居》《西江月月夜行黄沙道中》等。而在同一作品中, 用对比的手法更能突出主题, 特别是一些表现统治者骄奢淫逸和百姓疾苦生活的诗作。李约《观祈雨》:“桑条无叶土生烟, 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 犹恐春阴咽管弦。”此诗中两处对比, 天旱的惨状和百姓的愚昧无知, 百姓的急切盼雨和王公贵族害怕天阴形成鲜明对比。“朱门酒肉臭, 路有冻死骨。”“美人首饰侯王印, 尽是沙中浪底来。”也有异曲同工的艺术效果。 3 诗词贵体现作者的人格, 胸怀, 气魄 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沁园春•长沙》,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念奴娇•赤壁怀古》, 岳飞的《满江红》, 白居易的《卖炭翁》, 辛弃疾的《京口北固亭怀古》或表现作者壮志未酬、忧国忧民的急切, 或表现作者老骥伏枥、踌躇满志的壮阔胸襟。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做底蕴, 诗作才能深沉饱满, 而李白由于人生阅历、生活感悟不够深切, 所以他的诗作描写景物虽也不失磅礴, 惜别怀念虽也不失哀婉, 但是总觉得小家子气, 底蕴不足, 浪漫想象多于现实关怀, 个人主义多于社会责任;描写景物的《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不如曹操《观沧海》般气魄, 可能是李白没有曹操那般胸怀和人生经历, 虽也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的豪言壮语, 但是只是逃避现实, 只注重个人发泄, 轻狂有余, 豪气不足。同样表现怀念亲友、离情别意的作品, 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 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水调歌头》)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 自难忘。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寄梦》) 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 (《雨霖铃》) 都要比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来的真挚动人。李白在人生经历和胸怀气魄上与上述几人差一大截, 这也直接影响了他的作品的艺术水平。更勿提孟郊“春风得意马蹄疾, 一日看尽长安花”时的得意忘形, 早已将“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抛之脑后。其人格、胸襟可见一斑, 其诗作的艺术水准自然大受影响。 4 诗词贵借景抒情 “念去去, 千里烟波, 暮霭沉沉楚天阔。杨柳岸晓风残月。”“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羌笛何须怨杨柳, 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些作品中虽只描写景物, 但是其中蕴含的感情不言自明。辛弃疾的《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里“绕床饥鼠, 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 破纸窗间自语”是为了映衬作者“平生塞北江南, 归来华发苍颜”的凄凉心情。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对风雨中惨状的描写也只是为了抒发作者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感慨, 与前者有异曲同工之妙。李白的描写景物的诗大多只见景不见情, 大多只能给人带来心血来潮般的愉悦, 不似杜甫白居易苏轼辛弃疾等的诗词如浓茶烈酒般回味无穷。 5 诗词贵小中见大 南宋四家马远和夏圭俗有马一角和夏半边之称, 正因为二人的画作大多只描写景物的一小部分, 反而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卢纶的《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 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长城下, 不堪秋气入金疮”用一个退伍还乡、穷困潦倒、又不幸中途染病的老军人作为典型, 深刻而细致地刻画其悲惨境况, 比那些描写千军万马战死疆场的悲壮场面更能引发人们的深思和联想。李商隐的《贾生》“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用帝王生活当中的一个普通场景映衬出当时社会的腐败。 有几首诗词每一首都几乎体现了上述全部原则, 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刘禹锡的《石头城》和《乌衣巷》。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