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村行》(王禹偁)
释义

《村行》(王禹偁)

王禹偁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王禹偁是北宋政治改革派的先驱。他在太宗、真宗时期,多次上疏,主张政治改革。“兼磨斩佞剑,拟树直言旗”,以直言敢谏著称。然而“直道难进,黜官亦多”。由于当权者的忌恨,王禹偁先后三次遭到贬谪。第一次贬商州,第二次贬滁州,第三次贬黄州。淳化二年(991)九月,庐州尼道安诬告徐铉,王禹偁依法抗疏为徐铉辨诬,遂被解职,贬为商州团练副使。商州为今陕西商县,当时是邻近西北边境的一个荒凉贫瘠的山区,常年苦旱,井邑萧条。团练副使是责授官,不得签书公事,位卑俸微,生活困苦,王禹偁就在商州典园十亩,种菜自给。但他在这首次迁谪生涯中,爱上了杜甫、白居易的诗。尝云: “予自谪居,多看白公诗。”又有诗云: “本与乐天为后进,敢期子美是前身。”他在商州作诗颇多,诗风也有较大变化。这里选的《村行》,就是淳化三年(992)八月在商州作的。

王禹偁“世为农家”(《宋史》本传)。他从小随父亲在乡间磨坊劳动,对农村生活十分熟悉。这首诗写他谪居商州时一次随意地在山中闲行时发现的景色,表现了他喜爱农村风光和怀念乡土的深厚感情。但是如果只把它看成一首写景的诗,那就可能失之疏略。其实,此诗除了三四两句写景很有特色以外,最值得注意的一点,还在于真切地写出了从“野兴”转入“乡思”中其间微妙的心理变化。这种心理转化的历程,开始是无意识的、潜在的、朦胧的,最后却是明朗的,显现的,并由诗人自己强烈地意识到了。诗的开头两句,说信马山行,不计远近,勃发了山野间的游兴。信马是听凭马随意而行,但并非漫无目的,而是被山野间浓郁的秋日景色所深深吸引。这种野兴导致信马,信马则伴随野兴,悠悠而行,兴味也就愈来愈浓。作者的意态悠闲自在,一路行来,完全沉浸于四围秋色宜人的环境气氛之中,不禁象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所写的那个渔人,“忽忘路之远近”了。中间两联,就是写一路村行中沿途所见的山乡风光,正是它们引发了作者悠悠不尽的野兴。颔联两句,写夕阳在山,秋声四起。以万壑晚籁和数峰夕照这一闹一静的境界彼此补充与映衬,更显出大地以至整个自然界的沉静、深邃与博大。籁是指天地间自然发生的音响。《庄子·齐物论》说有天籁、地籁与人籁三种。万壑本身是寂静无声的。落日前山间风起,吹拂山石草木而形成晚籁。这种晚籁,起于四野而传于虚空,闻之有声而寻之无迹,是人们于暮色苍茫中在山野间常见的景象。这一联上句“万壑”纵横于下,下句“数峰”突兀于上,两者高下相形,有画面感与立体感。“有声”与“无语”,则为有无相生; “含晚籁”与“立斜阳”,又是动静相宜,明暗相衬,使画面注入或增添了音响与色调,两两相对,意趣天成。同时以“含”字状晚籁之有声而无形,以“立”字状数峰之瘦削与高耸,用语亦工。因此,这一对句向来颇受称道。此诗颔联写群山万壑,境界阔大。颈联转写田野风光,农事有成。棠梨即杜梨,是一种落叶乔木,经霜后叶红。荞麦开着白花,因而说花开如雪。五、六两句是村行中田野间所见的红红白白,在暮色将来之际越发惹人注目,显出绚丽的秋日郊原色彩缤纷,秋成有望。这六句写的村行即景,洋溢着作者的野兴,整个调子是轻松愉快的,并没有触及乡思。但诗的最后两句,却来了个急转弯,吟兴之余忽然不胜“惆怅”了。因为当诗人模糊地感到这些商州山村秋日常见的景象竟如此熟悉与亲切时,“村桥原树是吾乡”,望中这些“村桥原树”一下子打开了他记忆之窗,原来眼前的山村风光正是他故乡风物的易地重现,他原来是怀着热爱农村热爱家乡的心情,喜欢上商州山区的这些万壑、数峰、棠梨、荞麦以及村落的。于是,悠悠不尽的野兴,顿时转化为不可遏止的思乡之念了。村行引出野兴,野兴转为乡思。结句是全诗的转关,从而使境界顿变。本来朦胧的思乡之情,借村行所见,一下子变得明朗起来,使诗人自己也明确地意识到了。这种刹那间的心理变化,潜在的思乡情绪由于“村桥原树”的触发而骤然上升到意识的层面,正可以为作者“何事吟余忽惆怅”这一自我发问作出答案。理解了作者心理的这种变化,前面的描写也就添了一层意义。若回过头去重读时,性味便又不同。王禹偁《投时相》诗云: “犹祈少报君恩了,归卧山村作老农。”原来归隐故乡正是他的夙志呢!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2:2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