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汉口失陷
释义

汉口失陷

武汉保卫战应该怎样打法,湖北军政府中一开始就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意见。年轻的革命党人主张出击北进,而原来新军的一些军官却主张防守。这两种不同意见始终没有得到统一。结果攻既不力,守亦不固。从刘家庙到滠口,有一条窄长的隘路,四面是水,中间有三道铁路桥,京汉线就从桥上穿过。从汉口北上,或从滠口南进,都必须通过这三座桥梁,是军事上必争之地。18、19日的战斗中,革命军虽然两次打过了三道桥,却没有组织兵力乘胜追击,也没有在三道桥修筑巩固的防御工事。何锡蕃认为:刘家庙与租界相近,敌人必然不敢贸然进攻,因此把防守线设在刘家庙附近[1]。这样,一到夜间,清军就又过了三道桥。革命党人对这种情况十分不满,要求继续进攻。敢死队副队长徐少斌自告奋勇,何锡藩就命谢元恺为司令,徐少斌为前卫司令,于10月22日率队挺进。徐少斌带领着十七个敢死队员冲过二道桥以北,清军没有还击。但到三道桥时,清军在桥北的机枪突然齐放。徐少斌当即中弹,落水阵亡。革命军又退回到原来阵地。
三道桥地区易守难攻。徐少斌牺牲的第二天,谢元恺率队攻击滠口。到三道桥时,遭到桥北清军机枪扫射。队伍在桥上成纵队形,既不能进,又不能展开,先后死二百余人,伤一百多人,第一营几乎全没。两次进攻失利,特别是徐少斌阵亡,使大家非常痛心。许多人对何锡蕃颇多责怪,认为他胆子太小,没有趁刘家庙的胜利继续进攻,贻误了戎机。指挥官何锡蕃也就引咎辞职。军政府于24日改派张景良任汉口指挥官。
张景良是原新军二十九标的标统,军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参谋部长。几天以前,他曾经装疯卖傻,抱住黎元洪哭闹,公然想劫持黎叛卖革命,当即被革命党人关押起来。这时他忽然伪装积极,表示愿以全家为质,到前线杀敌立功。虽然革命党人李翊东竭力反对,黎元洪还是让他担任了汉口指挥官。
张景良到达前线后,采取消极怠工的态度,既不召开军事会议,又不下令作战,而清军南下的兵力却不断增强,汉口的形势日益严重。
当时清军方面,北洋陆军是久经训练的老兵,装备有机关枪和野战炮,号称劲旅,还有海军强大炮火的配合,行动统一,指挥容易,在兵力上占着很大的优势。但是士气却是低落的。与此相反,革命军大多是没有训练的新兵,许多人连射击还没有学会,又只有射程短、爆炸力差的山炮,缺乏机关枪。但是革命士兵斗志昂扬,广大人民热烈拥护,特别是各省和湖北各县纷纷起义宣告独立,更是对武汉革命军的极大支持。因此,“虽屡接清军南下之报,一般军民均不畏死,并存轻视意,以为汉人而作汉奸,来此抗顺,如此贱种,即为全国唾弃,故大有灭此朝食之概”[2]。湖北革命力量就是在全国革命高涨形势的鼓舞下,依靠这种无畏的英雄气概,抗击着源源南下的优势清军。
10月27日黎明,清军以南下的第四镇混成七协、三协为前队,八协为预备队,自滠口向前进攻。行抵洋油厂西方,与革命军千余人相遇,双方展开战斗。
清军在兵力和火力上都占优势。清军的榴弹炮对革命军威胁很大。驻泊在阳逻的清军舰队,在拂晓时趁革命军炮兵疏于警戒,偷入谌家矶。这时从侧面向革命军防御阵地猛烈开炮,使革命军伤亡五百多人。十一时半,战斗进入炽热阶段。清舰发炮击毁革命军粮台。在鏖战中的革命军战士忽见后方粮台起火,更加慌乱,从刘家庙退到大智门附近。
在上午的战斗中,何锡蕃、张廷辅负伤,炮队队长蔡德茂、敢死队长马荣先后阵亡。熊秉坤三次向张景良请援,张均置之不理。下午,张景良已不知去向。退到大智门的革命军凭借坚固的堡垒和巨炮抵御,清军攻势才中止。
当晚,各协统领和汉口军政分府在华洋宾馆楼上开会。公推胡瑛为临时总司令,胡以不熟悉军事为理由推辞。继推六协统领罗洪升,罗也不就。后黎元洪委派同盟会员、炮协统领姜明经为临时总指挥,姜因听说清军即将进攻,借故离去。
10月28日,清军调第六镇混成十一协炮队增援,以山炮猛力轰击,革命军以谢元恺为四协代理统领,指挥各军防御,双方炮队互击达三小时之久。正午,清兵蜂拥而至,谢元恺命令吹起冲锋号,革命军士兵端起刺刀,从掩体中一跃而出。在汉口观战的居正也带着卫兵呐喊向前。慑于革命军的威力,清军纷纷后退。革命军克复大智门车站,一直追到刘家庙。清军预备队以机枪猛烈射击,谢元恺阵亡。革命军退回至大智门,居正也被流弹击伤。这天参加战斗的还有测绘学堂学生组成的敢死队,一律背枪,手拿大刀,斜挂敢死队红带。出发时,军务部副部长张振武发现有一个很小的学生,不让他参加,双方争执,至于泪下。有的学生路过家门,只打声招呼:“我来汉口和满人打仗呀!”说完,推开家人,就英勇地冲上了前线。
将士们在壮烈地奋战,却始终不见指挥官张景良的踪迹。汉口军政分府派人在后城马路某旅馆找到了张,发现他竟然在跟清军张彪的正参谋刘锡麒密谈,当即把他们两人逮捕。詹大悲亲自审问,发现张景良早已通敌。詹大悲想把他们的供词报告黎元洪,又怕黎会从宽赦免,就自作决定,把他们枭首示众。
接连两日的恶战,使革命军伤亡了数千名战士,丧失了谢元恺、蔡德懋、马荣、李忠孝等许多优秀的指挥官。革命军退入市区,前线指挥无人,清军重兵入境,形势十分危急。正在这个时候,黄兴偕宋教仁等从上海到达武汉。
自同盟会成立以来,黄兴一直是孙中山在中国南部各地起义的组织者。保路运动兴起之后,他还曾准备去云南发动。直到10月2日,他在香港读到了谭人凤、朱敏仁的信件,才改变了主意。他写了一封信给远在加拿大的冯自由,内称:“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之,大事不难一举而定也。急宜趁此机会,猛勇精进,较之徒在粤谋发起者,事半功倍。”[3]他要冯筹款援助,并转电孙中山,表示在接到冯的复电后将赶赴长江上游或赴南洋筹款。就在写完这封信后的第五天,武昌起义爆发了。同月24日,黄兴到达上海。次日,和宋教仁、刘揆一、徐宗汉等改服换装,混杂在红十字救护队中,乘轮西上。28日午后到达武昌,和黎元洪会晤,力主坚守汉口、汉阳,等待各省响应。他毅然应承了指挥汉口军事的重任。
29日,军政府挑选了一千多名有战斗经验的老兵和青年学生随黄兴渡江。黎元洪还叫人做了两面一丈二尺的大旗,上书斗大“黄”字,由领队手执前进。黄兴到达汉口后,设司令部于满春茶园,命杨玺章、蔡济民等检点军队,仅得六千余人。
黄兴到汉的消息一传开,给正在苦战中的革命军以很大鼓舞,士气为之大振。但这时,清军也已因袁世凯的出山而加强了力量。鉴于袁世凯拖延不出,20日,奕劻派徐世昌亲赴彰德和衰世凯密谈,袁提出明年召开国会、组织责任内阁、宽容武昌事变诸人、解除党禁、给予指挥军队全权、供给充足军费等六项条件。同日,袁世凯保荐王士珍襄办军务,要求清政府饬令冯国璋赶赴彰德,筹商布置。23日,袁世凯奏请清政府任命冯国璋为第一军总统。27日,清政府召回荫昌,授袁世凯为钦差大臣,任命冯国璋为第一军总统,段祺瑞为第二军总统。这样,袁世凯攫取权力的要求便如愿以偿。29日,冯国璋到达汉口,接统第一军。30日,袁世凯自彰德南下,进驻湖北孝感,亲自督阵。这时,清军兵力已达一万多人,而且配备了许多机枪和大炮,力量对比上大大地超过了革命军。在30日的战斗中,革命军第二协曾在歆生路一带取得了部分胜利,夺回先前失去的山炮四尊,子弹数十箱。但熊秉坤的第五协则因死伤过多,士兵不敢前进。黄兴挺身向前督战,也没有效果。不得已,下令退至满春茶园。追随熊秉坤的只剩下三四个马弁。这一天,清军开始放火烧城[4]
31日,革命军继续在市区中阻击敌人。敢死队等到敌人接近时,就骤起冲锋,奋勇杀敌。冯国璋看到革命军这样勇猛,继续下令纵火,火头达十多处。汉口最繁华的市街烟雾蔽天,成了一片火海。在大火中,革命军继续英勇抵抗。冯国璋在给袁世凯的报告中说:“匪炮向街市猛击,徒步匪人顽强抵抗,汉镇火愈猛,相持竟日。”“十一日黎明,西北风暴作,汉镇火愈烈,我军接续攻扫,节节巷战,每攻一段,冒火蹈险,又为匪暗击,艰苦不可言状。”[5]他丧心病狂地宣称:“为了驱逐顽强的敌人”,“不惜将中国市区全部焚毁”[6]。大火延烧了三天三夜,湖北革命军的壮士们,就在烈火中坚持了三天三夜可歌可泣的战斗。
11月1日上午,汉口军政分府撤退。詹大悲、何海鸣等长期和孙武存在矛盾,不愿回武昌,便离汉口东下,企图去争取安徽革命党人吴春阳的支援。
同日,汉口失陷,黄兴渡江返回武昌。
汉口的大火一直延烧到11月4日,市区五分之一被毁。清军的罪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清资政院总裁李家驹在奏折中说:“十三日(11月3日)接南省各团体电称,汉口并附近一带地方,官军恣意残杀,惨及妇孺,焚烧街市,绵亘十余里,奸淫掳掠,无所不至。人心愤激,达于极点。”[7]清王朝在众怒下不得不假惺惺地表示要赔偿损失。


汉口战争形势图


当汉口危急的时候,胡瑛利用他和文学社的关系,召开秘密会议,声称汉口不守,应另谋出路。受胡瑛指使,负责守卫汉阳的第一协协统宋锡全,竟在10月30日夜同王宪章等带领部队向湖南方面撤离。黎元洪致电湖南,以临阵脱逃罪将宋锡全逮捕处死,传首武昌;王宪章被关在牢里,经蒋翊武等力保获释。
詹大悲的东下和宋锡全、王宪章的南逃都加深了共进会和文学社之间的矛盾。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