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水龙吟 |
释义 | 水龙吟辛弃疾 登建康赏心亭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辛弃疾举义南归宋室十年间,一直投闲置散,不得一遂报国之愿,在建康通判任上,年方而立的他是很苦闷的。城西有赏心亭下临秦淮,与白鹭亭相连,以扼淮口,乃金陵设险之地。在秋高气爽的黄昏登高北望,令人感慨无端,心兵大起。建康所在的长江中下游战国时属楚国,亭上纵目首先感受到的是楚天辽远空阔,秋色无边无际,大江东去消逝在天的尽头。首句先点“楚天”“清秋”,然后有意识将“天”“秋”二字重复一次,这是染笔:“水随天去秋无际”,词人笔下景色是展开的、扩张的,将兴起浩茫的心事——“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是典型的倒装句法,意为:放望远山,其状如玉簪螺髻,可惜此刻只献愁供恨,引起我满脸烦恼,又焉能“赏心”!“献愁供恨”固然是拟人的手法,“玉簪螺髻”何尝又不是如此,而且俨然把河山比成红妆素裹的佳丽,与词尾的“红巾翠袖”遥相映带。联系苏东坡《念奴娇》里的“小乔初嫁”、毛泽东《沁园春》里的“江山多娇”,可悟壮词摄取风韵之一法。以下七句从“落日楼头”直贯到煞拍,如在散文只是一句,即“(在)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无人会(其)登临意”,中间着不得句号。然而“江南游子”这一最不能顿断的地方,按律恰恰是押韵断句的关纽所在,这样的处理,使得歌者到此虽然照例换气,听众却敛声屏息静候其下文,直到把“无人会,登临意”唱完,悬念才松放下来,感到十分够味。这种在散文为常的写法,一到词中就变成大胆的创举和精采的奇笔。“以文为词”的奥妙,正要从此中去体会。词中的“江南游子”当然不是别人,而是辛弃疾本人,一个从沦陷区南下的义勇军将领,此刻他的情怀,应比王粲登楼激烈十倍。吴钩本是杀敌武器,却闲置腰间,抽出来看看,引出的是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恼。据《渑水燕谈录》载,刘孟节其人落落寡合,胸中郁结,常吁唏独语,或用手拍栏,以求发泄。“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二句寓强烈的思想感情于平淡的叙写笔墨,耐人玩味。“无人会,登临意”写出了作者的一颗爱国心得不到理解和支持的苦闷。 虽有一官半职,却不能有所作为,是从来志士最难堪的处境,倦宦之心多由此而生。《晋书》传载张翰字季鹰,在洛阳作官时,因秋风起而想到家乡苏州土特产菰菜莼羹鲈脍等,便拂袖弃官而归。眼下正是秋风劲吹时候,词人不免也有弃官归去的念头,然北方的家园回得去吗?“休说”云云,意味是十分痛楚的。就算是归得去吧,自己又能够抛弃国是而不问,甘心作个求田问舍的凡夫俗子吗?那可是要招豪杰白眼的。《三国志》去看望陈登,陈对许冷淡,让他睡下床,而自己踞上床。许汜一直耿耿于怀,刘备知道了教训他说:今天下大乱,君有国士之名而求田问舍,言无可采,如换了我,就让你睡地下,我自己卧百尺楼上。辛弃疾词多用三国事以譬时局,刘备孙权都是他景仰的英雄,此词中用许汜事表明自己不能心安理得地归隐,怕遭到来自刘备那样的抢白,具有很强的责任心。归去既不忍,留下又无用,虽然尚属壮年,但深恐岁月虚掷,时不我待。《世说新语》载桓温北伐过金城,见昔日手种柳树已粗数围,不禁叹息道“木犹如此,人何以堪!”词语用其上句,意则兼有下句。这样无可奈何,即使是对酒当歌,也未必能取畅于怀。“男儿有泪不轻弹”,然而到底也有英雄气短的时候。“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词的结句忽出旖旎字面,莫非词人颓唐到要和柳七似地“且凭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么?须知这止是气短的话。从别一面说,要解释男子汉感情的郁结,一百个男朋友,有时真不如一个好女人,又并非一味儿女情长也。 《水龙吟》在慢词调中很有特色,除上下片发端为长句,一般以四字句为主,三句一群,煞拍的一韵以一字领起,末句作“上一下三”结构,以见拗折,语调颇具文趣,故稼轩乐用之。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