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欧阳修《浣溪沙》鉴赏、赏析和解读
释义

欧阳修《浣溪沙》鉴赏、赏析和解读

【原文】

湖上朱桥响画轮,溶溶春水浸春云,碧琉璃滑净无尘。当

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日斜归去奈何春。

【鉴赏】

欧阳修做过颍州知州,晚年又退居颍州,写过十首描写颍州西湖的《采桑子》,是一组著名的词作。这首《浣溪沙》,也是描写颍州西湖的,写湖上春景,写人们到湖上游春的景象。首句的“朱桥”和“画轮”,是经过特意装饰的字面,给读者造成了一种富丽华贵的感觉。游客们乘坐着豪华的车子,驶过那装修着朱红栏杆的桥梁,蹄声得得,轮声隆隆,来到西湖游赏春光。这一句的紧要字眼是那个“响”字,用声音表示动态,而且能够传达出一种喧阗热闹的气氛,很像庾信《春赋》里所写的“开上林而竞入,拥河桥而争渡”那种景况。第二句“溶溶春水浸春云”写湖面风光,水里映出了云的影子,云、水、天空都融在一起了。溶溶,水盛貌。春水,言水之柔和;春云,言云之舒缓。一句之中,并列两个“春”字,这倒是名副其实的“加一倍写法”,目的就是把这个字凸显出来。这句里的“浸”字也用得好,把映照说成浸泡,就等于把云的影子说成是真的云,通过这种“真实感”暗中透露出湖水的清澈程度来。《浣溪沙》这个词调,上下片都是七言三句,一般的写法是,前两句要有足够的分量,到第三句,或是伸延下来作成补充的描写,或是生发开去写出转换的笔墨。欧阳修这首词的前两句就勾连得很紧密,这还不只是在于湖、桥、水三者原本就是一体,而更在于两个句子里的动词“响”和“浸”都是醒目的字眼,又都被安排在第五字的位置上,显得铢两悉称,旗鼓相当。于是,第三句就成了前两句拖下来的一条尾巴,担当着对湖水作一点补充描写的任务。作者接下来写道:“碧琉璃滑净无尘。”用尾巴作比喻,并不是说这个句子不必要,恰恰相反,写《浣溪沙》,就得这样安排章法,正像画马必须画出一条漂亮的尾巴那样。用琉璃的光洁平滑来比喻西湖的水面,可能是作者的得意之笔,因为在《采桑子》里也有同样的描写——“无风水面琉璃滑”。

下片前两句,按照此调格律的要求,是对偶句:“当路游丝萦醉客,隔花啼鸟唤行人。”这两句描写春物留人,人亦恋春,是全词的重点所在。游丝,是春季里昆虫吐出来的细丝,随风飘舞在花草树木之间,庾信《春赋》里,有“一丛香草足碍人,数尺游丝即横路”的句子,李白又加以发展,说成“见游丝之横路,网春辉以留人”(《惜余春赋》)。游丝本无情而有情,网住春光,留住游人。欧阳修接过这层意思,又把“留人”发展成“萦醉客”。游人来到西湖,或画船载酒,或茵席举觞,不觉都成了“醉客”——既是赏春纵饮,也有被美景所陶醉的意思。既来游赏了,又已“醉”了,“游丝”因何还牵住他们不放,这一点道理下面自有交代。“隔花啼鸟唤行人”,“唤”,也是“唤住”之意,与游丝萦客同。总的是说春色无多了,何不再流连些时,这正是“惜余春”之意。明明是游人舍不得归去,却说成是游丝、啼鸟出主意挽留,这便是词体以婉曲写情的特别处。下片前两句,写得繁富饱满,字面也相当华丽,颇有点“士女游春图”的气象。这样一来,就给末句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作出很好的收束。可是,末句里的“日斜归去”四字,不过是平板的叙事,至多说明西湖景色美好,让人流连,此外就没有别的意思了,所以,结句的妙处就在“奈何春”三个字了,这三字使得全词更显得精彩。第一,它生发开来,写得远。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人既已归,春亦将归,作者想到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第二,它挖掘下去,写得深。西湖游春,度过了一天欢快,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归去之际,不免若有所失,由欢乐而转入惆怅,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这首词的结尾,是用陡转直下的笔法揭示了游人内心深处的思维活动,表现了由欢快而悲凉这种两极转换的心理状态,故而能够取得含蓄蕴藉、余味不绝的艺术效果。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9:5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