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楹联书法的艺术意向 |
释义 | 楹联书法的艺术意向楹联这种对联与书法合二为一的艺术瑰宝,博采对联写实言志的社会功能和书法抒情装饰的造型手段之长,形成自己写真抒情,实用美饰的功能性特征。随着对联艺术的发展,其功用类型更加完善:春联、喜联、挽联、节日联、厅堂联、行业联,宫殿寺庙、楼台亭榭、风景越美,楹联愈盛,其句式体裁愈趋多样:四言、五言、七言是单片的基本句型,四六句、四七句、杂言句随物赋形,数十字、数百字、上千字的长联、超长联也不断涌现。句式可诗可词可赋,但声律却定位定调定声,随意性与规律性完美溶于一体;其技法逐渐繁化;回文、顶真、镶嵌、析字、迭词、转类、应有尽有;书体上则真、草、隶、篆、楷、行、八分、千姿百态,各擅其胜。功能多样,艺术成熟,适应了社会生活的需要,也促进了楹联及楹联书法的进一步发展。 楹联与书法家的笔情墨意 由于对句与书法均为传统汉学基础,是古代学子士人的日课,因而,不论文官武将还是商贾墨客,都有一定文字笔墨功夫。撰对书联,唱和应酬之作时有所见。而大书家的精采之作更为人们所重,墨宝传世,弥足珍贵。 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题过许多有趣的联语,他的“平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楹联,是绝少传世的唐宋楹联墨迹中的珍品。 明代,是楹联发展的昌盛时期,从这以后,书法家们为我们留下了更多的作品真迹。 “水夕苍蚊残夏扇,河间红树早秋梨”是明代大书画家徐渭对联书法精品,联语对仗精巧,形象生动,书法造型更充满意趣,联中字姿忽左忽右,变幻不定,用笔撇捺彼此呼应,出锋藏锋互为映衬,气势飞动摇曳,书写时,书法象那种飘洒不羁的毫情透纸而出。 明人宋珏撰书的“开帘对春树,弹剑拂秋莲”隶书联,笔致苍劲,结体自然。由于明代人写隶书不多见,因此,这副楹联对研究明朝隶书风貌,有着非常重要的资料价值。这也是这副楹联与书法的更进一层的关系。 明代大书画家陈洪绶,其字画当时誉满长安,他作书以陶冶性灵、抒发心迹为旨,务求自然天成。他的“鸟下窥古书,花飞缀字红”草书联,是他绝少流传下来的书法真迹,显得极为珍贵。 自佛教传入我国后,各代都出了许多擅于书法的高僧,明代天然和尚便是其中一位。晚明之时,书法家大多以清俊的韵味和荡逸的气势为归,追求自然天成之趣,而不在微观的一点一画上过多雕琢。天然和尚撰书的“浅深绿树藏茆屋,开落红花阴草篱”是其代表作,它明显带有这一时代的书法特征。 我国隶书自东汉末叶成熟而臻高峰后,便因楷、行书的风行而少有人继续研写。一直到清代乾嘉年间的大书法家伊秉绶出现,才使隶书以新的形象凸现书坛。伊秉绶赋予隶书一种全新的品格和独特的风貌。他写隶善把每个字的四周铺得满满实实,把主要笔画的横竖写得极其粗壮、沉着、独创出一种饱满、舒展开朗的风格。他的隶书联中的 “翰墨因缘旧,烟云供养宜”,便充分体现了这种风格。伊秉绶喜用他的隶书题联,因为联语字少,能痛快沉着地将粗壮的笔致撑满角落,使主体突出,体现出“愈大愈壮”的美学意趣。 与伊秉绶书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清朝康乾年间的大书画家金农独创的“漆书”,即指墨浓似漆,用笔方扁如刷,具有漆简的意趣。金农的“漆书”风格,在他的楹联书法中得以完美体现。他的楹联作品如“德行人间金管记,姓名天上碧纱笼”,“且与少年饮美酒,更窥上古开奇书”,均充满刀石趣味,拙朴古茂。 清代书法家何绍基,一生独钟书法,造诣极深,他的书法艺术却又主要奉献给楹联。他平时对书写楹联有着极为浓厚的兴趣,他一生撰书过好几千幅各种书体的楹联。如隶书联“学立道通,直然贞素;圆行方止,聊以从容”,行书联“退士一生藜苋食,散人万里江湖天”,确实联书俱佳,珠联壁合。 楹联书法的新创意 书法与对联的密切联系往往还以另外一种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集字楹联。 一是按需要直接集取古代碑帖原字或前人书法作品中真迹,组合为一副既能表达集联者思想感情,又能保持原碑帖书法作品之风貌特色的新楹联。如台湾 《对联趣谈》所载集北魏安乐五神道碑联“堂堂武略,焕焕文经”,又如明人集宋代异人陈抟的书法联“开张天岸马,奇逸人中龙”,因陈抟墨迹绝少传世,集联也成为联中珍品。 二是书法家从前人碑帖中集联相关的文字,用这碑帖有限的字创作出所需对联,然后采用与原碑帖相同的字体自己亲笔书写成联。这是许多大书家都采用过的撰联方法。如近代金石书画大师吴昌硕集猎碣文书写的篆书联“水不求深鱼自乐,人之好吾鹿则鸣”。今人李天马集周金文撰写的金文楹联“东骞西翥扬风采,北俊南英结墨缘”。 这些集字撰联方法既需对所集碑帖文字了然于胸,又须有相当深厚的对联写作功夫,还要一手好的书法,集难、新于一体,这种挑战性竟引得许多书家乐此不疲,时有新作问世。集字撰联这种文化现象,似乎仅限于楹联一类,而不见集字作诗作词,究其根源,乃与楹联“精约”的艺术特性有极大关系。 海外楹联书法回溯 楹联书法的独特美感,不仅吸引了古今众多的书法家,楹联家致力开拓,而且随着汉文化的传播,楹联艺术在世界各国都留下了足迹,尤以东南亚地区更盛。日本著名汉学家实藤惠秀认为:“在中国文学上,最优美的东西是属于对句”(《对联》杂志85年1期)。这种最优美的艺术,使不少外国人醉心于此。 日本书法名宿,前卫派代表人物宇野雪村先生毕生研习书法艺术。他的“养心一涧水,习静四围山”楹联,1983年在他的北京个人展上展出,其高超的书法艺术和前卫精神,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更令人叫绝的是英国女画家史泊蒂,她多年学习中国书画,对中国艺术精神有较深了解,她十六岁前撰书的楹联作品 “竹怕新雨后,山爱夕阳时”,书艺卓绝,早已超越了她的青春年华,超越了文化隔阂。八二年,这件作品在她于北京举办的个人书画展上展出时,征服了许许多多中国人。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