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杜牧《长安秋望》
释义

杜牧《长安秋望》

杜牧《长安秋望》

杜牧

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这首诗写诗人从长安远望终南山的秋景,赞美了迷人的景色。

金秋送爽,万里无云,正是凭栏远眺的好时节,喜欢游历登临的诗人自是不会错过这个时节。诗人纵步登上高楼,目光由近及远,由眼前的霜树远及广阔的天空。诗人所在高楼拔地而起,挺拔高耸,并且高出栏干外的“霜树”许多。“倚”字的本意是倚靠的意思,但在这里与诗句中的“外”字联系起来看,则有居高临下的意思。首句诗人强调的是楼之高,也正因为楼高,才为下文描写秋天的天空作了铺垫。“镜天无一毫”,是此时呈现在诗人眼前的空中景致,秋日的天空,万里无云,一碧如洗,诗人把它形容成是一面纤尘不染的明镜。这个比喻不仅写出了西北秋天那种明净、寥廓的特色,而且也折射出此时诗人远眺时那种心旷神怡的心境。

“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诗人的目光由秋空转而投向了终南山,只见远处的终南山与澄净寥廓的秋空相融在一起,互为映衬,而那巍峨高耸的终南山,在诗人眼里有一种高耸入云的气势,这气势就好似要与高旷无际的秋空一争高低一样。诗人在这里是一笔两用,不仅把有形的终南山的气势刻画得更加鲜明,而且还把无形的秋色给写活了。在此时杜牧眼中,秋色是高旷辽阔的,诗人巧妙地将之与有形的终南山相映衬,写出了其神韵。说到终南山,人们自然便会想起王维的《终南山》诗,王维之写终南山,是采用抓住典型特征进行正面描写的手法,而杜牧则是以虚代实的手法,同样也写出了终南山的神韵,二者实属同工异曲。

这首诗虽短,但是它不仅写活了有形的终南山,而且还写出了秋色高旷的神韵,同时也折射出诗人高远的胸怀。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9:5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