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李颀《古从军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释义

李颀《古从军行》全诗原文、注释、翻译和赏析

古从军行

【解题】
《从军行》乃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前人多以此题描写军旅生活。此诗以古喻今,借汉讽唐,故称《古从军行》。诗约作于天宝年间,其时唐玄宗实行开边政策,穷兵黩武,故作者写此诗予以讽刺。诗中极写边塞之荒寒和战士戍守之艰苦,揭露玄宗黩武政策造成战士埋骨塞外的恶果。全诗气势奔放,语言流畅。
【全诗】
《古从军行》
.[唐].李颀.
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
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
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
【注释1】
①“白日登山望烽火,黄昏饮马傍交河。”二句写战士生活:白天必须登山瞭望有无烽火,傍晚还要到交河使马饮水。烽火:古代边防军发现敌人侵犯时燃起的烟火,用以向内地报警。交河:唐县名,故址在今新疆吐鲁番县治西,有两河在此交会,故名。又河名,出交河县北天山,流经城下,故名。
②“行人刁斗风沙暗,公主琵琶幽怨多。‘二句谓战士在军中听到的只有刁斗声和幽怨的琵琶声。刁斗:本用于军中夜间报更或报警,上句或谓风沙使天地昏暗,故行军时亦敲刁斗传递信号,以免失去联络。公主琵琶:用乌孙公主典故。汉代将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给乌孙国王昆莫,史称乌孙公主。出嫁时有乐队演奏陪送,其中主要乐器是琵琶。此处意谓在塞外听到幽怨的音乐声,就像当年乌孙公主在路上听到的琵琶演奏。
③“野营万里无城郭,雨雪纷纷连大漠。“二句极写塞外荒凉和寒冷。意谓在塞外看到的只有万里野云,不见城郭,连绵的大沙漠上不断地下着雪。
④“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二句意谓每夜飞过胡地的雁都在哀鸣,当地的胡人都因战争艰苦而落泪,远来的汉族士兵的苦痛也就可想而知。
⑤“闻道玉门犹被遮,应将性命逐轻车。”二句意谓听说玉门关还被皇帝派兵遮断,不准入关,只应跟随轻车将军在塞外拚命。《史记· 大宛列传》记载:汉武帝命贰师将军李广利攻大宛,士兵饥,攻战不利,欲罢兵休整,武帝大怒,派使者挡在返朝要道玉门关,说:“军有敢入者辄斩之。”此处用其意,轻车:汉有轻车将军。李广从弟李蔡曾为此职。
⑥“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二句意谓每天牺牲许多战士,埋骨塞外,所得的只是葡萄种子进入朝廷而已。意谓得不偿失。荒外,边疆。蒲桃:即葡萄。《汉书· 西域传上· 大宛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苜宿种归。天子以天马多,又外国使来众,益种蒲陶、苜宿离宫馆旁,极望焉。”
【注释2】
 ①交河:唐县名,故址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治以西。
②行人:从军出征的战士。刁斗:古时军中的铜器,白天当锅做饭,夜间敲打着巡逻和报更。这里说白日行军,风沙太大,光线暗淡,敲打着刁斗以互相联络。公主琵琶:《史记·大宛传》载:“汉武帝与乌孙和亲,遣江都王刘建女细君嫁乌孙王昆莫,使人在途中弹奏琵琶来排解她思乡的愁苦。这里指以表达士卒出征的哀怨。
③胡雁:边地的大雁。胡儿:边地的少数民族。
④玉门被遮:汉武帝时,二师将军李广利奉命出征西域,久战不利,上书求罢兵休整,汉武帝大怒,派人挡住返国的要道玉门关,并说:“军有敢入者,辄斩之。” 逐轻车:跟随将领。轻车:将领名,汉有轻车将军,轻车都尉,唐代亦有轻车都尉。
⑤荒上:边远的地方。空:反、只。有得不偿失之意。蒲桃入汉家:汉武帝派兵进攻西域,死伤大批将士,得到的只是一些新植物品种,如苜蓿、葡萄之类。蒲桃:即葡萄。汉家:汉宫、朝廷。
【译文】
白天登上高山, 去瞭望报警的烽火; 傍晚时在交河岸边, 饮我们的战马。
在昏暗的风沙里行军, 注意倾听军中刁斗声; 琵琶声传出无限哀怨, 仿佛乌孙公主远行。
边地万里荒无人烟, 只有这座大野孤营; 雨雪纷纷弥漫天地, 就像与大漠融成一气。
胡地的鸿雁夜夜由此飞过, 哀叫着投向南方; 胡兵的眼泪一串又一串, 洒落在这僻远关山。
听说身后的玉门关啊, 被朝廷派兵阻塞, 只有舍生拼命, 跟随主帅去血战。
一年又一年啊, 战士的尸骨埋在荒野, 只不过换来葡萄种子栽进了汉家宫苑。
【鉴赏】
    此诗是唐代边塞诗中的名篇。边塞诗有很多种主题,如思乡、勇猛、苦寒等,此诗的主题是反战。诗是以前线一个战士的口吻与视角写的,抒发的是战士在前线苦寒环境中的苦寒心态,目的是揭示战争的残酷,表达了作者的反战情绪。
   第一联是说战士一天的艰苦生活,点明了时间与地点,白天与黄昏两个词向读者暗示整个一天,甚至可能是每一天,战士的生活就是骑着战马在边塞上巡边,单调而艰辛。第二联和第三联,营造的是边塞恶劣的环境。其中第二联是从以行人与公主作为主体来衬托边关的风沙之厉和心情之悲。第三联则是通过自然风景的描绘,展示了边塞的空旷和荒芜,这样写的目的是为反战主题服务的: 如此荒凉的地方朝廷有什么必要让战士们来到这里战死沙场呢?第四联以北地固有之物(胡雁)与人(胡儿) 对边地生活环境的失望来进一步感染读者,空寂无人的边地又有什么可以让人拼命相争的呢?最后两联是引用典故来揭示主题。第五联是批评汉代朝廷为了边战不顾将士们的性命,尾联通过一个人们熟悉的事实来批评,边战给中原带来的战利品只不过是一种植物,而它的代价却是成千上万将士们的性命!
  在艺术上,此诗有三点值得注意之处。首先,诗的结构运用了赋体的形式,即层层铺叙,步步递进。先交待时间、背景、人物,再讲别人 (行人与公主)的感受,然后才正面写到边地的环境。最妙的地方有二: 一是反衬法。胡雁和胡儿本是生活在边塞,按理说他们已经适应了那种恶劣的生活环境,但是他们也为之哀鸣和落泪,可以衬托出边塞地域上的苦寒; 二是对比法。尾联以葡萄这种无足轻重的植物来和人的生命进行不对称的对比,就能激起读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反对。
     其次,要理解这首诗,还必须将它放在历代边塞诗的发展中去把握。汉代边塞诗有许多是歌颂战争中将士的勇猛和中原军威的。时至盛唐,诗人对战争的态度之转变正是反映在这首诗里。这首诗与杜甫的《兵车行》 主题比较接近,但杜甫的诗因为着墨更浓,所以艺术感染力也更强。不过李颀的诗却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李颀的生活年代略早于杜甫)。再次,唐人写诗都有所谓 “汉代情结”,表面上写的是汉代,其实要说的话都是针对唐朝的。一方面是将自己的时代比拟汉代的强盛,另一方面这也是艺术上借代手法的使用。刺古是为了讽今,不直接批评唐代,这也符合儒家“温柔敦厚” 的 “诗教” 原则,同时也可能是避讳。
【作者小传】
李颀(690? —754?),郡望赵郡(今河北赵县),家住颍阳(今河南登封)。一说东川人,因称“李东川”,误。开元二十三年(735)登进士第,曾官新乡县尉。久不得调,隐居学佛道。生平见《唐才子传》卷二,今人傅璇琮有《李颀考》。其诗擅长七古七律。七古气势奔放,酣畅恣肆,为盛唐七古典型代表之一。七律声调、品格高远,形式规范,高棅认为“足为万世法程”(《唐诗品汇》卷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