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唐代诗人 作者:其他 ←上一篇:宫词 下一篇:古意呈补阙乔知之/独不见 →
诗词简介:
这是《杂诗》三首中的一首。三首都写闺中怨情,这首除怨恨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争,思想比较积极,艺术上也很有特色,是作者的传世名作之一。首联交代背景,“频年不解兵”的厌战情绪溢于言表。黄龙戍,在今辽宁省开原县北,唐时戍兵于此。中间四句抒情,颔联借月抒情,写今夜闺中与营中多少对思妇、征夫两地对月相思,字字写月,笔笔含情;颈联写“春”而又“今”,写“夜”而又“昨”,写少妇“意”、良人“情”,着力翻出新意,为前人所未有。末联“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揭示出诗的主旨,感慨深沉。全诗以问句作结,言短而意长,含蕴无尽,读来耐人寻味。
《杂诗》
.[唐].沈佺期.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
《 zá shī 》
《 杂 诗 》
.[ tánɡ ]. shěn quán qī.
.[ 唐 ]. 沈 佺 期.
wén dào huánɡ lónɡ shù , pín nián bù jiě bīnɡ 。
闻 道 黄 龙 戍 , 频 年 不 解 兵 。
kě lián ɡuī lǐ yuè , chánɡ zài hàn jiā yínɡ 。
可 怜 闺 里 月 , 长 在 汉 家 营 。
shǎo fù jīn chūn yì , liánɡ rén zuó yè qínɡ 。
少 妇 今 春 意 , 良 人 昨 夜 情 。
shuí nénɡ jiānɡ qí ɡǔ , yì wéi qǔ lónɡ chénɡ 。
谁 能 将 旗 鼓 , 一 为 取 龙 城 。
《雜詩》
.[唐].沈佺期.
聞道黃龍戍,頻年不解兵。
可憐閨里月,長在漢家營。
少婦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誰能將旗鼓,一為取龍城。
首联叙事,交待背景,点出夫妻分离的原因是朝廷连年在黄龙用兵,始终没有休战。一种强烈的怨战情绪溢于字里行间。
颔联借月抒情,闺中月、营中月,本来应是夫妻在家团聚时所见之月,却成了今夜分散两地的思妇征夫望见的断肠之月。这两句处处说月,实际上是处处在写情,字字写月,又笔笔见人。这两句诗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同视一轮明月的夫妻二人月下相思图。诗人不露声色地写出了闺中少妇和征夫相互思念的深情,耐人吟咏。
颈联意犹未尽,以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写少妇此刻思念丈夫的春心,正如同丈夫昨夜望月时的柔情,“今春”、“昨夜”,分别写出少妇意和良人情,其妙无比。
尾联直接写出少妇和征人的共同心愿,他们希望有良将带兵,一举克敌,使家人早日团聚,了却丈夫与妻子的相思之苦。期望战争快些打胜,这是征人、思妇于凄怨中表现出的急切的、无可奈何的心情,并揭示出诗的主旨,使诗人感慨深沉含蓄。
这首诗构思新颖精巧、文字上自然浑成,一气贯通,语势和缓。全诗以问句作结,含蕴不尽。
沈佺期的《杂诗》共有三首,这是其中之一。该诗既写了征人思妇的相思之情,也表现了对连年征战的不满。无论在内容和艺术上,都属于初唐优秀的作品。
诗以闺中少妇的口气开篇:听说黄龙戍那一带,连年战事不断,边烽不息。黄龙戍正是她的丈夫——良人——守边的地方。这一联交代了全诗的背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了对思妇层深、曲折的内心世界的描写。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汉家,指的是唐朝。唐人往往借汉代唐。因为丈夫远出,这位思妇永夜难眠,独自望月,不由得想象这一轮明月,此时也映照着孑然一身,远在军营的丈夫,所以产生了“可怜”——可悲的感觉。“长”字,表明出征时间之久,思妇盼归之切。
月,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上,早已形成了一种异质同构的关系。月圆,使人想到人生的团聚、美满,同样,月圆也刺激着人们感叹人生的缺陷。这位少妇望着明月思绪联翩。她很自然地想起过去和良人共同赏月,有多少恩爱和欢愉,如今明月依旧,却照着长年离索、相望不相亲的夫妻。月下今昔聚散的对比,怎不使人倍感凄清、哀怨!
颈联的“少妇今春意”,上承“闺里月”,写思妇想念远征的夫君;“良人昨夜情”,上承“汉家营”,写少妇因思念过切以致梦见良人。梦境中的缱绻缠绵非但没有减轻思妇的悲伤,反而加深了她对征夫的眷恋。这样因月怀人,因怀人而致梦,再由梦而加倍地怀人……循环不已、不绝如缕的相思之情,终于如春潮破闸,喊出了“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的动人心魄的呼声! 将,是率领之意;旗鼓,指代军队;龙城,借指敌方要地。这两句不仅表达了诗中少妇、征夫的心愿,也表达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千千万万征夫思妇的心愿,同时还呼应了首联,暗示了对边将无能的不满。
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称道沈佺期的近体诗是“吞吐含芳,安详合度”。从这首诗中,我们也可以领略到他的这种风格。诗人“闻道”叙起,中间借月抒怀,最后表达心愿,顺理成章地揭示了全诗的主旨,毫无生硬、造作之痕,而且首尾相应,情景相融,尤其是尾联的以问句作结,更是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此诗以儿女之情,写征戍之苦,充满着非战的色彩。本诗是沈佺期的传世之作。
本诗思想上较为积极,艺术上也颇有特色。诗人除了怨恨 “频年不解兵” 外,还希望有良将早日结束战事。因此此诗归结为两点: 闺中少妇与征人的互相思念、厌恶无休止的战争而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心情。
诗的首联叙事、交待背景。黄龙戍一带,常年战事不断,一种强烈的怨战之情溢于字里行间。接着诗人在二三联中抒写了闺中少妇与 征夫相互思念,诗人借月抒情,说今夜征夫思妇,两地对月相思。在征夫眼里,昔日两人曾在闺中共同玩赏的月,如今不断地在营中照着他,好像怀着深情;而在闺中少妇的眼里,似乎这眼前的明月已不如昔日美好,因为那象征着美好生活的圆月,早已离开深闺,随良人去了远方。紧接着诗人用含蓄有致的笔法进一步补足诗意,“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 中 “春”而又“今”,“夜” 而又“昨”,分别写出了少妇的“意” 和征夫的“情”,那昨夜夫妻惜别的情景仍在眼前浮现,今春的大好光阴虚度,让少妇倍觉惆怅。诗人揭示了战事让“少妇”与 “征夫”青春如此思念、夜夜如此伤怀,所以诗人在尾联中希望有人能指挥军队,一举破敌,以结束战争,使家人早日团聚,人民安居乐业,同时也揭示了诗的主题。
此诗的题材说不上新颖,但写法是很别致的,特别是中间两联借月抒情,轮廓鲜明地画出了异地同视一轮明月的一幅月下相思图。诗句言短意长,含蓄有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