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有关于鉴赏的名言名句大全 |
释义 | 有关于鉴赏的名言名句大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论其世也。 ——《孟子·万章下》 诗无达诂。 ——[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精华》 文人相轻,自古而然。 ——[三国魏]曹丕《典论·论文》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晋]陶渊明《移居二首》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知音》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唐]杜甫《偶题》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唐]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李杜文章在,光临万丈长。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唐]韩愈《调第籍》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莫始乎言,莫切乎声,莫深乎义。 ——[唐]白居易《与元九书》 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 ——[宋]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 文章大概亦如女色,好恶止系于人。 ——[宋]黄庭坚《书林和靖诗》 宁饮三斗醋,有耳不听无味句。 ——[宋]陈与义《送王周士赴发运司属官》 君诗妙处吾能识,尽在山程水驿中。 ——[宋]陆游《题庐陵萧彦毓秀才诗卷后》 诗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其迹可也。 ——[明]谢榛《诗家直说》 读之如冷水浇背,陡然一惊,便是兴观群怨之品。 ——[明]徐渭《答许北口》 大凡读书,先得晓得作书之人是何心胸。 ——[清]金圣叹《读第五才子书法》 文字之佳胜,正贵读者之自得,如饮食甘旨,衣服轻暖,衣且食者之领受,各自知之,而难以告人。 ——[清]章学诚《文史通义·文理》 画的鉴赏法原有种种阶段, 高明的看布局调子笔法等等, 俗人却往往执着于题材。 ——夏丏尊《对了米莱的<晚钟>》 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这才能够使文艺和批评一同前进,如果一律掩住嘴,算是文坛已经干净,那所得的结果倒是要相反的。 ——鲁迅《花边文学·看书琐记(三)》 不过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 看别人的作品,也很有难处,就是经验不同,即不能心心相印。 ——鲁迅《书信·致董永舒》 真正的批评的动机,除了对于美的欣赏外,同时也还应该有一种对于丑的憎恨。 ——郭沫若《批评——欣赏——检察》 批评的三过程: (1) 感受,(2) 解析,(3) 表明,这是批评家所必由之路。 ——郭沫若《批评——欣赏——检察》 不同的风景会引起人们的不同的感情;怀着不同的感情去看风景,风景也会有不同的面貌和味道。 ——颜文梁《关于美》 文学家所以能由一些死文字,演出活跃的影像在读者心中的,是因为作者的一字一句能在读者的想象中,欣赏自然,欣赏山水,就是人与万物调和,人与宇宙合一的一种谐合作用。 ——郁达夫《山水及自然景物的欣赏》 雅韵近乎风味,或许是一个艺术家生而已有的,但要能欣赏一件作品,则非有学问不可。 ——林语堂《生活的艺术》 真风流底人,必须有妙赏。所谓妙赏就是对于美的深切底感觉。 ——冯友兰《论风流》 观览一个艺术品的时候,小己的哀乐烦闷都已停止了,心中就得着一种安慰,一种宁静,一种精神界的愉乐。 ——宗白华《青年烦闷的解救法》 领略艺术与看山景一样, 只要你地位站适当, 你这一望一眼便吸收了全景的精神。 ——徐志摩《济慈的夜莺歌》 鉴赏艺术的教育作用是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的,是潜移默化的陶冶。 ——《潘天寿谈艺录》 艺术作品的好坏,要由群众回答,不是由领导回答…… 艺术是要人民批准的。只要人民爱好,就有价值。 ——周恩来《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和故事片创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学不妨见仁见智,完美的作品尽可以让严肃的看成严肃,消遣的看成消遣,而无害于它的本来的价值,这本来的价值却不但得靠严肃的研究,并且得靠严肃的批评,才能抉发出来。 ——朱自清《短长书》 欣赏一种伟大的作品时,就无异和作者的伟大的人格,丰富的素养相亲近。不但在艺术方面获得益处,同时对于如何观察人生社会,如何思维,也能叨惠不少。 ——谢六逸《致文学青年》 “满纸荒唐言”的文章,如果遇到了明眼人,还可以看出“一把辛酸泪”来。 ——王力《生活导报和我》 一件美术品,要了解其中的奥妙,要渗透其中的底蕴,必须澄心下气,默默相对,要远观也要近玩,方能心领神会。 ——梁实秋《国立美术陈列馆》 倘或真爱艺术,即终身不能动一笔亦无妨。欣赏领会,陶养性情,提高人格,涤出胸中尘俗,亦大佳事。 ——傅雷《致周宗琦》 容易看懂的可能同时也是内容深刻的作品。 ——王朝闻《向列宾学习》 体验不仅是对人物同情或憎恶的根据,也是辨别美丑的心理根据。 ——王朝闻《审美心态》 一种情感和智力结晶的艺术品,只能为情感和智力高超的人所心领神会。 ——王朝闻《论凤姐》 观赏者对艺术的欣赏水平提高了,它就反转来作用于艺术质量的提高。 ——王朝闻《美化生活》 一个作品对社会所起的作用,有时候并不完全在于作品的本身,而在于这个火种是否落在干柴上,抑或是落在油池里。 ——陆文夫《为读者想》 在房间里欣赏暴风雨,风雨虽凶猛毕竟不能为害于你。风雨愈凶猛,给予欣赏者的愉快也愈大。 ——李泽厚《关于崇高与滑稽》 雅俗共赏,当然最好了,但那是至难的境界,非极大家,不能为。 ——李国文《文学片断》 欣赏是一种陶冶,一种提高,一种收获;附庸风雅是一种时髦, 一场热闹, 一个过场。 ——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有一些东西并不一定要得到,只要能够欣赏到就很好,当你欣赏的时候那是一种完善,一旦得到了,反而会破坏了那种完善。 ——汪国真《年轻的季节》 诗歌就像图画: 有的要近看才看出它的美,有的要远看;有的放在暗处看最好,有的应放在明处看,不怕鉴赏家敏锐的挑剔;有的只能看一遍,有的百看不厌。 ——[古罗马]贺拉斯《诗艺》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审美观和爱好……他们的情趣不同,他们的追求也各异。 ——[古罗马]贺拉斯《书札》 艺术欣赏力究竟是什么呢? 由于反复的经验而获得的敏捷性,它表示在能使它美化的情况下,抓住真实与良好的东西,并且迅速而强烈地为它所感动。 ——[法国]狄德罗《论绘画》 鉴赏力是凭借完全无利害观念的快感和不快感,对某一对象或其表现方法的一种判断力。 ——[德国]康德《判断力批判》 音乐中美的唯一温度表,就是我们心灵沉浸于无法言状的迷醉程度。 ——[法国]司汤达《海顿·莫扎特和梅塔斯塔佐的一生》 欣赏平凡的东西和小山是容易的;可是那些过于崇高的东西……在离得太近去看的时候,是会使人惊骇的。 ——[法国]雨果《九三年》 如果你想欣赏艺术,你就必须成为一个在艺术上有修养的人。 ——[德国]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三个条件——独特、清晰和真诚——以各种不同的程度存在着,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可以确定艺术(不涉及内容)作品的价值。 ——[俄国]列夫·托尔斯泰《什么是艺术》 如若一个人的眼光没有被卑下动机的迷雾所遮住, 欣赏美人是一种巨大的享受。 ——[苏联]高尔基《十戈比银币》 烛光照着的关闭的窗是作品。瞥见了那里面的女人的模样,读者就在自己的心里做出创作来。其实是由了那窗,那女人而发见了自己…… 所谓鉴赏者,就是在他之中发见我,我之中看见他。 ——[日本]厨川白村《苦闷的象征》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