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 |
释义 | 《拟咏怀二十七首(其二十六)庾信)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 关门临白狄,城影入黄河。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谁言气盖世,晨起帐中歌。 庾信留仕北朝后,常常面对异域风物而起羁旅之叹。但这首诗中所描写的边塞景象,并不一定是即目所见,而是综合若干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再联系几个典故,构成冷落萧条的总体印象,借以抒写出心头的凄凉之感, “萧条亭障远,凄惨风尘多。”北朝边塞多年来战事不断,北魏、北齐都曾修过长城,故亭堠堡障连绵不绝。亭堠是一种专用于守望的简易建筑,堡障则是住兵的小城,均为长城的附属设施。这二句写的是长城在北方广漠的边境上延伸开去的景象:亭障相属,风尘蔽日,一派惨淡光景。“萧条”二字,暗点季节已是秋令,同时又与“凄惨”相应,造成一种“秋风萧瑟”的灰暗情调,从而使诗歌一起调便进入了一种冷落萧索的境界。 “关门临白狄。”历代王朝修筑长城,都是为了防御北方外族来犯。北朝也遭受柔然、突厥等强敌的频繁入侵,所以关门之外,尽是敌骑驰骋之地。白狄为春秋时狄族之一支。这里代指北来异族。“城影入黄河”,长城的巨大身影映入黄河,这奇观可能是实写某处长城与黄河相接的景象,然而也恰好借黄河概括了关城以内黄河流域的广大地区。这样,“白狄”与“黄河”的对仗,就不仅是为了字面色彩的整齐对应,而且更含有长城内外华夷之别的寓意,显得极为工巧。正因如此,这两句相对首二句而言,固然可看作是近景的摄取,但更应看作是一种高度的抽象描写。这种抽象化,又使写景的线条变得疏简,与首二句相呼应,更突出了关河冷落的印象。 “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以李陵长绝、荆卿不归自喻身世,在庾信诗中多见。“秋风”二句亦正是重复《拟咏怀》之十“悲歌渡燕水”一诗中的意思。但这两个典故用在此处,不仅感慨自己诀别故国,长留异域,而且还借其中的“秋风”、“寒水”之语,为亭障萧条、风尘凄惨的意境添加了瑟瑟寒意。当然,诗人已不复有荆卿当初发指危冠的豪情了,何况即使有项羽那样的盖世英雄之气,身陷此境,也只好无可奈何地作“时不利兮骓不逝”的帐中歌了。末二句用项羽被围垓下、夜起饮帐中、慷慨悲歌的故事,一典二用,既借喻梁亡,点明诗人所以陷入困境的原因,又形容自己在北朝营帐中悲吟的情状。“谁官气盖世”,暗中承接“寒水送荆轲”一典,而将其激昂凌厉的气概,翻转为自嘲自贵的哀叹,益见出诗人的悲惋与无奈。“晨起帐中歌”又借典故字面意义,与前六句合成一个完整的境界,勾出了诗人遥看亭障关河,面对秋风寒水,在边塞的帐幕中晨起悲歌的形象。 善于从周围环境中提炼与诗人心境相合的印象,同时以最简炼的手法表现出来,使诗人寂寞悲凉的心情与萧条冷落的外景融为一体,是这首诗所提供的重要经验。此外,全诗除第二句为三平调外,其余各句平仄粘对均暗合五律的规则,已可视为唐人五言律诗的先声。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