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释义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

孟浩然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


开元二十一年 (733),诗人孟浩然结束了长达四年之久的漫游生涯,由吴越返归老家襄阳,船经九江时,他写下了这首千古传颂的佳作。
这首诗写得很有特点,由诗意上看,该诗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前四句主要是写景,旨在表现诗人望见香炉峰后的惊喜和快慰; 后四句主要是怀人,借以传达出诗人心中的某种感慨。
“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这起始两句写得景象十分阔大。诗人沿着万里长江,乘舟扬帆而下,虽舟行多日,走了几千里,却还没有见到一座名山,而诗人此次外出,本就是为了游山玩水的,如今都已踏上了归途,想到这,惆怅和失望而又急切盼望一睹名山为快的心情自然流露出来。这两句实际上是诗人为下面两句做铺垫和准备的。接下去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二句,正好紧承前面两句,写道,这一天船行到了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城下,诗人泊船上岸,一抬头,忽然发现那秀美、挺拔的香炉峰就在自己的眼前。这可是 “挂席几千里” 后才看到的第一座名山啊。诗人那欢愉、欣喜的心情当然是不言而喻的,急切欲睹名山的愿望总算实现了。既然来到了庐山脚下,又目睹了香炉峰的英姿,按说接下去诗人应该费点笔墨来细致描摹,刻画一下这名山胜景才是,但诗人却偏偏不然。他贮足凝神望定那沐浴在夕阳余晖中香炉峰,它时隐时现,烟云缭绕,那神奇的身姿和梦幻般的色彩,在诗人的心头引起了种种遐想,“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于是诗人触景生情,舍景而取人。他一下子想起了东晋高僧慧远,他因爱慕庐山,刺史桓伊便为他在这里建了一座禅舍,名为 “东林精舍”(即东林寺)。于是慧远便安居此山,主持东林寺,致力于弘扬佛法。他开创了白莲社,同修净土之业,被尊为净土宗初祖。正当诗人沉浸于对这位德高望重,绝弃尘俗高僧的事迹追忆中时,忽然从不远的地方传来阵阵的钟声。诗人一下子省悟到,原来自己早已心向往之的远公安禅传的东林精舍就在这附近啊。可如今,精舍虽在,人已不存,油然而生物是人非之感,夕阳斜照,钟声缭绕,更添一片空灵。远公当年看破红尘,皈依佛祖,居于深山,超然物外,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遂成千古之业。这些难道对诗人会没有什么影响吗?诗人虽然不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但生活当中的坎坷经历,特别是仕途上的屡屡受挫而至一无所成,更给了诗人以沉重的打击。在这种情况下,他漫游吴越,以抛开烦恼,忘却现实,诸以减轻心灵上的创痛。当他终于来到了庐山,目睹了香炉峰的迷幻、神奇,追忆起远公的行踪和业绩,于暮色之中聆听东林寺传来的阵阵钟声。于是乎,佛教所宣扬的超然物外,任其自然,与世无争等思想正与诗人此时心境暗合。因此,诗人寄寓于诗中的思想感情是丰富、复杂的,尽管诗中没有明说,但随着那阵阵钟声,早已传达出去了。
这首诗写得很是巧妙。诗的前半部分写出了诗人:挂席几千里”后“始见香炉峰”的不易和喜悦,下半部分与却“望”而不即,舍景而怀人,点到“空闻”而止。但诗人通过“晚泊浔阳”后的所见、所闻、所思,流露出了对隐逸生活的欣羡,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后人对此,评价很高。特别是力主“神韵”说的王士禛更为激赏,他评为:“诗至此,色相俱空,改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带经堂诗话》)由此,亦可见出该诗所具有的艺术魅力。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