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
释义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诗句出处:《割飞二刀子歌》;是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

我家有翦刀,人云鬼国铁。裁罗裁绮无钝时,
用来三年一股折。南中匠人淳用钢,再令盘屈随手伤。
改锻割飞二刀子,色迎霁雪锋含霜。两条神物秋冰薄,
刃淬初蟾鞘金错。越戟吴钩不足夸,斩犀切玉应怀怍。
日试曾磨汉水边,掌中恄栗声冷然。神惊魄悸却收得,
刃头已吐微微烟。刀乎刀乎何烨烨,魑魅须藏怪须慑。
若非良工变尔形,只向裁缝委箱箧。

《割飞二刀子歌》唐朝诗人卢纶的作品。

【注释】:

试:

①用;任用。《荀子·议兵》:“威厉而不试,刑错而不用。”②尝;尝试。《周易·无妄》:“无妄之药,不可试也。”(无妄:平白无故。)③考核;考试。李白《与韩荆州书》:“请日试万言,倚马可待。”④试探。韩偓《咏浴》:“自试香汤更怕深。”⑤副词。相当于“姑且”、“试着”。苏轼《浣溪沙》:“敲门试问野人家。”

曾:

(一)①副词。竟;乃。《诗经·大雅·板》:“丧乱蔑资,曾不惠我师。”(蔑资:没有货财。师:众人。)②重。指隔两代以上的亲属。《诗经·周颂·维天之命》:“骏惠我文王,曾孙笃之。”(骏jùn:大。惠:顺。)③通“增”。增加。《盐铁论·诏圣》:“虽曾而累之,其亡(wú)益乎?” (二)céng ①曾经。《吕氏春秋·顺民》:“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②通“层”。重叠。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秋月生湖心,曾波万顷如熔金。”

磨:

(一)①磨砺;摩擦。《诗经·卫风·淇奥(yù)》:“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欧阳修《凌溪石》:“沙磨水激自穿穴,所以镌凿无瑕痕。”②挫折;折磨。苏轼《赠张刁二老》:“惟有诗人被磨折。”③磨灭;消灭。《后汉书·南匈奴传》:“失得之源,百世不磨矣。” (二)mò磨子。把粮食弄碎的工具。《南齐书·祖冲之传》:“造水碓磨,世祖亲自临视。”

汉:

①河流名。汉水,也称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流经陕西、湖北,在武汉市入长江。《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②天河;银河。《汉书·天文志》:“(王梁)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③男子。陆游《雨夜不寐,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世间岂无一好汉,叱咤喑(yīn)呜气吞虏。”(喑呜:怒喝声。)④朝代名。1. 刘邦建,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称“西汉”;刘秀建,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2.五代之一。刘知远建,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⑤民族名。汉族。《汉书·匈奴传下》:“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

边:

①侧畔;旁边。陶潜《五柳先生传》:“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②边缘。苏涣《毒蜂成一窠》诗:“长安大道边,挟弹谁家儿?”③边境。《盐铁论·利议》:“思念北边之未安。”④指边防。《宋书·裴松之传》:“裴松之廊庙之才,不宜久尸边务。”(廊庙:指朝廷。尸:主管。)⑤靠近;接壤。《史记·高祖本纪》:“齐边楚。”

掌:

①巴掌;手心。《论语·八佾》:“指其掌。”②动物的脚掌。骆宾王《咏鹅杂言》:“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③用手掌击打。扬雄《羽猎赋》:“蹶松柏,掌蒺藜。”④掌握;主管。《晋书·地理志上》:“员十三人,各掌一州。”(员:名额。)

中:

(一)①中间。《墨子·经上》:“中,同长也。”(同长:同样长的半径。)柳宗元《天说》:“浑然而中处者,世谓之元气。”②内;在一定的范围内。《孟子·滕文公上》:“国中无伪。”《考工记·巨人》:“国中九经九纬。”③位置、等级在高下或两端之间。《列子·力命》:“中涂遇东郭先生。”(涂:同“途”。)《汉书·食货志下》:“金有三等,黄金为上,白金为中,赤金为下。”④正;适中。《礼记·玉藻》:“头颈必中。”《孟子·离娄下》:“汤执中。”(汤:殷商国君。)⑤宜于;合于。《史记·外戚世家》:“武帝择宫人不中用者,斥出归之。” (二)zhòng ①符合;适合。《吕氏春秋·怀宠》:“必中理,然后说。”《荀子·赋篇》:“圆者中规,方者中矩。”②诬蔑;诬蔑别人使受损害。《汉书·何武传》:“显怒,欲以吏事中商。”(显、商:人名。)③遭受;感受。《后汉书·马援传》:“援亦中病。”

_:

_栗:

忧愁。谢灵运《徐干》:“摇荡箕濮情,穷年迫~~。”

栗:

①树名。栗树,落叶乔木。果实为坚果,包在多刺的壳斗内,成熟时壳斗裂开,果实散出。②栗树的果实,栗子。又叫“板栗”。陶渊明《责子》:“通子垂九龄,但寻梨与栗。”③因惧怕而发抖。《诗经·秦风·黄鸟》:“临其穴,惴(zhuì)惴其栗。”《论语·八佾》:“周人以栗,曰使民战栗。”④坚实。《礼记·聘义》:“缜密以栗,知也。”⑤谨敬;严肃。《尚书·舜典》:“直而温,宽而栗。”

声:

①乐音;音乐。《论语·阳货》:“恶紫之夺朱也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郑声:指郑地的俗乐。雅乐:指庙堂音乐,正乐。)②声音;声响。《诗经·小雅·伐木》:“嘤其鸣矣,求其友声。”③发出声音。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阿女默无声,手巾掩口啼,泪落便如泻。”④口音。魏禧《大铁椎传》:“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⑤声张;张扬。张溥《五人墓碑记》:“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zī)财以送其行。”(敛:聚集。赀:通“资”,财物。)⑥名誉;名声;声望。《诗经·大雅·文王有声》:“文王有声。”⑦声势。《战国策·齐策一》:“吾三战而三胜,声威天下。”(威:震。)⑧指汉字的声母。《南史·谢庄传》:“又王玄谟问庄何者为双声,何者为叠韵。”⑨指声调,汉字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韩愈《唐故相权公墓碑》:“(权)公生三岁,知变四声,四岁能为诗。”(权公:权德舆。)⑩量词。表示声音发出的次数。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拔弦三两声。”

冷:

①寒冷。《庄子·则阳》:“夫冻者假衣于春,暍(yè)者反冬乎冷风。”(衣于春:等待春天的温暖。暍:中暑。反:返回。)②使冷却;降低温度。祖咏《题韩少府水亭》:“水气侵阶冷,松阴覆座闲。”③冷淡;不热情。黄庭坚《鹧鸪天》:“付与旁人冷眼看。”④灰心或失望。袁桷《煮茶图诗》:“齿寒意冷复三咽(yè)。”⑤寂静;不热闹;冷清。白居易《晚出西郊》:“贫州冷似村。”也指心态冷静。徐夤《上卢三拾遗以言见黜》:“冷眼静看真好笑,倾怀与说却为冤。”⑥少见的;很少有人过问的。李山甫《酬刘书记一二知己见寄》:“句冷不求奇。”

然:

①燃烧。后来写作“燃”。《孟子·公孙丑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②代词。如此;这样。《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对;赞同。《论语·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词。1.表示出乎意料,相当于“乃”、“竟”。《汉书·丙吉传》:“君侯为汉相,奸吏成其私,然无所惩艾(yì)。”(艾:治。)2. 表示顺承关系。相当于“便”、“就”。《庄子·外物》:“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⑤连词。1.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然而”。《左传·僖公三十年》:“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让步关系,相当于“虽然”。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纤腰细褪罗裙。”⑥助词。1.用作形容词或副词词尾,表示状态,“……的样子”。《诗经· 小雅·南有嘉鱼》:“南有嘉鱼,烝然罩罩。”2. 用于句末,表示比拟。《孟子·尽心上》:“道则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于句末,表示断定,相当于“焉”、“也”。《论语·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 上一篇:前嗟成后泣,已矣将何及。
  • 下一篇:槐路清梅暑,蘅皋起麦凉。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19 9: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