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 唐·陈子昂 |
释义 | 《感遇三十八首(其二十九)》 - 唐·陈子昂唐·陈子昂 丁亥岁云暮, 西山事甲兵。 赢粮匝邛道, 荷戟争羌城。 严冬阴风劲, 穷岫泄云生。 昏曀无昼夜, 羽檄复相惊。 拳跼竞万仞, 崩危走九冥。 籍籍峰壑里, 哀哀冰雪行。 圣人御宇宙, 闻道泰阶平。 肉食谋何失, 藜藿缅纵横。 〔丁亥〕武则天垂拱三年(687)。〔穷岫(xiu)〕深山。〔昏曀(yi)〕昏暗。〔羽檄(xi)〕用于紧急征调的军事文书,上插鸟羽表示加急。〔拳跼(ju)〕同“卷曲”,弯着身子。〔九冥〕此与上文“万仞”互文,指极深而幽暗的山谷。〔泰阶〕三台星的别名,古人认为泰阶平则天下太平。〔肉食〕即“肉食者”,指当时的执政大臣。〔藜藿(li huo)〕野菜,代指被征的穷苦百姓。 公元687年,武则天为了袭击吐蕃,准备开凿蜀山道路,首先从雅州进攻羌族。陈子昂极力反对这次不义战争。他曾上书谏止,指出羌人无罪,大唐不应轻动兵戈,结怨遗祸,劳民伤财。这首五言古诗就是通过描绘具体可感的人物事件,表明了他对这场黩武战争的鲜明态度,并显示了诗人质朴刚健的艺术风格。 诗歌可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共十二句,具体描绘进攻羌人的士兵行军作战的艰难情景。开头先用“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点明西征的时间和地点:在统治者的错误指挥下,这场不义战争就在这寒冬岁末,雪岭脚下拉开了序幕。再用“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描绘士兵们一个个艰难地背着粮食,荷着武器,环绕着那重峦叠嶂、蜿蜒起伏的邛崃山,向西羌都城进发的情景。此四句是交代事情的开端,给全诗笼罩了阴沉的气氛,为下文进一步具体描写作铺垫。接下来“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两句撇开原事而纯粹写景,但“一切景语皆情语”,数九隆冬,寒风砭骨,深山幽谷,云雾簇涌,诡谲变幻,这实际上寄寓着诗人对士兵痛苦生活的深切同情,而且为人物的再次出现设置典型环境。下四句“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跼竞万仞,崩危走九冥”是直接写士兵的感受和经历。在那昏暗的山谷中,竟分不清日夜,大家都提心吊胆的,常常被那紧急征调的军事文书弄得心惊胆战,不知所措。他们一会儿冒着山石崩塌的危险在幽暗的山谷中行军,一会儿又要弯曲着身子抢登那万丈山峰,真是痛苦不堪。试想,他们在冰封大地,雪漫长空之时,行进于这奇峰峻岭.深山幽壑之中,怎能不怨声连天,哀叹不绝呢?诗人正是用“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的诗句将这一部分的事件推向了高潮。至此,诗人的感情也达到了顶点,并自然引出第二部分对造成士兵痛苦和人民灾难原因的探究。 第二部分语言犀利,锋芒毕露。先用“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两句,把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皇帝,指责她高高在上,不体察下情,不了解民意。最后两句又力刺群臣,对皇帝身边的那些执政大臣何以作出此等攻打羌人的错误计谋,弄得百姓流离边疆表示极大的惊讶和愤慨,从而表现了他关心国家大事,同情劳动人民疾苦,不媚权贵,刚正不阿的品格。 全诗前半部分着重记叙描写,同时又蕴含丰富的感情,后半部分则直接议论抒情,作者将自己的观点和盘托出,并回应“感遇”总题,抒发感慨,深化了主题。两部分相辅相承,水乳交融。 总之,这首《感遇》诗在内容上虽然是表现“边塞”这个特定环境中的人物事件,却突破了泛拟古题的传统风气,而直接反映现实,抨击现实。在艺术上洗尽铅华,毫无雕饰,“骨峻神疏,思深力遒”(《岘佣说诗》),不愧是力追汉魏,“质文一变”(卢藏用《陈伯玉文集序》)的作品,王夫之就曾在《姜斋诗话》中称陈子昂的《感遇》诗是“旷世而一遇”。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