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
释义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诗句出处:《句》;是唐朝诗人徐仲雅的作品。




屋面尽生人耳朵,篱头多是老翁须。
平分造化双苞去,拆破春风两面开。
云路半开千里月,洞门斜掩一天春。
凿开青帝春风国,移下姮娥夜月楼。
珠玑影冷偏粘草,兰麝香浓却损花。
山色晓堆罗黛雨,草梢春戛麝香风。
衰兰寂寞含愁绿,小杏妖娆弄色红。
旁搜水脉湘心满,遍揭泉根梵底通。
水□滴残青□瘦,石脂倾尽白云空。
深浦送回芳草日,急滩牵断绿杨风。
藕梢逆入银塘里,蘋迹潜来玉井中。
败菊篱疏临野渡,落梅村冷隔江枫。
剪开净涧分苗稼,划破涟漪下钓筒。
《句》唐朝诗人徐仲雅的作品。

【注释】:

旁:

①普遍;广泛。《尚书·说命下》:“旁招俊乂,列于庶位。”②旁边;侧面。《左传·昭公十年》:“公与桓子莒之旁邑。”③别的;其他的。《韩非子·显学》:“无丰年旁入之利而独以完给者,非力则俭也。”④辅佐。《楚辞·九章·惜诵》:“曰有志极而无旁。”⑤偏邪;不正。《荀子·议兵》:“旁辟曲私之属为之化而公。”(属:类。化:变化)⑥通“傍(bàng)”。依傍;靠近。《汉书·沟洫志》:“引渭穿渠起长安,旁南山下,至河三百余里。”

搜:

(一)①寻找;寻求。《庄子·秋水》:“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②搜查;搜索。《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臣居鲁,树三人,皆为令尹;及虎抵罪于鲁,皆搜索于虎也。”(虎:鲁季氏家臣阳虎自称。) (二)shǎo [搜搅]扰乱。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炎风日搜搅。”

脉:

(一)①血管。《史记·乐书》:“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流通精神。”枚乘《七发》:“纵耳目之欲,恣支体之安者,伤血脉之和。”(支:同“肢”。)②脉搏。韩愈《杂说》之二:“善医者,不视人之瘠肥,察其脉之病否而已矣。”③连贯而成系统的事物。刘克庄《北山作》:“山行忘路脉。”(二)mò [脉脉]1.凝视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之十六:“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2. 含情不语的样子。辛弃疾《摸鱼儿》:“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湘:

①水名。今名湘江,在湖南省。屈原《离骚》:“济沅,湘以南征兮。”②通“鬺”。烹;煮。苏轼《元修菜》:“烝之复湘之,香色蔚其饛。”

心:

①心脏。《淮南子·原道》:“心者,五脏之主也。”②通常指思维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孟子·告子上》:“心之官则思。”《国语·周语上》:“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③挂怀;关心。唐顺之《与吕沃洲巡按书》:“两公者,一日居乎其位,一日心乎其民者也。”(乎:于。)④中央;中心。刘禹锡《洞庭秋月行》:“洞庭湖月生湖心。”⑤星宿名。二十八宿之一。《吕氏春秋·季夏》:“季夏之月,日在柳,昏心中,旦尾中。”[心腹]1.要害之处。《三国志·蜀书·庞统法正传》:“而敌家数道并进,已入心腹。”2. 亲信的人。

遍:

①普遍;全面。《诗经·小雅·天保》:“群黎百姓,遍为尔德。”(群黎:众庶;黎民。)《荀子·性恶》:“足可以遍行天下。”(足:脚。)②量词。表示次数,相当于“次”、“回”。《三国志· 魏书· 贾逵传》注引《魏略》:“最好《春秋左传》,乃为牧守,常自课读之,月常一遍。”

揭:

(一)①高举。《史记·秦始皇本纪》:“斩木为兵,揭竿为旗。”《管子·君臣上》:“民有疑惑贰豫之心,而上不能匡,则百姓与之间,犹揭表而令之正也。”(间:隔阂。表:测日影的标竿。)又指执持。《庄子·庚桑楚》:“若规规然,若丧父母,揭竿而求诸海也。”(若:你。规规:失神。求诸海:指拿短小之竿去测深大的海。)②扛起。《旧唐书·酷吏传序》:“今夫国家行斧钺之诛……而犹逾垣掘冢,揭箧探囊,死者于前,盗者于后,何者?”③揭开;掀起。李朝威《柳毅传》:“武夫揭水指路。”④标志。郭璞《江赋》:“峨嵋为泉阳之揭。” (二)qì 掀起衣服。《诗经·邶风·匏有苦叶》:“深则厉,浅则揭。”(厉:指不脱衣服涉水。)郭象《睽(kuí)车志》卷四:“有溪限其前,水石清浅,众皆揭涉。”

泉:

①泉水,一种地下水。《周易·蒙卦》:“山下出泉。”②泉下;墓穴。钱孙贻《虔台寒食怨诗》:“几人江上共招魂,瘴海青蝇吊泉户。”(瘴海:旧指岭南有瘴雾的海域。户:门。)③阴间。骆宾王《乐大夫挽辞》:“忽见泉台路,犹疑水镜悬。”④古钱币名。《管子·轻重丁》:“凡称贷之家,出泉参千万,出粟参数千万钟。”

梵:

(一)①佛教用语。梵语“梵摩”的省称。洁;净行;清净。《妙法莲华经》卷三:“常修梵行,皆为法师。”②与佛家有关的事物。沈约《均圣论》:“虽叶书横字,华梵不同。” (二)féng [梵梵]谷物茂盛的样子。《都乡正卫弹碑》:“梵梵黍稷。”

底:

(一)①物体的底层或下面。柳宗元《酬贾鹏山人诗》:“青松遗涧底。”《南史·陆澄传》:“竟陵王子良得古器,小口方腹而底平。”②下面。白居易《寒闺怨》:“灯底裁缝剪刀冷。”③事物的终端;尽头。徐宏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数转达洞底。”④内部;里面。杨万里《送吴敏叔待制侍御致仕》:“自怜病鹤樊笼底。”(致仕:辞官归家。)⑤阻滞;不流畅。柳宗元《天说》:“人之血气败逆壅底。”⑥至;到达。《列子·天瑞》:“林类年且百岁,底春被裘。”⑦代词。1. 表指示。相当于“此”、“这”。陆游《遣兴》:“小甑(zèng)吴粳底样香。”(甑:蒸饭的瓦器。)2.表疑问。相当于“何”、“什么”。范成大《双燕》诗:“底处飞双燕,衔泥上药栏。”⑧通“砥”。1. 磨刀石。《孟子·万章下》:“《诗》云:‘周道如底,其直如矢。’”2.磨砺。《吕氏春秋·贵直》:“文公即位二年,底之以勇,故三年而士尽果敢。”(二)de 相当于“的”。表领属关系。今通用“的”。《朱子语类·小学》:“那是做人底样子。”

通:

①通向;通到。陈寿《隆中对》:“西通巴蜀。”《列子·汤问》:“指通豫南,达于汉阴。”②通行;通过。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③贯通;没有阻碍的。周敦颐《爱莲说》:“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④顺畅;畅通。范仲淹《岳阳楼记》:“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⑤疏通。《史记·秦始皇本纪》:“决通川防,夷去险阻。”《北史·宇文恺传》:“今录其疑难,为之通释,皆出证据,以相发明。”(发明:阐明。)⑥流通;交换。薛福成《变法》:“环大地九万里之内,罔不通使互市。”(罔:无。)⑦交往;沟通。《左传 · 桓公七年》:“卫孙桓子来盟,始通。”周密《齐东野语》卷十:“既贵,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⑧四通八达的。《晋书·列女传》:“恨不得枭(xiāo)汝首于通逵,以塞大耻。”(枭:斩首悬挂。逵:大路。)⑨知晓;通晓。《吕氏春秋·谨听》:“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嵇康《释私论》:“是故言君子,则以无措为主,以通物为美。”⑩开通;开明。《汉书·孝成赵皇后传》:“知陛下有贤圣通明之德,仁孝子爱之恩。”(11)传达;通知。《周礼·天官·内竖》:“内竖掌内外之通令。”(12)全部;整个。曹植《与吴质书》:“时有所虑,至通夜不瞑。”(瞑:同“眠”。)(13)共同的;通常的。《孟子·滕文公上》:“天下之通义也。”司马光《为庞相公再让宰相表》:“臣闻量能授职者,人主之通术。”(14)(马)粪。《后汉书·戴就传》:“乃卧就覆船下,以马通熏之。”(15)量词。1. 用于文书,表示一份。《世说新语·文学》:“无不传写,各有一通。”2. 用于击鼓。相当于“阵”、“遍”。《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传吏疑其伪,乃椎鼓三通。”


  • 上一篇:玄穹若假年龄在,愿捧铜盘为国贤。
  • 下一篇:诗书满架尘埃扑,尽日无人略举头。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1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