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方令孺《信》赏析
释义

方令孺《信》赏析

  方令孺《信》原文

        这是一篇散文,也是一首诗,更是一曲抒情的音乐小品,像“G弦上的咏叹调”,它所咏叹的对象便是我们每天每天与之相对的生命。

古往今来,为了寻求生命的真谛,无数哲人、艺术家或仰望天空,或低首徘徊,上下求索,写下了多少关于生命的篇章。但只要生命的运动还在继续,人类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便一刻也不会停止。有人以宏篇巨著揭示生命的奥秘,如哲学家;也有人通过一朵花、一种声音窥探生命的某一侧面,艺术家往往如此。方令孺的这篇散文节选自作者抗战前后的一篇书信体散文《信》的第五部分,它犹如生命交响曲中的一个音符、一段旋律。

文章是以诗一般的笔调开始的。当炎夏消逝,绵绵的秋天细雨如泪淌落,季节的变化使作者敏感的心善愁起来,她想到了一位病中的朋友,想到了这位精神奕奕的年青人此刻正受着疾病的磨难,她的心顿时充满了哀怜与同情。我们仿佛看到了一位敏感的女性的真诚心灵。这是一位善于从艺术的美感中品味生活的抒情主人公。她沉迷于艺神古老的怀抱,带着书里的忧愁入梦。一旦读完心爱的书,紧张的心情得以松懈,一种若有所失的感觉便使她觉得无味而又无聊。由此,作者感受到生活不能悠闲,生命的意义在于创造的喜悦。生活中如果缺少创造,生命便是有缺陷的。从这里开始,作者的笔触转向了对生命意义的揭示。但这里没有大起大落的感情抒发,而是以舒缓的笔调娓娓叙来。字里行间荡漾着诗的情怀、音乐的韵味。

作者是一位感情丰富、感受细腻的女诗人。她对日常生活的细节比一般人更敏感。她往往能从细小的事情中感受到人生的意味。她希望生命是有韵律的变化,生活是丰富而复杂的,她不能忍受一成不变的单调。作者集中描写了她对声音的感受,来表达她对生命单调的难以忍受。在傍晚时分,当她登上高台,默看深红的晚霞,静听树叶温柔的叹息而潜入沉思冥想的时候,人的说话声传入她的耳膜,她并不在乎他们在说些什么,但那种声音的笨重和毫无韵律却使她不能忍受而离开。还有一次,当她在剧院里听到各种乐器的喧嚣,她敏感地发现这种喧嚣并非生命丰富多彩的反映,而是如傀儡被一根看不见的线扯动着,驯服地被动着,她同样不能忍受。更使她厌恨的是机械声音的单调。在这里,作者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表达自己对单调音响的不满,声音不过是一个象征,一个符号,通过这个象征,作者要表达的乃是对那种毫无创造的人生的不满。而这种思想感情的表达并非采取直抒胸臆式的方法,直接地表露出来,而是通过艺术形象、深刻而细腻的感受,曲折地表现出来的,且层次分明,错落有致。

在这篇散文里,作者对个人爱好、志趣和生活细节的描写,采用了一种诗化的语言。但在这抒情般的美文里,仍然可以不时地感受到知性的哲理。它如同智慧的火花,在优美精致的行文里闪烁,使文章的内蕴得到升华。在读完福楼拜的小说《包法利夫人》后,作者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认识到创造与再创造构成生命的意义。在描写了心灵不能忍受一成不变的单调之后,作者对人生发出同样的感叹,对不可解的生命之谜该如何解释呢? 作者引用了英国作家史蒂文生的一段话。史蒂文生的这段话是从反面解释生命,而作者却从这反面中引出了正面的意义,如同她先是不满毫不创造的人生,在这里终于揭示出什么是有意义的生命。在作者看来,生命本身并非目的,生存的趣味才是我们热爱和追求的,人生的幸福不在于活着,而在于生存过程中不断创造、行动的乐趣。在这里,作者奏响了生命的华彩乐段,一种积极、洋溢着奋斗精神的人生观把全文推向了高潮。

(施国英)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