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新疆、甘肃 |
释义 | 新疆、甘肃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伊犁两地的革命党人先后组织新军发难,响应武昌起义。 1908年,清伊犁将军长庚奏调湖北新军第四十二标作为骨干,成立混成协。原标统杨缵绪当了协统。杨缵绪在日本户山学校留学时就加入了同盟会。当他来新疆时,湖北有些参加同盟会和日知会的知识分子,抱着献身边疆革命事业的目的,加入了这支新军,其中较著名的有冯特民、冯大树、郝可权、李辅黄等十多人。他们在新军和哥老会中开展革命活动,并出版《伊犁白话报》,宣传革命思想。与此同时,革命党人刘先俊在迪化也开始展开革命活动。刘先俊是湖南宁乡人,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经其亲属介绍来新疆投效巡抚袁大化,以新军督练处督练官的公开身份,进行活动,建立革命团体。 1911年秋,四川保路风潮日益扩大,新疆革命已有一触即发之势。新任伊犁将军志锐到任后,对新军极不放心,就借故下令解散新军,停办讲武堂,并将协统杨缵绪免职。他勒令新军遣返关内,却迟迟不发遣散费。这等于火上加油,促使新军大部分官兵都转向革命。 武昌起义消息传到新疆后,人心大为振奋。一些对清朝不满的士绅和知识分子互相联络,企图采取上书“请愿”方式,劝新疆巡抚袁大化宣布独立。袁大化是个顽固的封建官僚,认为革命党是“土匪”,断然拒绝“请愿”,并派军警四出侦探党人的活动。在这种情况下,刘先俊、田昔年等首先在迪化发动起义。1911年12月28日晚,刘先俊率领新军士兵和会党群众共百余人,先后袭击抚署东营、陆军炮营及警察第一区等三处,结果都因清军有备,未能取胜。刘先俊退回协营后,袁大化立即调动清军将其包围,经过一夜的激烈战斗,起义军失败,刘先俊等数十人惨遭杀害。 伊犁革命党人经过紧张的准备,于1912年初在混成协署组成起义指挥机关,推举李辅黄为总指挥,决定1月7日晚发难。志锐事先得到消息,一面急令满蒙驻防各盟旗兵入城警戒,一面又调军标及新旧满营,进攻协署。在这紧急关头,起义军抢先发动,兵分五路进攻:一路由冯特民和黄立中统率,攻占南库,获得了大量武器;一路由李辅黄统率,攻占东门,迎接城外的起义军进城;一路由冯大树统率,攻占副都统衙门;一路由郝可权率领,攻占将军衙门;一路由李梦彪率领攻北库。前四路进展顺利,迅速攻占各地,只有攻击北库的一路遇到满蒙旗营的顽强抵抗。革命党人利用志锐与卸任将军广福之间的矛盾,由杨缵绪说服广福(蒙古族)出面劝降,满蒙旗营就停止抵抗,解除武装。第二天,各界代表在商会开会,组织汉满蒙回藏五族共进会,成立临时都督府,推广福为都督。10日,正式组成政府,杨缵绪为总司令部部长,实权掌握在革命党人手里。新成立的都督府受到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和拥护,“军士商民齐呼万岁”[1]。 革命成功后,伊犁起义军立即整编军队,攻取迪化,派李辅黄为前敌总指挥,徐国桢为东进支队司令。起义军与袁大化派来的清军进行了几次激战,在精河、西湖之间相持很久。后因南北议和而停战。袁世凯就任大总统后,派原新疆提法使兼镇迪道杨增新任新疆都督。杨增新对革命党人进行分化和屠杀,调杨缵绪为喀什提督。冯特民、李辅黄、李伯泉等先后被暗杀,郝可权等被迫逃亡。此后,新疆又长期处于杨增新的黑暗统治之下。 陕西起义后,革命风暴由东北向西发展,会党蜂起,一连串的暴动给甘肃的官吏以极大的威胁,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是宁夏起义。当时,宁夏(今银川市)尚为甘肃省的一部分。宁夏会党首领刘华堂、刘照藜听到西安会党起义,就积极联络当地军警准备响应。11月19日晚,刘华堂率领三十多人沿街燃响纸炮,呐喊叫杀,警官刘照藜、教练官刘复泰率全部警察和标兵一百多人持枪加入,旗官黄建升也率本旗士兵鸣枪响应,城内贫民数百人纷纷参加。起义军民烧毁当铺十余家,打开县狱,攻杀代行总兵职务的游击贺明堂、知县陈元骧。第二天晚,会党又在平罗县起义。11月21日成立宁夏军政府,推宁夏道孙延寿为革命军大元帅,刘华堂为总指挥。12月10日,围攻离城十里的满城旗兵,连攻十日终不能下。清军陕甘总督长庚派马步兵六营前来镇压。民军闻讯散走大半,刘华堂弃城逃走,清军入城后大肆掳掠屠杀。 陕西起义后,陕甘总督长庚派统领黄钺率领六营骁锐军前去堵击陕西革命军。黄钺字佑禅,湖南宁乡人,曾加入革命党。他进驻秦州(天水)后,联络当地进步青年和开明士绅,在1912年3月11日发动起义,击杀清游击玉润,逮捕知县张庭武,成立了甘肃临时军政府。黄钺自任甘肃临时都督,举原道台向燊为副都督。同时颁布“约法”,其第一条规定:“本军政府以维持共和、救济人民为宗旨。”[2]又添募军队,共成步兵一标,以谢汉秋、杨展鹏、赵鼎钟分任管带,预备北伐。当时袁世凯已就任总统,兰州官绅表示承认共和,由布政使赵维熙为甘肃都督。赵维熙一面以长庚名义调兵威胁秦州,一面致函黄钺,要他取消独立。黄钺据理力争,坚持了几个月,秦州军政府于6月7日被迫解散。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