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散曲·王磐散曲《古调蟾宫》 |
释义 | 散曲·王磐散曲《古调蟾宫》散曲·王磐散曲《古调蟾宫》 元宵 听元宵,往岁喧哗,歌也千家,舞也千家。听元宵,今岁嗟呀,愁也千家,怨也千家。那里有闹红尘香车宝马?只不过送黄昏古木寒鸦。诗也消乏,酒也消乏,冷落了春风,憔悴了梅花。 (据任讷辑《散曲丛刊·王西楼乐府》,下同) 王磐(1470?—1530?),字鸿渐,号西楼,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家富好学,襟期潇洒,雅善谐谑,精通音律,兼能琴棋。一生既无功名,也不做官,纵情于山水书画之间,以“天上漏籍神仙户”自居。王骥德尝言: “鸿渐乐府,曾见太学所存书籍亦列其目,为时所重可知也。”(《曲律·杂论第三十九下》) 散曲在明代,与词在南宋颇为相似。就总体而言,明代散曲远不如元曲有特色、有影响。但仍然相当繁荣,有一定成就。明代有姓名可考的散曲家三百三十余人。 明代散曲,不止活在作家的笔下,也活在歌者的口中。这既可以从万历后编纂的大批曲选得到证明,即从当时的小说中也可见其大概。《金瓶梅词话》中有百来处描叙到散曲的清唱,其作品十之八九出于明人之手,这是很能说明问题的例证。 [古调蟾宫]《元宵》,极写“往岁”元宵之“喧哗”,“今岁”元宵之令人“嗟呀”。“往岁”元宵,但见千家万户尽情歌舞,“香车宝马”络绎不绝,一派繁华热闹的景象。“红尘”如此“喧哗”,春风、春花更见得意,自然也激起了诗人的兴会。再看“今岁”,同样是元宵佳节,千家愁怨代替了千家歌舞;眼前所见已非昔年令人陶醉的“闹红尘香车宝马”,而是催人泪下的凄惨景象:“送黄昏古木寒鸦”。面对冷落的情景,追思“往岁”的“喧哗”,连春风、梅花皆为之憔悴,深感寂寞;多情善感的诗人,则酒意全无,更不用说诗情了! 全曲抓住听得见和看得到的事物,以及由此事物所触发的无形的情绪、思想和感情,对今昔之元宵作了多侧面的对比,给人今不如昔的强烈感受。从这样的今昔强烈对比中,自然而然地透露了作者对一年不如一年的社会现实的不满或愤懑之情。全曲调子低沉,但这种令人伤感的调子,恰恰反映了民生凋敝的现实生活;而作者的落落寡欢,适足以表明他对民生疾苦的关心。 这首小令,兼有元曲的本色朴实和宋词婉约蕴藉的特色,充分显示了作者的巧妙构思和语言功力。此曲的思想和艺术光采,得力于对比手法的成功运用;煞尾以拟人化的句式增添了全曲的机趣。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