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释义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

“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诗句出处:《满江红》;是宋朝诗人京镗的作品。

外省抡才,诏书下、芝泥犹湿。应料得、出奇锦绣,争辉金碧。三级浪高鱼已化,九霄路远鹏方息。有宗工、此地独持衡,将专席。岁月晚,霜风急。嗟老子,为行客。念昔陪班缀,今亲辞色。握手方成同社款,消魂又作歧亭别。也不须、因赋大刀头,归心折。

《满江红》宋朝诗人京镗的作品。

【注释】:

握:

①握持。《诗经·小雅·小宛》:“握粟出卜。”②蜷曲。《颜氏家训·勉学》:“帝握拳代痛,爪入掌心,血流满手。”③量词。用于一手可握的量。《诗经·陈风·东风之枌》:“贻我握椒。”

方:

(一)①并列。《庄子·山木》:“方舟而济于河。”也指竹木编成的筏子。《诗经·周南·汉广》:“江之永矣,不可方思。”②方圆。表面积。《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割据江东,地方数千里。”③正方;方形。与圆相对。《周礼·考工记·舆人》:“圜者中规,方者中矩。”④方向;方位。《墨子·公输》:“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⑤方面。《楚辞·九辩》:“心怵惕而震荡兮,何所忧之多方?”(怵惕:戒惧。)⑥正直。《新语·慎微》:“然后忠良方直之人,则得容于世而施于政。”⑦地区;区域。黄宗羲《柳敬亭传》:“且五方土音,乡俗好尚,习见习闻。”⑧指地。古人以为天圆地方,故称地为方。《淮南子·本经》:“戴圆履方。”⑨方法;办法。《荀子·大略》:“博学而无方。”⑩药方;处方。《后汉书·华佗传》:“精于方药。”(11)道理。《荀子·君道》:“尚贤使能,则民知方。”(尚:尊崇。)(12)比拟;比方。《汉书·卫青霍去病传赞》:“票(piāo)骑亦方此意,为将如此。”(票骑:指霍去病。)(13)副词。1.正在。《汉书·高帝纪》:“沛公、项羽方攻陈留。”2. 刚刚。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方成草。”3. 就要。《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治:训练。会猎:一同打猎,是交战的婉辞。)(14)介词。正当。《庄子·养生主》:“方此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二)páng [方羊]徘徊。《左传·哀公十七年》:“如鱼窥尾,衡流而方羊。”

成:

①完成;实现。李斯《谏逐客书》:“使秦成帝业。”②帮助实现;成全。《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③成为;变为。《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刘向《说苑·奉使》:“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mèi)成帷,挥汗成雨。”(闾:里巷。袂:袖子。帷:帷幕。)④成果;成就。李白《化城寺大钟铭》:“少蕴才略,壮而有成。”(蕴:蓄。)⑤成长;成熟。《荀子·天论》:“(万物)各得其养以成。”⑥和解;交好。《左传·成公十一年》:“秦晋为成。”《史记·张仪列传》:“哀王于是倍从(zòng)约而因仪请成于秦。”(倍:违背。从:指合纵。仪:人名。)⑦已定的;定型的;现成的。《诗经·周颂·昊天有成命》:“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三国志·蜀书·蒋琬费祎姜维传论》:“咸承诸葛之成规,因循而不革。”(咸:都。革:改变。)⑧层;重(chóng)。《史记·李斯列传》:“刑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成积于市。”《吕氏春秋·音初》:“为九成之台。”⑨古代十里见方为一成。《汉书·刑法志》:“成方十里。”

同:

①会合;聚集。《诗经·小雅·吉日》:“兽之所同,麀(yōu)鹿麌(yǔ)麌。”(麀:母鹿。麌麌:兽群聚貌。)庾信《燕射歌辞·角调曲》:“泾渭同流,清浊异能。”②古代诸侯按时朝见天子之礼。《论语·先进》:“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如:或者。端:玄端;诸侯祭服。章甫:黑色冠名。相:主持赞礼者。)③相同;与“异”相对。《吕氏春秋·察今》:“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④共;共用;同一个。《诗经·秦风·无衣》:“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文天祥《正气歌》:“牛骥同一皂。”(皂:通“槽”。牛马槽。)⑤统一;同一。《三国志 · 吴书 ·吴主传》:“同船济水。”《礼记·中庸》:“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伦:伦常纲纪。)⑥偕同。古乐府《木兰诗》:“同行十二年。”⑦参与。《武经总要》前集:“不知三军之权,而同三军之任,则疑。”(任:责任;职位。)⑧和谐;安定。《礼记·礼运》:“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谋闭:停止用计谋。外户:从外面关的门。)⑨整齐。《诗经 ·小雅·车攻》:“我马既同。”⑩古代土地面积单位,方百里为同。《左传·襄公二十五年》:“且昔天子之地一圻,列国一同。”(11)古代乐律中的阴律,又称“吕”。《周礼·春官·典同》:“典同掌六律六同之和。”

社:

①土地神。《白虎通 ·社稷》:“社者,土地之神也。”②土地神的牌位。《论语·八佾》:“哀公问社于宰我。”③祭祀土地神。《周礼·春官·肆师》:“社之日,涖卜来岁之稼。”④祭祀土地神之所。《左传·昭公十七年》:“代鼓于社。”⑤古代地方基层行政单位。所辖范围代有变更,有以二十家为社,或以纵横各六里为社。《管子·乘马》:“方六里,名之为社。”《元史·食货志一》:“县邑所属村疃,凡五十家立一社,择高年晓农事者一人为之长。”

款:

①诚恳;衷心。《后汉书·江革传》:“辞气愿款,有足感动人者。”(愿:老实。)②亲切;亲密。宋孝武帝《七夕诗二首》之一:“爱聚双情款,念离两心伤。”③招待客人。唐彦谦《夏日访友》:“殷勤为延款,偶尔得良会。”(延:迎接。)④徐缓;缓慢。元稹《冬白纻》:“吴宫夜长宫漏款。”⑤叩;敲。韩愈《游青龙寺赠崔大补阙》:“谁家多竹门可款。”⑥空。也作“窾”。《尸子》卷下:“款木之棺。”《汉书· 司马迁传》:“款言不听,奸乃不生。”[款识]钟、鼎等器物上所刻的文字。《游宦纪闻》卷五:“款谓阴字,是凹入者,刻画成之。识谓阳字,是挺出者。”

消:

①减少;减损。蔡邕《陈太丘碑》:“元方在丧毁瘁,消形呕血。”②消散。《红楼梦》第二十七回:“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③融化。许浑《春日思旧游寄南徐从事刘三复》:“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④除去;消灭。王充《论衡· 治期》:“夫世乱民逆,国之危殆灾害系于上天,贤君之德不能消却。”⑤消磨;度过。方干《冬夜泊僧舍》:“无酒能消夜,随僧早闭门。”⑥消受;享用。白居易《哭从弟》:“一片绿衫消不得,腰金拖紫是何人?”⑦经得起。辛弃疾《摸鱼儿·置酒小山亭》:“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⑧需要。《儒林外史》第三回:“这自然,何消吩咐。”⑨通“销”。熔化。白居易《答友问》:“置铁在洪炉,铁消易如雪。”[消化]人和动物对食物的溶解吸收。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槟榔之功有四……四曰饱能使之饥,盖食后食之,则饮食消化,不至停积。”[消息]1. 消长;增减。《周易·丰》:“日中则昃(zè),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昃:日偏西。食:通“蚀”,亏损。)2.音信;信息。周准《明妃曲》:“中原消息断,胡地风沙寒。”[消渴]指糖尿病、尿崩症等。《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如口吃而善著书,常有消渴疾。”

魂:

①旧时指能离开形体而存在的人的精神。《楚辞·大招》:“魂乎归来,无东无西,无南无北只!”(只:语气词。表示感叹。)《左传·昭公七年》:“人生始化曰魂,既生魄,阳曰魂。”②泛指事物的精神。温庭筠《华清宫和杜舍人》:“杜鹃魂厌蜀,蝴蝶梦悲庄。”(杜鹃:传说蜀帝杜宇所化。蝴蝶梦:《庄子·齐物论》说庄子梦为蝴蝶。)苏轼《再用松风亭下韵》:“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③指人的精神;意念。白居易《梦裴相公》:“五年生死隔,一夕魂梦通。”(裴相公:指裴度,曾多次为相。)《吕氏春秋·禁塞》:“自今单唇干肺,费神伤魂。”(单唇:唇力弹尽。干肺:肺气枯竭。)

又:

①副词。1.表示重复或继续。《左传·昭公二十五年》:“问,又如初。”2. 表示几种情况同时存在。《国语·晋语一》:“既无老谋,而又无壮事,何以事君?”(壮事:指服力役。)3.表示意思上更进一层。《孟子·公孙丑上》:“非徒无益,而又害之。”4.表示轻微转折。《聊斋志异·聂小倩》:“宁窃怜之,欲留宿别榻,又惧母嗔。”(窃:私下。)5. 用于否定句或反问句中加强语气。《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6. 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辛弃疾《美芹十论》:“盖历二十又三年。”。②通“有”。《汉书·韩信传》:“淮阴少年又侮信曰。”③通“宥”。宽恕。《礼记·王制》:“王三又,然后制刑。”④通“祐”。福。《卜辞通纂》第三六九片:“伐邛方,帝受我又。”(邛方:地名。受:授。)

作:

①起;起立。《论语·先进》:“舍瑟而作。”②兴起;产生。《史记·秦始皇本纪》:“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一:统一。)又起身。《管子·弟子职》:“夜寐蚤作。”(寐:睡。蚤:通“早”。)《孟子·公孙丑上》:“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韩非子·解老》:“大奸作则小盗随。”③始。《尚书· 禹贡》:“莱夷作牧。”(莱夷:地名。牧:放牧。)④劳作;工作。《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杨恽《报孙会宗书》:“田家作苦。”⑤创作;写作。《孟子·梁惠王下》:“孔子惧,作《春秋》。”《吕氏春秋·勿躬》:“容成作历。”(容成:传说中黄帝臣,历法的创造者。)王充《论衡·定贤》:“譬犹工匠之作器也。”⑥名词,指作品。萧统《文选序》:“则有‘凭虚’、‘亡是’之作。”⑦事务。鲍照《采桑》:“季春梅始落,女工事蚕作。”(事:从事。)⑧担当;充任。《论语·子路》:“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而:假如。)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敦槐作关中都督,甚得民情。”⑨当成;算做。罗公升《溪上》:“门前溪一发,我作五湖看。”(一发:一根头发。)又成为。李贺《浩歌》:“南风吹山作平地。”⑩通“诅”。诅咒。《诗经·大雅·荡》:“侯作侯祝。”(侯:语气词。)(11)通“诈”。欺骗。《史记·孟子荀卿列传》:“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作色]脸上变色。指神情严肃起来或发怒。《礼记·哀公问》:“孔子愀(qiǎo)然作色。”(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歧:

①岔路。《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②分岔的。王安石《寄虔州江阴二妹》:“又如歧首蛇,南北两欲驰。”③不相同的。恽敬《香山先生家传》:“自百氏横议,先王之道崎岖榛(zhēn)莽,分裂歧出。”(榛莽:丛生的草木,喻恶劣环境。)

亭:

①设在道旁供人停留食宿的处所。《世说新语·雅量》:“送故吏数人,投钱唐亭住。”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②古代设在边塞供守望用的岗亭。《墨子·杂守》:“其甚害者,为筑三亭。”《汉书·匈奴传上》:“(单于)见畜布野而无人牧者,怪之,乃攻亭。”③有顶无墙供入休息的亭子,多设在路旁或风景区、园林中。苏轼《喜雨亭记》:“亭以雨名,志喜也。”(志:记。)④秦、汉时的基层行政单位。《汉书· 百官公卿表上》:“大率(shuài)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大率:大略。)⑤直;正。《齐民要术·养牛马驴骡》:“亭行六百里。”⑥调和。《淮南子·原道》:“味者,甘立而五味亭矣。”⑦养育。张九龄《奉和圣制喜雨》:“艰我稼穑,载育载亭。”(载:则。)

别:

(一)①分开。班固《汉书·苏武传》:“别其官属常惠等等,各置他所。”②离别。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③分辨;区别。《商君书·禁使》:“则上别飞鸟,下察秋毫。”范缜《神灭论》:“如丝体变为缕体,缕体即是丝体。有何别焉?”(缕:线。)④类别。刘知几《史通·杂述》:“史氏流别,殊途并骛(wù)。”(史氏:史家。骛:奔驰;流行。)⑤另;另外的。朱弁《送春》诗:“把酒送春无别语,羡君才到便成归。”⑥扭转。杜牧《陪昭应卢郎中》诗:“泥情斜拂印,别脸小低头。”⑦写错或读错(字)。《儒林外史》第四回:“前日替这里作了个荐亡的疏,我拿了给人看,说是倒别了三个字。” (二)biè 不顺;执拗。《水浒全传》第一回:“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


  • 上一篇:虽喜故人逢异县,却嫌游子贪行路。
  • 下一篇:料得到家秋正晚,菊满寒城。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4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