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姚勉的作品。
【注释】:
诗文 | 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 | |
释义 | 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诗句出处:《贺新郎》;是宋朝诗人姚勉的作品。 冷眼三边处。喜舍人、水滨跃马,上京西路。三国英雄千载矣,形胜依然如故。这勋业、向谁分付。袖里翰林风月手,也何妨、戮力风寒护。谈笑暇,诗吟虏。岘山几载无人顾。幸如今、翦除荆棘,扫清飚雾。换得东南新局面,政欠十分著数。算人物、须还羊杜。玉帐筹边机会好,把规模、赶出中原去。天下事,书生做。 | 【注释】: 换:①互易;对换。《晋书·阮籍传附阮孚》:“尝以金貂裘换酒,复为有司所弹劾(hé)。”(弹劾:检举罪行。)②交易;变化。王勃《滕王阁》:“物换星移几度秋。”《墨子·备城门》:“寇在城下,时换吏卒署。”得:①获取;得到。《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贤明之士思得明君。”②捉得;找到。《聊斋志异·促织》:“逐而得之。”③得意。《史记·管晏列传》:“意气洋洋,甚自得也。”④得到的庄稼;收获;思想上获得;心得。汉·晁错《论贵粟疏》:“亡(wú)农夫之苦,有仟伯之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⑤能;能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⑥表示某种动作能做或可以做。前蜀·杜光庭《神仙感遇传·罗公远》:“试令罗公取,取不得则罗公输,取得则僧输。”⑦需要;应该;必须。《史记·项羽本纪》:“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⑧合适;正确。明· 马中锡《中山狼传》:“于彼计则得。”《汉书·叙传上》:“历古今之得失。”⑨完成;完了。唐·白居易《琵琶行》:“十三学得琵琶成。”⑩通“德”。感激恩德。《孟子·告子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新:①刚有的或刚经验到的。《周易·杂卦》:“革,去故也;鼎,取新也。”②没有用过的。黄滔《陈侍御新居》:“幕客开新第,词人遍有诗。”③指新的人或事物。韩愈《送穷文》:“携朋挈俦,去故就新。”(携:带着。俦:伴侣。)④更新;使变新。《尚书·胤征》:“旧染污俗,咸与维新。”⑤指刚结婚时的(人或物)。⑥副词。相当于“刚”、“刚才”。《荀子·不苟》:“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局:①局限;限制。范晔《后汉书·窦融传》:“当今西州地势局迫,人兵离散。”②诈骗。《元典章·刑部·禁局骗》:“无籍之徒纠合恶党,局骗钱物。”③曲;弯曲。《诗经· 小雅· 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④狭隘;拘泥。《晋书·潘岳传》:“文茂而义诡,意局而辞野。”⑤近。陈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注引《魏略》:“途路虽局,官守有限,愿言之怀,良不可胜。”⑥近邻。陶渊明《归园田居》之五:“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⑦职守;工作岗位。《左传·成公十六年》:“失官,慢也;离局,奸也。”⑧棋盘。班固《弈旨》:“局必方正,象地则也。”⑨棋局。下棋时的布局或布子的形势。《三国志·魏书·王粲传》:“观人围棋,局坏,粲为复之。”⑩胞襟;气量。《后汉书·袁绍传》:“绍外宽雅有局度,忧喜不形于色。”(11)娱乐性的聚会。释文莹《续湘山野录》:“蜀人严储与苏易简父善,储始举进士日,易简生三日,为饮局。”面:①脸。《左传·襄公三十一年》:“人心之不同,如其面焉。”《战国策 · 赵策四》:“老妇必唾其面。”②面向;面对着。《列子·汤问》:“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面山而居。”(且:将近。)③当面。方苞《狱中杂记》:“富者就其戚属,贫则面语之。”《战国策·齐策一》:“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刺:指责。)④物体的表面或上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水面初平云脚低。”⑤方面;某一部分。《史记·留侯世家》:“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属:同“嘱”。托付。)⑥量词。苏轼《惜花》:“腰鼓百面如春雷。”《旧唐书·穆宗记》:“赐印一面。”政:(一)①匡正。《论语·颜渊》:“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②政治;政事。《左传·宣公十二年》:“今兹入郑,民不罢(pí)劳,君无怨(dú),政有经矣。”(罢:同“疲”。:怨言。经:常法。)张居正《赠袁太守入觐奏绩序》:“以故俗日以偷,政日益坏。”(偷:苟且。)③政权;权柄。《论语·季氏》:“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④政令;法令。《礼记·乐记》:“礼乐刑政,其极一也。”⑤国家、团体或家庭的事务。《晋书·顾荣传》:“今府大事殷,非酒客之政。”(酒客:指顾荣成天喝酒。)⑥主事的人。《管子·牧民》:“故知时者可立以为长,无私者可立以为政。⑦”通“正”。1. 正直;公正。《韩非子·难三》:“故群臣公政而无私。”2. 止;仅。《宋书·沈庆之传》:“骑马履行园田,政一人视马而已。” (二)zhēng通“征”①赋税。《管子·小匡》:“宽政役,敬百姓,则国富而民安矣。”(役:劳役。)②征伐。《史记·范雎蔡泽传》:“政适伐国,莫敢不听。”欠:①打呵欠。《仪礼·士相见礼》:“君子欠伸,问日之早晏。”②不足;缺少。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一:“甚妙,但似欠四字耳。”③亏欠。《旧唐书·宣宗纪》:“隐盗欠负。”分:(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著:(一)①显露;显著。《商君书·错法》:“如此,则臣忠、君明、治著而兵强矣。”(治著:政绩昭著。)②称道。《后汉书·李恂陈禅等传论》:“任棠、姜岐,世著其清。”③写文章;写书。《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不能道说,而善著书。”④登记;记载。《商君书·境内》:“生者著,死者削。”⑤土著。指定居不迁的人。《后汉书·李忠传》:“垦田增多,三岁间,流民占著者五万余口。” (二)zhuó 今作“着”。①附着。贾谊《论积贮疏》:“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本:指农业。)②穿;戴。蒲处厚《保生要录·论衣服》:“寒欲渐著,热欲渐脱。” (三)zhāo ①围棋下子。蒋正子《山房随笔》:“某有仆能棋,欲试数著不敢?”②计策;手段。 (四)zháo 遇到;受到。陆游《 卜算子·咏梅》:“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五)zhe 助词。①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或状态的持续。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著远行人。”②用在句末,表示祈使或一般告语。《水浒全传》第二十回:“老娘先打两个耳刮著。”数:(一)①计算。《庄子·庚桑楚》:“简发而栉,数米而炊。”(栉:梳。)②比较起来最突出。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③责备;列举(罪行)。《左传·昭公二年》:“使吏数之。”④称说;诉说。《后汉书·祢衡传》:“馀子碌碌,莫足数也。”(馀子:其余的人。)施鉴《天仙子·秋闺》:“无人处,深深语,天涯往事难重数。” (二)shù ①数目。《庄子·秋水》:“号物之数谓之万。”②数词。几;几个。陈恭尹《秋日西郊宴集》:“欲洒新亭数行泪,南朝风景已全非。”(新亭:亭名。)③算术。《周礼·地官·大司徒》:“三曰六艺:礼、乐、射、御、书、数。”④天命;气数。《史记·李将军列传》:“以为李广老,数奇,毋令当单于。”⑤规律;法则。《礼记·月令》:“凡举大事,毋逆大数,必顺其时。”⑥技艺;方术。《孟子 ·告子上》:“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 (三)shuò ①多次;频繁。柳宗元《捕蛇者说》:“今吾嗣为之十二年,几死者数矣。”②副词。屡次。《孙子·行军》:“屡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 (四)cù 细;密。《孟子·梁惠王上》:“数罟(gǔ)不入洿(wū)池,鱼鳖不可胜食也。”(罟:网。洿池:池塘。)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