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出宰山水县,读书松桂林。萧条捐末事,邂逅得初心。
哀狖醒俗耳,清泉洁尘襟。诗成有共赋,酒熟无孤斟。
青竹时默钓,白云日幽寻。南方本多毒,北客恒惧侵。
谪谴甘自守,滞留愧难任。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

《县斋读书》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注释】:

投:

①掷;抛;扔。《诗经·小雅·巷伯》:“取彼谮人,投畀豺虎。”《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荦(luò)有力焉,能投盖于稷门。”(荦:人名。盖:车盖。稷门:鲁都南门。)②挥;甩。《左传·宣公十四年》:“楚子闻之,投袂而起。”③扔掉;抛弃。陶潜《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中作》:“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冠:指官帽。旋:还;返。萦:拘牵。)④投入。《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遂自投汩罗以死。”《吕氏春秋·察今》:“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⑤相合;迎合。李白《秋日赠元六兄林宗》:“投分三十载,荣枯所共欢。”⑥投靠;投奔。《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备曰:‘与苍梧太守吴巨有旧,欲往投之。’”(旧:老交情。)《南史·王懿传》:“有远来相投者,莫不竭力营赡。”⑦投宿。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⑧到;临近。牟融《题朱庆余居》:“寂寥荒馆下,投老欲何为?”王安石《送程公辟之豫章》:“九江右投贡与章,杨澜吹漂浩无旁。”⑨赠送。《诗经·卫风·木桃》:“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⑩趁。高启《书博鸡者事》:“又投间蔑污使君。”

章:

①明显;显著。屈原《离骚》:“芳菲菲其弥章。”(弥:更加。)②表彰;表扬。《商君书·说民》:“章盖则过匿。”③印章;图章。魏学洢《核舟记》:“又用篆章一。”④音乐的一曲。《史记·吕后本纪》:“王乃为歌诗四章,令乐人歌之。”⑤诗文或诗文的一段。《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下笔成章。”⑥条目。⑦规章。《诗经·大雅·假乐》:“不愆不忘,率由旧章。”⑧规则;条理。韩愈《送孟东野序》:“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⑨奏章。臣子上给皇帝的书信。《文心雕龙·章表》:“章以谢恩。”⑩花纹;文彩。《后汉书·孝仁董皇后纪》:“舆服有章。”[章甫]一种礼帽。《论语·先进》:“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端:礼服。相:司仪。)[章章]鲜明貌。《荀子·法行》:“虽有珉(mín)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珉:美石。雕雕:鲜明。)

类:

①种类;许多相同或相似的事物的综合。《周易·系辞》:“方以类聚,物以群分。”②类推;类比。《韩非子·难势》:“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墨子·公输》:“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③像;类似。王充《论衡· 论死》:“其形不类生人之形。”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今之命师者,大类此。”④大抵;大致。《南齐书·祖冲之传》:“古历疏舛(chuǎn),类不精密。”(舛:错乱。)⑤条例;法则。《荀子·君道》:“故法不能独立,类不能自行,得其人则存,失其人则亡。”屈原《九章·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⑥事理。《礼记·学记》:“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⑦通“纇”。偏颇,不公正。《左传·昭公十六年》:“刑之颇类。”⑧通“禷”,祭祀天神。《诗经·大雅·皇矣》:“是类是禡。”

缟:

①一种白色、精细的绢。《韩非子·说林上》:“鲁人身善织屦,妻善织缟。”②白色。张载《扇赋》:“飘缟羽于清宵,拟妙姿于白雪。”[缟素]白色丧服。《汉书·高帝纪上》:“寡人亲为发丧,兵皆缟素。”

带:

①腰带。《荀子·儒效》:“逢衣浅带。”②系物的带子或像带状的长条物。李贺《出城》:“关水乘驴影,秦风帽带垂。”(关:水名。秦:地名。)③系束,捆缚。刘向《新序·杂事五》:“昔者,楚丘先生行年七十,披裘带索。”④佩;挂;戴。《楚辞·惜诵》:“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汉书·龚遂传》:“民有带持刀剑者。”⑤围绕;环绕。杜甫《赤谷西崦人家》:“鸟雀依茅茨,藩篱带松菊。”⑥随身携带。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陈)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遂带以从军。”⑦连带。宋齐丘《陪游凤皇台献诗》:“金桃带叶摘,绿李和衣嚼。”(衣:指果实的表皮。)⑧呈现;含有。孔稚珪《北山移文》:“风云悽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⑨区域;地带。《宋史· 李纲传》:“如鼎澧岳鄂若荆南一带,皆当屯宿重兵。”李白《菩萨蛮》词:“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伫:

①长久地站立。班固《幽通赋》:“伫盘桓而且俟。”(盘桓:徘徊。俟:等待。)屈原《离骚》:“延伫乎吾将反。”②积贮。孙绰《游天台山赋》:“惠风伫芳于阳林。”(惠风:和风。阳林:山南的树林。)③期盼;等待。杜甫《北游》:“群凶逆未定,侧伫英俊翔。”

答:

(一)①应允。《诗经·小雅·雨无正》:“听言则答,谮(zèn)言则退。”(听言:听取谏劝之言。谮言:诬陷之言。)②回答;对答。《论语·宪问》:“南宫适问于孔子……夫子不答。”《南史·张敬儿传》:“初征为护军,乃潜于密室中屏人学揖让答对。”(征:受征聘。屏:同“摒”。)③报答;酬答。《三国志·魏书·刘廙传》:“物不答施于天地,子不谢生于父母。”(施:恩德。)班固《汉书·苏武传》:“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二)dā[答应(yìn)]1. 应声回答。2.允许;同意。

逾:

①越过;超过。《孟子·滕文公下》:“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尚书·禹贡》:“逾于洛。”(洛:水名。)②更加。杜甫《绝句二首》之二:“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兼:

①同时具有或得到。《史记·秦始皇本纪》:“皇帝并宇,兼听万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仪礼·聘礼》:“其实枣蒸栗择,兼执之以进。”(择:挑选。)②两倍;加倍。张衡《西京赋》:“鬻(yù)者兼赢,求者不匮。”(鬻:卖。赢:赢利。)③吞并;兼并。曹操《置屯田令》:“秦人以急农兼天下。”(急农:把农业生产放在重要地位。)《三国志·魏书·郭嘉传》:“轻兵兼道而出,掩其不意。”(兼道:指加倍赶路。)④尽;竭尽。曾巩《谢章学士书》:“兼收并采,不遗偏才一曲之人。”

金:

①金属的通称。《荀子·劝学》:“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周礼·秋官·职金》:“入其金锡于为兵器之府。”(为:制作。)②金黄色。《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阿房宫赋》:“金块珠砾,弃掷迤逦,秦人视之,亦不甚惜。”③钱财;钱。《史记·陈丞相世家》:“臣闻(陈)平受诸将金,金多者得善处,金少者得恶处。”④金属制的乐器或兵器。《礼记·乐记》:“金石丝竹,乐之器也。”《淮南子·说山》:“砥石不利,而可以利金。”(利金:磨利刀剑。)⑤古代八音之一。《周礼·春官·大师》:“皆播之以八言,金、石、土、革、丝、木、匏、竹。”⑥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以一镒(二十四两)为一金,或以一斤为一金。《史记·燕召公世家》:“子之因遗(wèi)苏代百金。”(子之:人名。遗:赠与。)《五人墓碑记》:“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脰dòu:颈项;头胪。)《狱中杂记》:“富者赂数百金。”⑦比喻坚固。《过秦论》:“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地,金城千里。”⑧五行之一。《尚书·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⑨朝代名(公元1115—1234年)。女真族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所建。


诗文 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
释义

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

“投章类缟带,伫答逾兼金。”诗句出处:《县斋读书》;是唐朝诗人韩愈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3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