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抒情类·直抒胸臆的宋词赏析 |
释义 | 抒情类·直抒胸臆的宋词赏析抒情类·直抒胸臆的宋词赏析 【依据】过变以下,如泉流下泻,直抒胸臆; 而旋垂旋缩,又如因风成漪,叠澜不定。(陈匪石 《宋词举》卷下) 【词例】 满 庭 芳 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栏久,黄芦苦竹,疑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解析】说起直抒胸臆,很多人会自然联想到豪放词人,诸如苏东坡、辛稼轩等。这样的思维定势,其实源于对直抒胸臆作法本身的狭窄理解。所谓的直抒胸臆,应当是指契合创作过程中的心灵律动和情感起伏,为如实地表达出创作的主观心绪,而采取的抒情方式。以此衡量,婉约的词人,只要为情而造文,就可以写出直抒胸臆的佳篇来。譬如,周邦彦的这首 《满庭芳》,上片写江南初夏景色,下片抒情。过片以后,虽时时宛转,却仍放言直泻,一气如话: 先拎出 “年年”一语,紧接以 “社燕” 自况,直抒 “宦情如逆旅” (清黄蓼园《蓼园词选》),言简意丰; 再荡开一笔,以撇作转,强作抛功名、寄欢娱于酒杯的旷达;“憔悴”之言又拽回到自己 “江南倦客”的心态上,直接道出不堪听乐的情绪,强抑悲怀,吞吞咽咽; 终以 “歌筵畔”转而总结,怅惘无限,弥漫心头,只好借醉眠让难以排遣的愁绪,暂且不了了之。这里,或缩或放,一转再转的顿挫之笔,即是婉约派的直抒胸臆,同样应看作是感情的一泻千里式的袒露。因为词人胸中的块垒本来就崎岖不平,心绪又总似剥茧抽丝、层层缠绕,故直抒胸臆而成的文字,何尝不可以有相应的幽咽顿挫?近人陈匪石先生于 “旋垂旋缩,又如因风成漪,叠澜不定”的评语之前,仍谓其如 “泉流下泻,直抒胸臆”,并不自相抵牾。 作词贵在 “气”和 “笔”两要素。直抒胸臆的词章,首先在 “气”,要 “一气如话”,“ ‘一气’则少隔绝之痕,‘如话’ 则无隐瞒之弊”(清李渔 《窥词管见》) 。清许昂霄称此词“通首疏快” (《词综偶评》),这主要是就 “气”而论的。其次用笔,须善运用直致之笔写情语,随感情的波澜展衍文字,用起伏的心韵驾驭文字。由于情感具有主观抽象性,因此这决定了情感的表现和交流不同于其他意识活动的表现和交流。用语言的媒介去实现情感的深刻表现,往往语言、语序、语势诸形式因素的选择,就直接影响了直抒情感的程度。周美成此词下片虽然笔法上回环曲折,但融注其中的情感却能很鲜明直接地被读者所把握住。写实,并且让读者理解真实,有真的感悟,这就是直抒胸臆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审美价值。直抒胸臆,是每一位直面现实人生的词人必然选择的一种写作技法。从敦煌曲子词、李后主词,到宋南渡以后的李易安、辛稼轩之词走的都是这条道路。 至此,我们看到直抒胸臆在词的创作过程与解读过程中的双重重要性。直抒胸臆,摒弃的是做作、过于雕饰的词风; 直抒胸臆,避开了晦涩难懂的“锦瑟”之谜。它是“意随笔生,不假布置”(明谢榛 《四溟诗话》)之后进入的佳境。它是一颗真实的心流露而致。它永远闪耀着不尽的艺术魅力: 大写的真实。 当然,我们这里论及的直抒胸臆,并非指未经提炼和非理智控制的纯客观的抒情方式。黑格尔在《美学》 中说过,“啼哭在理想的艺术里不是毫无节制的哀号,把痛苦和欢乐满肚子叫出来也并非音乐。”这也就是说,想到哪,就写到哪,不可能实现有效的情感显现,作品也很难感情丰满、生动感人。词毕竟贵曲,所以不可太作“尽头语”,一览无余,需要掌握一定的分寸。不能因直泻而冲淡了词旨以及词旨的流露。直抒胸臆是没有固定的写作程式的。要想运用得当,只有平时多下词外工夫、多揣摩他人的作法。但始终要铭记一点: 直抒胸臆的词作,一定要有真情实感。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