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
释义 |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诗句】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出处】唐.僧皎然《寻陆鸿渐不遇》 【意思】敲门竟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家邻居打听情况。邻人报说他是到山里去了,回来时总要西山映着斜阳。 【全诗】 《寻陆鸿渐不遇》 .[唐].僧皎然. 移有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鉴赏1】 陆鸿渐,名羽。著有《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终生不 仕,隐居在浙江苕溪。这首诗是诗僧皎然在陆羽搬家后不久前去拜访的 经历,虽然寻访不遇,但是通过居住环境、邻人言语等诸种侧面描写,陆羽 超然出世的风采已经卓然呈现。 一、二句交代事由。陆羽刚搬家,虽然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无 人的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不仅写及陆羽新家的位置, 诗人穿行于城外野径,寻幽访友的足迹亦清晰可见。桑麻,是典型的农家 景致。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他甘心为农,与农夫们共同探讨农作物 生长的情形时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孟浩然《过故人庄》云: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明陆羽隐于田园。陆羽毕竟不是农家,虽 然隐于农庄,但周边种植的菊花又标明他不同于农人的身份。菊花,自陶 渊明起,就是高洁自守的隐者象征,其《饮酒》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 南山。”三、四句写景的同时,点明陆羽的身份,亦点明时已初秋的季节特 征。随着诗人探访的足迹,诗中景物由远及近。先是在城边,然后沿着荒 野小径穿过桑麻,这才来到篱笆边看到尚未结花苞的菊花。下及第五、六 句,诗人终于来到陆羽家门前,叩响了友人的柴扉。这不是流水账的行走 过程,而是诗人在一步步情境的推进中逐步展示主人的身份性情。 后四句应题写“不遇”。诗人敲门,屋里寂静无声,连狗叫都没有。诗 人打算离去,向邻居打听,才知道陆羽早已进山,每天太阳落山才回来。 如果说前面四句种种环境的描写都是身份性情的铺垫,到这里就是通过 邻家人的旁观直陈,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呈现出来。邻家不知道 他的生活内容,只知道他早出晚归,流连山中。诗人定是知道陆羽的逍遥 的,我们亦可以揣测,茶圣或是在云雾深处采茶,或在瀑布流泉边点起红 泥火炉,独自品茗。 全诗无一直描,通过陆羽生活环境的点染,邻人对他生活方式的描 述,陆羽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高人隐逸之姿已经飘然若出。是诗和贾岛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旨趣 颇为相近。 【鉴赏2】 陆鸿渐,名羽,终身不仕,隐居苕溪(今浙江吴兴),以擅长品茶著名,著有《茶经》一书,被后人奉为“茶王”、“茶神”。他是皎然的好友。这首诗大概是陆羽迁居之后,皎然过访不遇而作。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两句写陆羽新迁之居的位置及环境。意思是说陆羽新迁居的地方虽然离城郭不远,但通往其处的小径两旁还是长满桑麻 (农作物)。这不禁使人想到 “把酒话桑麻”、“但道桑麻长” 等充满田园风光的诗句。“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陆羽新居旁的篱边已种上了菊花,但因为是秋天,所以还没有开花。这自然不只是在写菊花,它暗含了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意境,表现了陆羽的高洁的志趣。已经来到陆羽新居的门前了,诗人便“叩门” 了,但“扣门无犬吠”,他自己则 “欲去问西家”。这两句写得异常地生动。叩门半天之后,既无人应,也无犬吠,他想他的朋友大概不在,想转身回去。但又想到自己远远地跑来想跟他畅谈一番,这样不遇而返有些遗憾。于是,他问西边隔壁的人家他的朋友哪里去了。这位邻居的回答很有情趣:他又到山里去了,而且每次回来的时候都是太阳西斜了。“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把邻居对陆羽怪异行为的不能理解刻画得非常生动。同时也暗衬出陆羽的悠游山林,超尘脱俗的风姿。 全诗都没有直接写陆羽,但已从环境的描写和邻人的对答中显示了这位隐士的生活和情趣。这首诗是散律,不拘泥于对仗,具有流畅自然的韵味,显示了皎然的诗歌风格。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