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忼慨歌》 - 先秦·《隶释》 |
释义 | 《忼慨歌》 - 先秦·《隶释》[先秦]《隶释》 贪吏而可为而不可为;廉吏而可为而不可为。 贪吏而不可为者,当时有污名; 而可为者,子孙以家成。 廉吏而可为者,当时有清名, 而不可为者,子孙困穷被褐而负薪。 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 独不见楚相孙叔敖,廉洁不受钱。 此诗的旨趣是着重歌颂孙叔敖的廉洁无私。写法的特点则是以议论为诗。 诗的前两句从正反两方面指出贪吏与廉吏的可为与不可为的矛盾,从而促使、启发人们对这一问题的深省,以期从现实生活的实态出发,上升到人生的理念、人生哲学思想,来进行探索、判断,以求得出正确的理解和结论。贪吏“剥削蒸黎,塗毒天下”本是不可为的,而又提出了可为。廉吏清正光明,不徇私情,为民解困除害,本应是可为的,而又提出了不可为。这样写,不仅构思新,又为下文的展开打下基础。然后指出贪吏之所以可为,是当时虽有污名,却使子孙得不义之财成就家业。这实质是对贪吏的揭露、控诉。廉吏之所以可为,是当时有清廉洁白的声誉;所以不可为,是子孙要受贫困,以至被褐负薪,受辛勤冻馁之苦。但这是对廉吏因公废私、国而忘家的精神所作出的高度赞扬和肯定。随之用“贪吏常苦富,廉吏常苦贫”二句,从生活现象揭露了贪吏与廉吏的实质。最后明确提出了楚相孙叔敖能清廉自守、不爱钱的高尚情操。为吏清廉,难能可贵,因此受到歌颂。我国古代的哲人和开明的思想家、政治家莫不为此而倡导。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这就是《忼慨歌》所体现的人生哲理的依据和体现。 此诗虽以议论写出,但格调清新,激昂明快,能发人深省,耐人寻味,能起到净化读者思想境界,使之高尚其志的作用,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好诗。这就是取名《忼慨歌》的缘由吧。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