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诗句出处:《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是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
至德临天下,劳情遍九围。念兹人去本,蓬转将何依。
外避征戍数,内伤亲党稀。嗟不逢明盛,胡能照隐微。
柏台简行李,兰殿锡朝衣。别曲动秋风,恩令生春辉。
使出四海安,诏下万心归。怍非夔龙佐,徒歌鸿雁飞。
《奉和圣制送宇文融安辑户口应制》唐朝诗人张说的作品。【注释】:
怍:
①惭愧。《庄子·让王》:“行修于内,无位而不怍。”《孟子·尽心上》:“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②脸色改变。《礼记·曲礼上》:“将即席,容毋怍。”(即:走近。容:脸面。)《礼记·祭义》:“是故孝子临尸而不怍。”非:
①违背;违反。《左传·定公四年》:“无谋非德,无犯非义。”(无:不。谋:谋划。犯:触及。)②违理的事;过错。与“是”相对。《庄子·齐物论》:“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③指责;讥讽;非议;非难。《吕氏春秋·审己》:“国人不说,大非上。”(说:同“悦”。上:指国君。)《荀子· 修身》:“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④不是。《庄子·秋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子:你。安:怎。)⑤无;没有。左思《三都赋序》:“虽宝非用。”⑥副词。不。《尚书·盘庚下》:“各非敢违卜。”( 卜:吉卜。)夔:
①传说中一种怪兽。《庄子·秋水》:“夔谓蚿(xián)曰:‘吾以一足趻(chěn)踔(chuó)而行,吾无如矣。’”(蚿:马蚿,马陆,百足。趻踔:跳跃。)②传说中一种海兽名。《山海经·大荒东经》:“(流波山)其上有兽,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③古人名。尧、舜时乐官。《尚书· 舜典》:“帝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胄:帝王或贵族的后裔。)④古国名。也称隗(kuí)国、归国。⑤古州名。在今重庆市。龙:
(一)①我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头有角,身有鳞。有脚可走,无翼能飞。《周易·乾》:“见龙在田,利见大人。”(田:指地上。)②帝王的象征。杜甫《哀王孙》:“高帝子孙尽隆准,龙种自与常人殊。”(高帝:汉高祖。隆准:高鼻梁。)白居易《长恨歌》:“天旋日转回龙驭。”③八尺以上的马;骏马。张衡《东京赋》:“龙辂充庭,云旗拂霓。”(辂:天子的车。云旗:很高的旗。霓:副虹,借指空中。)④指杰出的人才。《三国志·诸葛亮传》:“诸葛孔明者,卧龙也。”⑤二十八宿中东方七星(角、亢、氐、房、心、尾、箕)的合称。⑥十二生肖之一。[龙钟]1. 衰老、疲惫的样子。王维《夏日过青龙寺谒操禅师》:“龙钟一老翁,徐步谒禅宫。”2. 潦倒、不得意的样子。白居易《别微之于澧上》:“莫问龙钟恶官职,且听清脆好文篇。”3. 泪流纵横的样子。蔡邕《琴操》下:“空山歔欷,涕龙钟兮。”(歔欷xū xī:哀叹抽泣声。)4.踯躅难行的样子。 苏颋《晓发方骞驿》:“传置远山蹊,龙钟蹴涧泥。”(蹴cù:践踏。)(二)lǒng 同“垄(lǒng)”。①冈垄。《孟子·公孙丑下》:“有贱丈夫焉,必求龙断而登之。”(贱丈夫:指贪利可鄙的男子。龙断:断而高的冈垄。)②独占利益。《艺林伐山》:“私富贵之龙断。” (三)chǒng 通“宠”。荣耀。《诗经》:“何天之龙。”佐:
①辅助;帮助。《周礼·天官·序官》:“以佐王均邦国。”(均:协和。)《诗经·小雅·六月》:“王于出征,以佐天子。”②辅佐大臣。《战国策·齐策四》:“是以尧有九佐。”③副职;僚属。《说苑·尊贤》:“(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朝歌:地名。屠:屠夫。)④副的;其次的。《左传·成公二年》:“郑周父御佐车。”⑤陪侍。《汉书·高祖纪下》:“(高祖)置酒沛(pèi)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徒:
①步行。袁宏道《满井游记》:“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周易·贲》:“舍车而徒。”②步兵。《书·武成》:“前徒倒戈。”(前:前面。)③服劳役的犯人。《管子·轻重乙》:“今发徒隶而作之。”④服徭役的百姓。《新唐书·阎立德传》:“领徒四万治京城。”⑤弟子;门徒。《孟子·离娄下》:“予未得为孔子徒也。”⑥同伙;同一类人。韩愈《师说》:“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⑦泛指某一类人(多指坏人)。白居易《紫藤》:“先柔后为害,有似谀佞徒。”⑧罪刑之一。即徒刑(使服劳役)。《新唐书·刑法志》:“用刑有五……三曰徒。”⑨空;一无所有。《尔雅 · 释训》:“暴虎,徒搏也。”⑩副词。1.徒然;白白地。《清稗类钞·冯婉贞》:“徒糜弹药,无益吾事。”陆机《文赋》:“言徒靡而弗华。”(靡:美。华:光彩。)2. 只;仅仅。《史记·孙子吴起列传》:“王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实。”徒歌:
无伴奏地清唱。《晋书·乐志》:“凡此诸曲(《子夜》、《凤将雏》等),始皆~~,既而被之管弦。”歌:
①唱歌;歌唱。《诗经·魏风·园有桃》:“心之忧矣,我歌且谣。”②歌曲;歌谣以及能唱的诗。许浑《夜泊永乐有怀》:“吴娃齐唱采莲歌。”③赞颂;歌咏。班固《两都赋·序》:“故皋陶歌虞,奚斯颂鲁。”鸿:
(一)①鸿鹄;即天鹅。《管子·戒》:“今夫鸿鹄春北而秋南。”《孟子·告子上》:“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②鸿雁;大雁。司马迁《报任安书》:“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③借指书信。许自昌《水浒记·感愤》:“望风怀想,引领临歧,喜接鸿鳞。”④大。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之二:“大小相维,鸿纤具备。”(维:连结。纤:细小。)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⑤洪水。《荀子·成相》:“禹有功,抑下鸿,辟除民害逐共工。”(禹、共工:皆上古人名。抑:遏止。辟:摒除。)⑥强盛。《吕氏春秋·执一》:“五帝以昭,神农以鸿。” (二)hòng [鸿蒙]浑沌未开之时。《庄子·在宥》:“云将东游,过扶摇之枝,而适遭鸿蒙。”[鸿洞]空幻无边的样子。《淮南子·精神》:“古未有天地之时,惟象无形……澒濛鸿洞,未知其门。”雁:
①大雁。群居水边,善于游泳和飞行,飞时排列成行。《诗经·邶风·匏有苦叶》:“雝雝(yōng yōng)鸣雁。”(雝雝:形容声音柔和。)②通“赝”。伪造的;假的。《挥麈后录》卷八:“浸渍数日,漆絮败溃,雁迹尽露。”飞:
①鸟类和某些昆虫鼓动翅膀在空中 飞行。屈原《天问》:“苍鸟群飞。”杜甫《曲江二首》之二:“点水蜻蜓款款飞。”(款款:缓缓。)②物体凭借外力或机械作用在空中行动。《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先生之巧,至能使木鸢(yuān)飞。”(木鸢:古代飞行器。鸢:鸟名。)③飞动;飘落。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无声细下飞碎雪,有骨已剁觜春葱。”张志和《渔父》:“八月九月芦花飞。”④高。何晏《景福殿赋》:“飞宇承霓。”⑤无根据的;无缘无故的;意外的。《后汉书·周荣传》:“若卒遇飞祸,无得殡敛。”⑥形容极快。《三国志·吴书·吕蒙传》:“而飞书召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