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悵矣欣懷土,居然欲死灰。”詩句出處:《和孫長史秋日臥病》;是唐朝詩人駱賓王的作品。
霍第疏天府,潘園近帝臺。調弦三婦至,置驛五侯來。 尚想歡娛洽,籲嗟歲月催。金壇分上將,玉帳引環材。 決勝鯨波靜,騰謀鳥谷開。白雲淮水外,紫陌灞陵隈。 節變驚衰柳,笳繁思落梅。調神和玉燭,掞藻握珠胎。 悵矣欣懷土,居然欲死灰。還因承雅曲,暫喜躍沈鰓。
|
【註釋】:
悵:
失意;煩惱。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悵然遙相望,知是故人來。”《史記·陳涉世傢》:“輟耕之壟上,悵恨久之。”(恨:不滿意。)矣:
語氣詞。①表示既成事實,即事物的已然。相當於“瞭”。《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險阻艱難,備嘗之矣。”②表示肯定的推測,即事物的必然。相當於“瞭”、“啦”。《史記·淮陰侯列傳》:“願君留意臣之計! 否,必為二子所禽矣。”(禽:通“擒”。捉拿。)③表示感嘆。《呂氏春秋·疑似》:“孽矣!無此事也。”《列子·湯問》:“甚矣,汝之不惠!”(惠:同“慧”。聰明。)④表示命令或請求。相當於“吧”、“啊”。《商君書·更法》:“君無疑矣。”⑤表示疑問。相當於“呢”、“啦”。《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則可以王(wàng)矣?”(王:行王道。)⑥表示語氣的停頓,引起下文。《詩經·周南·漢廣》:“漢之廣矣,不可泳思。”(思:句末語氣詞。)⑦代詞。與“之”相當。《孟子·盡心上》:“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欣:
①高興;喜悅。《呂氏春秋·大樂》:“歡欣生於平。”②喜愛;愛戴。《國語·晉語一》:“昔者之伐也,興百姓,以為百姓也,是以民能欣之。”[欣欣]1. 高興的樣子。《楚辭·九歌·東皇太一》:“五音紛兮繁會,君欣欣兮樂康。”2.草木茂盛的樣子。范成大《寒食郊行書事》之二:“隴麥欣欣綠。”[欣賞]用喜愛的心情來領會其中的意味。陶潛《移居二首》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懷:
①胸前;胸懷。《論語·陽貨》:“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曹植《七哀詩》:“原為西南風,長逝入君懷。”②抱或揣在胸前。《史記·屈原賈生列傳》:“於是懷石遂自沉汨羅以死。”③懷孕。左延年《苦哉篇》:“五子遠鬥去,五婦皆懷身。”④包藏;隱藏。古樂府《古詩為焦仲卿妻作》:“吾意久懷忿,汝豈得自由。”(自由:由自己。)《戰國策·魏策四》:“懷怒未發。”⑤思念。《詩經·周南·卷耳》:“嗟我懷人,寘彼周行。”(寘:放置。周行:大路。)⑥心意;心情。王羲之《蘭亭集序》:“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信:確實。)⑦安撫。《淮南子·泰族》:“大足以容眾,德足以懷遠。”《左傳·僖公七年》:“懷遠以德。”⑧歸向;歸附。《舊唐書·賈敦頤傳》:“政化清靜,老幼懷之。”⑨賜予;贈送。《詩經·檜風·匪風》:“誰將西歸,懷之好音。”(好音:好消息。)土:
(一)①泥土;土壤。《荀子·勸學》:“積土成山,風雨興焉。”《尚書·禹貢》:“(冀州)厥土惟白壤。”(厥:其;它的。)②土地;田地。揚雄《羽獵賦》:“不奪百姓膏腴谷土桑柘之地。”(膏腴:肥沃。)③領土;國土。《左傳·昭公七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④地方;地區。《詩經·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土。”(逝:通“誓”。去:離開。女:通“汝”,你。適:往。)⑤鄉土;故鄉。《後漢書·班超傳》:“久在絕域,年老思土。”⑥本地的;地方性的。《尚書·旅獒》:“犬馬非其土性不畜。”⑦五行之一。《尚書·洪范》:“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⑧八音之一。指塤一類的樂器。《周禮·春官·大師》:“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絲、木、匏、竹。”⑨土地神。《公羊傳·僖公三十一年》:“天子祭天,諸侯祭土。” (二)dù ①植物的根。《詩經·豳風·鴟鴞》:“徹彼桑土。”②古代河流名。《詩經·大雅·綿》:“民之初生,自土沮漆。”(沮:通“徂cú”,往。漆:古河名。)居:
(一)①坐。《論語·陽貨》:“居,吾語女。”(語yù:告訴。女rǔ:汝。)《禮記· 曲禮上》:“居不主奧。”(奧:室內西南角。)②居住。《論語·子罕》:“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孟子·滕文公下》:“仲子所居之室,伯夷之所築與?”③住處。《詩經·小雅·雨無正》:“正大夫離居。”《左傳·宣公二年》:“問其名居,不告而退。”④停;留。《新書·大政下》:“待士而以敬,則士必居矣。”柳宗元《小石潭記》:“以其境過清,不可不居,乃記之而去。”⑤處於。《周易·乾》:“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史記·孫子吳起列傳》:“而孫子為師,居輜車中。”(輜zī車:有帷的車。)⑥閑居;閑處。《論語·先進》:“居則曰:‘不吾知也!’”⑦當;任。戚繼光《將官到任寶鑒》:“居官不難,聽言為難。”⑧占;占據。《中說·天地》:“封域之制無廣地,不居良田。”(封域:指墓地。)《禮記·王制》:“其有中士、下士者,數各居其上之三分。”⑨收藏;積蓄。《論語·公冶長》:“臧文仲居蔡。”(蔡:烏龜殼。)《史記·呂不韋列傳》:“此奇貨可居。”⑩過瞭。用於“有頃”、“久之”、“頃之”等之前,表示相隔一段時間。《史記·李將軍列傳》:“居久之,孝景崩。”(孝景:漢景帝。崩:帝王死亡。)(二)jī語氣詞。相當於“乎”。《詩經·邶風· 日月》:“日居月諸,照臨下土。”(諸:語氣詞。)居然:
①安然,泰然。《詩·大雅·生民》:“不康禋祀,~~生子。”②竟然。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成落,白首甘契闊。”③確實。《世說新語·言語》:“江山遼落,~~有萬裡之勢。”然:
①燃燒。後來寫作“燃”。《孟子·公孫醜上》:“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②代詞。如此;這樣。《呂氏春秋·用眾》:“物固莫不有長,莫不有短,人亦然。”③對;贊同。《論語·雍也》:“子曰:‘雍之言然。’”④副詞。1.表示出乎意料,相當於“乃”、“竟”。《漢書·丙吉傳》:“君侯為漢相,奸吏成其私,然無所懲艾(yì)。”(艾:治。)2. 表示順承關系。相當於“便”、“就”。《莊子·外物》:“吾得鬥升之水然活耳。”⑤連詞。1.表示轉折關系,相當於“然而”。《左傳·僖公三十年》:“然鄭亡,子亦有不利焉!”2.表示讓步關系,相當於“雖然”。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七:“然憔悴,尚天真,纖腰細褪羅裙。”⑥助詞。1.用作形容詞或副詞詞尾,表示狀態,“……的樣子”。《詩經· 小雅·南有嘉魚》:“南有嘉魚,烝然罩罩。”2. 用於句末,表示比擬。《孟子·盡心上》:“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3. 用於句末,表示斷定,相當於“焉”、“也”。《論語·先進》:“若由也,不得其死然。”欲:
①欲望;願望。又作“慾”。《孟子·離婁下》:“從(縱)耳目之欲。”《孫子兵法·謀攻》:“上下同欲者勝。”②想要。《左傳·隱公元年》:“愛共叔段,欲立之。”《論語·顏淵》:“己所不欲,勿施於人。”③需要。《齊民要術·耕田》:“凡秋耕欲深,春夏欲淺。”④副詞。將要;快要。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⑤情欲;貪欲。劉伶《酒德頌》:“不覺寒暑之切肌,利欲之感情。”灰:
①物質燃燒後殘留的粉狀物。灰燼。《禮記·月令》:“(仲夏之月)令民毋艾(yì)藍以染,毋燒灰。”(艾:通“刈”。割。藍:蓼藍,可做染料。)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檣櫓灰飛煙滅。”②把……燒成灰。《抱樸子·釋滯》:“不灰之木,不熱之火。”③塵土。葛洪《神仙傳·玉子》:“命盡氣絕則死,位為王侯,金玉如山,何益於灰土乎?”陸機《挽歌》之二:“昔為七尺軀,今成灰與塵。”④介於黑白之間的一種顏色。黃遵憲《潮州行》:“扶床面色灰,謬言不畏懼。”⑤沮喪;消沉。《聊齋志異·成仙》:“成自經訟系,世情盡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