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微霜静可分,片月疏堪映。
释义

微霜静可分,片月疏堪映。

“微霜静可分,片月疏堪映。”诗句出处:《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松》;是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擢秀逋客岩,遗根飞鸟径。因求饰清閟,遂得辞危夐。
贞同柏有心,立若珠无胫。枝形短未怪,鬣数差难定。
况密三天风,方遵四时柄。那兴培塿叹,免答邻里病。
微霜静可分,片月疏堪映。奇当虎头笔,韵叶通明性。
会拂阳乌胸,抡才膺帝命。

《奉和袭美公斋四咏次韵·小松》唐朝诗人陆龟蒙的作品。

【注释】:

微:

①隐蔽;藏匿。《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yì),其徒微之。”(缢:吊死。徒:部下。)②暗中;秘密地。《史记·张仪列传》:“使人微随张仪。”③微小。《吕氏春秋·荡兵》:“有巨有微而已矣。”④轻微。《庄子·养生主》:“动刀甚微。”⑤精妙;深奥。《晋书·葛洪传》:“析理入微。”⑥衰败;衰微。《战国策·赵策三》:“周贫且微。”《后汉书·逸民传论》:“汉室中微。”(中:中途。)⑦出身或地位低下;卑贱。《史记· 高祖本纪》:“大王起微细。”⑧不是;没有。《史记·张丞相列传》:“(吕后)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⑨副词。1. 稍微;略微。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2.表示否定。相当于“不”。《颜氏家训·序致》:“虽读礼传,微爱属(zhǔ)文。”(属文:作文。)⑩古国名。1.殷代诸侯微子的封地。在今山西省潞城县东北。2. 殷、周时西南夷诸国之一。在今四川省巴县。

霜:

①接近地面的水蒸气在摄氏零度下凝附于物体上的白色结晶体。《齐民要术·种谷》:“夏至后八十、九十日,常夜半候之,天有霜。”②白;亮。范云《送别》:“不愁书难寄,但恐鬓将霜。”③高洁。辛文房《唐才子传·卢仝》:“仝志怀霜雪,操拟松柏。”④年。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十四:“白骨横千霜。”

静:

①静止;平静(与“动”相对)。《岳阳楼记》:“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墨子·非攻下》:“而神民不违,天下乃静。”《韩非子·喻老》:“天下有道无急患则曰静。”《周易·系辞上》:“夫坤,其静也翕(xī),其动也辟。”(翕:敛息。辟:开启。)②寂静;安静。《诗经·卫风·氓》:“静言思之,躬自悼矣。”杜甫《甘林》:“喧静不同科。”③安定;平定。杜光庭《墉城集仙录·薛玄同》:“玄同自是冥心静神,往往不食。”④闲雅;文静。《诗经·邶风·静女》:“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⑤清洁;清净。张衡《东京赋》:“涤濯静嘉。”(嘉:美好。)洪昇《长生殿·雨梦》:“因此把驿庭静扫,銮舆幸早。”(銮舆:皇帝的车驾。)⑥道家的一种修炼方法。王建《送宫人入道》:“问师初得经中字,入静犹烧内里香。”(内里:宫里。)

可:

(一)①同意。《左传·隐公三年》:“公曰:不可。”②正确。《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使以臣之言为可,愿行而利其道;以臣之言为不可,久留臣无为也。”(使:如果。)③值得。白居易《卖炭翁》:“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④能够;可以。《论语·公冶长》:“朽木不可雕也。”《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⑤着实。《史记·田单列传》:“吾惧燕(yān)人掘吾城外冢墓,僇(lù)先人,可为寒心。”(僇:通“戮”。杀。此指戮尸。)⑥适合;适宜。张翰《杖赋》:“方圆适意,洪细可乎。”李渔《笠翁一家言·笠翁偶集·种植部》:“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此皆言其可目者也。”⑦痊愈。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三:“瘦得浑如削,百般医疗终难可。”(浑:简直。)⑧当着,对着。周邦彦《南柯子》:“晓来阶下按新声,恰有一方明月可中庭。”(按:击,奏。一方:一块。)⑨副词。1.表示估计,相当于“大约”。王维《洛阳女儿行》:“洛阳女儿对门居,才可容颜十五余。”2. 表示转折,相当于“却”。李白《相逢行》:“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3. 表示反诘,相当于“岂”“哪”。《史记·项羽本纪》:“骓不逝兮可奈何!”方干《山中言志》:“潜夫自有孤云侣,可要王侯知姓名?”(潜夫:隐居的人。) (二)kè [可汗(hán)]亦作“可罕”。古代北方一些少数民族君主的称号。古乐府《木兰诗》:“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帖:军中文告。)

分:

(一)①分开;划分。与“合”相对。《管子·立政》:“分国以为五乡,乡为之师;分乡以为五州,州为之长。”(国:都城。)②从主体分出的部分;分支。《元史·顺宗纪五》:“立中书分省于济宁。”(中书省:中央总管国家政事的机关。济宁:在山东省。)③分成;分出。《韩非子·显学》:“故孔墨之后,儒分为八,墨离为三,取舍相反不同。”④离开;分散。《庄子·渔父》:“呜呼!远哉,其分于道也。”⑤分配;给与。《史记·李将军列传》:“广廉,得赏赐辄(zhé)分其麾(huī)下,饮食与士共之。”(辄:总是。麾下:部下。)⑥分担;分享。扬雄《解嘲》:“分人之禄。”《三国志·吴书·陆瑁传》:“陈国陈融……等皆单贫有志,就瑁游处,瑁割少分甘,与同丰约。”(割:分给。约:节俭。)⑦区分;辨别。《庄子·齐物论》:“周与蝴蝶必有分矣。”⑧量词。《晋书·陶侃传》:“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 (二)fèn ①名分;职分。《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名定。”②资质;资历。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一:“性灵关天分,书卷关学历。”③福分;缘分。刘禹锡《寄乐天》:“幸免如斯分非浅,祝君长咏梦熊诗。”④情分;关系或感情。《北齐书·封孝琬传》:“晚相逢遇,分好遂深。”⑤料想。《汉书·李广苏建传附苏武》:“自分已死久矣。”⑥甘心;服气。李肩吾《清平乐》:“燕子可怜人去,海棠不分春寒。”

片:

①剖开的木片。引申为平而薄的东西。《世说新语·捷悟》:“馀有数十斛竹片,咸长数寸。”《南史·齐武陵昭王晔传》:“少时又无棋局,乃破荻为片,纵横以为棋局。”②半。《庄子·则阳》:“雌雄片合。”③单;只。左思《吴都赋》:“双则比目,片则王馀。”(比目、王馀:鱼名。)④微小;微少;零星。鲍照《代放歌行》:“一言分珪爵,片善辞草莱。”《宋书·志序》:“片文只事,鸿纤备举。”今成语有“只言片语”。⑤量词。1.用于平而薄的东西。《风俗通·怪神》:“田家老母到市买数片饵。”2. 用于面积、范围较大的东西。庚信《镜》:“光如一片水。”3.用于情感、景象、声响等。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之一:“一片冰心在玉壶。”

片月:

半圆的月亮。徐陵《走笔戏书应令》:“~~窥花簟,轻寒入锦巾。”

月:

(一)①月球;月亮。《诗经·陈风·月出》:“月出皎兮。”②月光;月色。陶潜《归田园居》之三:“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③月份。一年的十二分之一。从朔至晦为一月,大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诗经·豳风·七月》:“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火:星名。)④形状或颜色像月亮的。李贺《昌谷》:“泉樽陶宰酒,月眉谢郎妓。”⑤指妇人的月经。王建《宫词》:“密奏君王知入月,唤人相伴洗裙裾。”⑥指妇女怀胎的月份。《诗经·大雅·生民》:“诞弥厥月,先生如达。”(诞:助词。弥:满。厥:其。先生:初生。达:通“羍”,小羊。)[月氏(zhī)]我国古代西域国名。 (二)ròu 同“肉”。古乐府《孤儿行》:“拔断蒺藜肠月中,怆欲悲。”(肠:指小腿肚子。)

疏:

①疏通。《孟子·滕文公上》:“禹疏九河。”②清除。仲长统《昌言》:“疏濯胸臆,澡雪腹心。”③分给;分散。《淮南子·道应》:“襄子疏队而击之。”④分赐;给予。《盐铁论·毁学》:“疏爵分禄以褒贤。”⑤稀,与“密”相对。《老子》第七十三章:“天网恢恢,疏而不失。”⑥疏远。《汉书·元帝纪》:“繇是疏太子而爱淮阳王。”⑦远亲。亦泛指关系疏远的人。《管子·形势》:“子妇不失其常,则长幼理而亲疏和。”⑧粗略;疏忽;不周密;不细密。《汉书·贾谊传》:“天下初定,制度疏阔。”⑨粗糙。《孟子·滕文公上》:“三年之丧,齐(zī)疏之服。”(齐:缝边。)⑩指粗食。《诗经·大雅·召旻》:“彼疏,斯粺。”(11)分条陈述。《汉书·苏武传》:“数疏光过失予燕王。”(光:人名。)(12)臣下给皇帝的奏章。《汉书·董仲舒传》:“数上疏谏争。”(13)注释的一种,对古书的前人注释加以引申和说明。《隋书·经籍志》:“《庄子义疏》八卷。”

堪:

①承受得起。《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后汉书·朱俊传》:“副相国,非臣所堪也。”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狭中:心地狭窄。)②可以;能够。《尚书·多方》:“惟尔多方,罔堪顾之。”陆游《书愤》:“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谁堪伯仲:伯仲,比喻不相上下。即谁能够相比。)


  • 上一篇:静对真图呼绿齿,偶开神室问黄芽。
  • 下一篇:无端后圣穿凿破,一派前导千流随。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8 1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