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流駛且廣,泛舟絕沿洄。”詩句出處:《湘口館瀟湘二水所會》;是唐朝詩人柳宗元的作品。
九疑浚傾奔,臨源委縈回。會合屬空曠,泓澄停風雷。 高館軒霞表,危樓臨山隈。茲辰始澄霽,纖雲盡褰開。 天秋日正中,水碧無塵埃。杳杳漁父吟,叫叫羈鴻哀。 境勝豈不豫,慮分固難裁。升高欲自舒,彌使遠念來。 歸流駛且廣,泛舟絕沿洄。
|
【註釋】:
歸:
(一)①出嫁;嫁。《詩經·周南·桃夭》:“之子於歸,宜其室傢。”②返回。陶潛《歸園田居》:“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興:起來。)③送回;交還。《孟子· 盡心上》:“久假而不歸。”(假:借)④歸依;歸附。范仲淹《嶽陽樓記》:“微斯人,吾誰與歸?”(微:如果沒有。)⑤結局;歸宿。《周易·系辭下》:“天下同歸而殊途。”(殊:不同。途:路。)⑥死。《爾雅·釋訓》:“鬼之為言歸也。” (二)kuì ①通“饋”。贈送。《論語·陽貨》:“(陽貨)歸孔子豚。”《史記·周本紀》:“晉唐叔得嘉谷,獻之成王,成王以歸周公於兵所。”②通“愧”。慚愧。《戰國策·秦策一》:“狀有歸色。”流:
①水流動。《詩經·衛風·碩人》:“河水洋洋,北流活(guō)活。”(活活:流水聲。)②泛指液體流動。《戰國策·魏策四》:“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伏屍二人:指殺死國王和自己。縞素:穿白色孝服。)③水流;河流。《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又河流的主幹。屈原《九章·哀郢》:“順風波以從流兮。”④運動不停;移動不定。杜牧《秋夕》:“紅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撲流螢。”⑤漂泊;流亡。劉禹錫《謝分司東都表》:“閭裡獲安,流庸盡復。”(庸:受雇用的人。)《列女傳》:“今水旱連年,民流滿道。”⑥流放;放逐。舊時遣往邊遠地區服役的刑罰。《續資治通鑒·宋高宗建炎四年》:“自今官吏犯贓,雖未加誅戮,若杖脊流配,不可貸也。”《尚書·舜典》:“流共工於幽州。”⑦流傳;散播。《孟子·公孫醜上》:“德之流行,速於置郵而傳命。”⑧變化,演變(多指向不好的方面轉變);放縱。宋濂《答章秀才論詩書》:“陰子堅涉於淺易,何仲言流於瑣碎。”(陰子堅:陰鏗。何仲言:何遜。)⑨流派;派別;品類。劉基《賣柑者言》:“退而思其言,類東方生滑稽之流。”《齊民要術·序》:“花草之流,可以悅目。”[流連]1.耽於遊樂而忘歸。《孟子·梁惠王下》:“流連荒亡,為諸侯憂。”(荒亡:沉迷於田獵酒色,縱欲無度。)2. 依戀不舍。傅亮《為宋公修張良廟教》:“遊九京者,亦流連於隨會。”(九京:即九原,春秋時晉大夫的墓地。隨會:晉大夫。)3. 滯留。《三國志·魏書·劉靖傳》:“封符指期,無流連之吏。”4. 流徙離散。《漢書·師丹傳》:“百姓流連,無所歸心。”5. 哭泣流淚的樣子。《後漢書·翟酺傳》:“言無所及,唯涕泣流連。”且:
(一)①副詞。1. 姑且;暫且。《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謝曰:‘先生且休矣! 我將念之。’”(休:止。念:思考。)2. 將要;將近。《列子·湯問》:“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②連詞。1.表示並列,相當於“而且”、“並且”。《論語·述而》:“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2.[既……且……]相當於“又……又……”。《孫子兵法·謀攻》:“三軍且惑且疑。”3. [且……且……]表示相承,相當於“一邊……一邊……”。《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且怒且喜。”4.表示遞進,相當於“況且”、“尚且”。《三國志·蜀書·諸葛亮傳》:“且北方之人,不習水戰。”《孟子·梁惠王上》:“獸相食,且人惡(wù)之。”(惡:憎惡。)(二)jū 語氣詞。《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匪我思且。”廣:
(一)①大;廣大;宏大。《管子·小問》:“吾欲行廣仁大義,以利天下。”《呂氏春秋·異用》:“故國廣巨,兵強富,未必安也。”②寬;寬闊。《詩經 · 衛風 · 河廣》:“誰謂河廣,一葦杭之。”(杭:通“航”。)《墨子·備城門》:“長八尺,廣七尺。”③多;眾多。《顏氏傢訓 ·勉學》:“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④擴大;推廣。《後漢書·西羌傳》:“武帝征伐四夷,開地廣境,北卻匈奴,西逐諸羌。”《史記·秦本紀》:“秦繆公廣地益國。”(益:增添。)⑤寬心;安慰。蘇軾《和歸田園居六首》之二:“好語時見廣。”(見:指對自己。)《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自以為壽不得長,傷悼之,乃為賦以自廣。”⑥廣泛地;多方面地。陸賈《新語·思務》:“是以君子廣思而博聽。”[廣(舊讀guàng)袤(mào)]東西的長度為廣,南北的長度為袤。張衡《西京賦》:“考廣袤。”(考:核查。) (二)guàng ①〈名〉橫長;東西間距離。亦泛指面積。《戰國策·秦策二》:“從某至某,廣從(縱)六裡。”②春秋時楚國軍制,兵車十五輛為廣。《左傳·宣公十二年》:“楚子為乘,廣三十乘,分為左右。”(楚子:楚王。) (三)kuàng ①通“壙”。墳墓。《孔子傢語·困誓》:“自望其廣,則睪如也。”②通“曠”。空缺;荒廢。《呂氏春秋·不廣》:“時不可必成,其人事則不廣。”獷(獷) guǎng ①兇猛;強悍。《新唐書·西域傳下》:“(有獸)大如狗,獷惡而力。”②兇悍;蠻橫。劉希夷《謁漢世祖廟》:“獷獸血塗地,巨人聲沸天。”《後漢書·段颎傳》:“虛欲修文戢戈,招降獷敵。”③粗野。《後漢書·祭肜傳》:“臨守偏海,政移獷俗。”泛:
①泛濫,大水漫溢。《漢書·武帝紀》:“(元光三年)河水決濮陽,泛郡十六。”②漂浮;浮遊。許渾《南亭偶題》:“鳥驚山果落,龜泛綠萍開。”③膚淺;不深入。葉適《始議一》:“不可以泛辭舉,不可以偏說定。”④浮現;透出。陳羽《送友人及第歸江東》:“五陵春色泛花枝,心醉花前遠別離。”李孝光《環碧齋》:“水泛空青入座來。”⑤廣泛;普遍。蕭統《〈文選〉序》:“歷觀文囿,泛覽辭林。”⑥彈奏(琴瑟)。呂溫《衡州送李十一兵曹赴浙東》:“慷慨視別劍,淒清泛離琴。”絕:
①斷;截斷。《史記·伍子胥列傳》:“楚發兵絕吳兵之後,不得歸。”②《孟子·滕文公上》:“今滕絕長補短,將五十裡也。”引申為斷絕。《論語·堯曰》:“繼絕世,舉逸民。”《抱樸子·交際》:“乃發憤著論,杜門絕交。”又特指氣絕身亡。《呂氏春秋·知接》:“蒙衣袂而絕乎壽宮。”③橫度;穿過。《荀子·勸學》:“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假:借助。楫:槳。)《呂氏春秋·悔過》:“今行數千裡,又絕諸侯之地以襲國,臣不知其可也。”④極;非常。《史記·呂不韋列傳》:“呂不韋取邯鄲諸姬絕好善舞者與居。”又特指極遙遠的。《史記·衛將軍驃騎列傳》:“因前使絕國功,封騫博望侯。”(騫:張騫。)又指極好的,獨一無二的。《漢書·敘傳上》:“逢蒙絕技於弧矢。”(逢蒙:古代善於射箭的人。弧:弓。)《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此六子者,皆有殊行絕才。”[絕頂]1. 山的最高峰。杜甫《望嶽》:“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會當:定當。)2. 非常的。沿:
①順著水道而下。《左傳·文公十年》:“(子西)沿漢溯江,將入郢。”(子西:楚大夫。)②順著。陸機《文賦》:“或因枝以振葉,或沿波而討源。”③遵循;因襲。《禮記·樂記》:“五帝殊時,不相沿樂;三王異世,不相襲禮。”《宋書·恩幸傳》:“因此相沿,遂為成法。”(遂:就。)洄:
①水逆流而上。《詩經·秦風·蒹葭》:“溯洄從之,道阻且長。”謝靈運《過始寧墅》:“山行窮登頓,水涉盡洄沿。”引申為追溯。《遼志·本末》:“後之英主忠臣,志欲溯今洄古,可以為鑒矣。”②水回旋而流。《後漢書·王景傳》:“十裡立一水門,令更相洄註,無復潰漏之患。”③回旋的水。孟郊《哀峽十首》之一:“峽水聲不平,碧沲(duó)牽清洄。”(沲:江水的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