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巫风漫漫
释义

巫风漫漫

商朝的疆域是夏朝基础上的扩展,其中心部分仍居于古老的中原大地。这一历史地理格局显示出商朝社会文化必然包容进更加多样化的成分,同时它也给音乐文化带来直接的影响。商朝的乐舞丰富多样,一方面多侧面地折射出商族与自然环境和内外社会环境的联系和交往方式,一方面还表现出与原始社会音乐文化深刻的联系。据现有的资料,商代乐舞活动比较多地集中在宗教活动、农牧业生产和军事战争等社会领域。
商人意识中弥漫着浓厚的神灵崇拜。《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商代社会巫风盛行,巫术降神活动十分频繁,在社会生活中占有异常显著的地位。乐舞活动常常就浸润在巫术仪式的宗教氛围之中。巫觋是沟通“天”、“人”的桥梁,其手段之一即是舞蹈。 舞,甲骨文作,或,也即巫字。《说文》云:“巫,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像人两袖舞形。”商代巫舞仍承担有天人交通的社会义务。


商代卜辞(甲骨文)


商代社会生产以农牧业为主,雨晴旱涝对收成丰歉至为关键。干旱少雨是商代极常见的灾害。遇此,商人便以巫术活动降神祈雨,祈雨时常伴有乐舞活动。祈雨奏舞乐的记录在卜辞中相当多见:
丙辰卜贞:今日奏舞,(有)从雨? 雨。(郭沫若《殷契粹编》744)
贞:我舞,雨。(董作宾《殷墟文字乙编》7171)

祈雨降神活动,无论王室、民间皆极为看重。大旱之年,连商王也亲自参与巫术求雨活动。《吕氏春秋·顺民》载:“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作为与神灵交通的手段,祈雨乐舞随祈雨仪式夜以继日,甚至持续数日也都是常事。
商人祭祀先祖乐舞,见于记载的有《桑林》。所谓《桑林》,原是商人祭祀先妣简狄的一种乐舞。至春秋时,该乐舞仍行于宋国。《墨子·明鬼》说:“宋之桑林”,“此男女之所属而观也”。《吕氏春秋·慎大》也说:“武王胜殷,立成汤之后于宋,以奉桑林。”可见《桑林》确为禘乐。据《左传·襄公》十年,春秋时宋平公享晋侯于楚丘,就曾表演过《桑林》。宋国是商的后裔,用于禘乐的《桑林》即是商族传统的乐舞,内容涉及本氏族的历史及其氏族的繁衍。
另一部大型乐舞《》,亦名《大》。据《吕氏春秋·古乐》说,《》乐是商汤灭夏立国后,为歌颂他的功绩而作。 有关《》乐最早的记载是在殷墟卜辞中。 例如:“乙亥卜贞:王宾大乙,《》,亡尤。”(参阅罗振玉《殷墟书契前编》1.3.5)
,甲骨文从水,从隹。《说文》云:“隹,鸟之短尾总名也,象形。”商族属东夷氏族集团,以鸟为图腾。《》乐实际上是本氏族古老鸟图腾乐舞基础上的改编。《墨子· 三辨》说过,汤《》乐是“因先王之乐”而作。《》歌颂的虽是汤伐桀立国之功,但同时也是对商族历史的新发展的歌颂。对整个商族来说,汤对于本氏族兴旺的功绩,并不亚于其始祖契,汤变本氏族图腾乐舞而为《》,表现其卓著功绩是理所当然的。 因此,《》乐在后世便被用于对成汤和其后有功德的先祖的祭祀之乐。
商族是用武功建立王朝的。战争对于新生的商王朝依旧十分重要。卜辞即记录了商王朝对周边的鬼方、土方、羌方、祺方等十数个氏族邻邦的征战与兼并。与外部社会交往的这种冲突关系在商文化的乐舞中也有所反映。
《戒》乐,是一种具有军事意义的乐舞。卜辞中有《戒》乐的记录。戒,甲骨文像两手持戈。戒又作械的本字。《说文》说:“祴,宗庙奏《戒》乐。”《戒》乐当是一种持戈而舞的乐舞,源于社会的战争。将反映军事争战的《戒》乐用于祭祀,表明商代乐舞在国家和氏族生存上具有的精神支柱作用。
此外,舞也同征战有关。 甲骨卜辞中的“”,一般释为征。音乐史学家推测舞即是一种武舞。(参阅李纯一《中国古代音乐史稿》第一分册)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4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