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 |
释义 | 岑参《献封大夫破播仙凯歌》岑参 其二 官军西出过楼兰,营幕傍临月窟寒。 蒲海晓霜凝马尾,葱山夜雪扑旌竿。 其四 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 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 封大夫,即封常清。播仙,唐时西域国名,故地在今新疆且末县东北车尔臣河北岸。封常清破播仙事,史传失载。 就内容讲,凯歌一类的文章最难写。因为你若不写颂词,成不了“凯歌”;颂词稍多、稍露,又会流入空泛,徒事鼓吹,甚至有阿谀的嫌疑。岑参从艺术形象的描绘出发,寓歌颂于环境与气氛的创造之中,使诗篇既形象、含蓄,又极尽颂扬之能事,所以高人一筹。 前一首写进军。假若要问行进中的军容、军威如何?就连一个字的正面描写也找不到。不过,诗人通过苍凉艰苦的环境描写,不仅显示了唐军雄伟顽强的气概,而且告诉读者:有了这样的将士,胜利如同在握。诗的一、三、四句用“楼兰”(汉时西域国名,故址在今新疆若羌县东北)、“蒲海”(蒲昌海之简称,即今新疆东部的罗布泊)、“葱山”(即葱岭,在今新疆喀什市西)几个地名,隐隐暗示官军大踏步西征的场景。这正如电影中的蒙太奇手法:银幕上依次出现几个背景,不用多说,观众也就知道故事由一地向他地迅速发展。第二句用传说中的月亮出生地“月窟”比喻极西,则封常清必破播仙已在言外。至于这些地区的环境特点,诗中用“寒”“晓霜马尾”“夜雪扑旌竿”来描写,这样写,一方面再现了独具面目的西域风光,另一方面,艰苦的自然条件正好反衬官军无所畏惧的精神境界,同时,诗篇也因为有了这些词语而更加显得苍雄劲健。 后一首写胜利,是题中所示“凯歌”的重要部分,也是作者含而不露,巧写颂歌的主要篇章。“日落辕门鼓角鸣,千群面缚出蕃城”记取胜过程,写得十分轻松。细心的读者大概能够从“轻取劲敌”中看出作者对封常清的高度赞美。“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中的“洗兵”指净洗兵甲,“秣马”指喂马,二语出自左思《魏都赋》:“洗兵海岛,刷马江州”,意思是从此不再动兵——知道了这一层,我们就会明白:作者在这里不只是歌颂封常清打赢了这场战争,而且认为这场战争的胜利足以使异族从此不敢再犯边界。诗中没有颂词,但实在是颂扬到了极致!鱼海,古名休屠泽,在今内蒙阿拉善旗西北。龙堆,又叫白龙堆,即今新疆南部的库穆塔格沙漠。这两首诗中的地名都是泛指。既是泛指,就有着更大的选择余地,在西域那么多地名中,作者偏偏选择“楼兰”“蒲海”“葱山”“鱼海”“龙堆”使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些地名词,字面高华,词采壮丽,用上它们,诗中的边塞风光更加雄浑莽苍,读之令人耳目为新;作为“凯歌”,也更光辉明丽,增添了许多喜庆气息。“云迎阵”“月照营”用拟人手法,更是颂扬之情满溢的杰出构想。 这两首诗都用对仗句收尾。绝句末联对仗,极难写好。比如杜甫,虽是不可企及的诗圣,只因不善使用此法,所以他以对句结尾的那些绝句,曾被人讥笑为“半律”(即半截子律诗)。而岑参运用这种形式,却相当纯熟。像这两首诗,由于结尾用对句,因而显得整齐有力,这使“凯歌”更加雄壮刚毅,有无坚不摧的气势。因此,胡应麟《诗薮》说:“自少陵绝句对结,诗家率以半律讥之。然绝句自有此体,特杜非当行耳。如岑参《凯歌》:……‘洗兵鱼海云迎阵,秣马龙堆月照营’等句,皆雄浑高华,后世咸所取法,即半律亦何伤!”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