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 |
释义 | 展喜犒师(僖公二十六年)齐侯乃还。 【注释】 ①齐孝公:公元前642年至公元前633年在位。我:指鲁国,这里用的是鲁国史官的口气。鄙:边界。 ②公:指鲁僖公,公元前659年至公元627年在位。展喜:鲁大夫。犒师:慰劳军队。这里指以酒食慰劳齐国军队。 ③展禽:名获,字禽,谥号惠,因食邑于柳下,故又称柳下惠。 ④竟:通境,指鲁国国境。 ⑤举玉趾:对别人行止的一种尊称。趾:脚。 ⑥辱于敝邑:谦词,意思是使您蒙受耻辱来到我国。 ⑦执事:君主左右办事的人,实际指齐孝公。⑧君子:指有远见卓识的人。 ⑨悬罄(qing音庆):形容洗劫一空。罄:乐器,中间空虚。 ⑩大公:指齐国始祖吕望,也称姜太公。 (11)股:大腿,肱(gong音工):胳膊。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得力大臣。 (12)载:载书,盟书。盟府:掌管盟约的官府。 (13)太师:主管司盟之官。或以为太师是大史之误,太史主管收藏载书。 (14)桓公:齐桓公,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在位。 (15)昭:显示,表明。 (16)率:遵循。 (17)嗣世九年:指齐孝公继位九年。 【今译】 齐孝公攻打我国北部边境。僖公派遣展喜以酒食慰劳齐国军队,先让他到展禽那里请教如何应付。齐侯还没有进入鲁国的国境,展喜就迎上去,对齐孝公说:“我国国君听说齐侯您亲自出动大驾,将要屈尊光临敝国,特派我前来慰劳您的左右侍从。”齐侯问道:“鲁国人害怕了吗?”展喜回答说:“小人害怕了,君子则不害怕。”齐侯说:“你们家家室如悬罄一样空虚,四野里连青草都没有,依仗什么而不害怕呢?”展喜回答说:“依仗先王的命令。从前周公、太公都是周王室的得力大臣,共同辅佐成王,成王慰劳他们,而让他们结成盟约,说:‘世世代代的子孙不要互相侵犯。’盟约保存在盟府里,由太史掌管。齐桓公因此而联合诸侯,商讨解决他们的纠纷,弥补他们的裂痕,援救他们的灾难,这都是显扬辅佐周室的固有职责啊。到国君继位,诸侯都盼望着说:‘他能继承桓公的事业。’因此,我们鲁国不敢集聚兵力,保卫边境,说:‘难道他刚刚继位九年,就抛弃先王遗命,废弃应尽的职责,他将如何而对先君呢?’您一定不会这样做。我们就依仗着这一点而不害怕。” 齐侯听罢就收兵回国了。 【集评】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篇首‘受命于展禽’一语包括到底,盖展喜应对之词,虽取给于临时,而其援王命、称祖宗,大旨总是受命于展禽者。大义凛然之中,亦复委婉动听,齐侯无从措口,乘兴而来,败兴而返,所谓子猷山阴之棹何必见戴也。真奇妙之文。” 清·余诚《古文释义》:“展喜重申王命以却之,词严义正。后复感颂先世属望孝公,语婉气和,令人无可置词,故齐师不战自退。此等妙用,虽出自展喜,而篇首有‘使受命于展禽’一语,则喜之言皆禽之命。觉虚中有实,实处皆虚,篇法奇变,迥异恒蹊。若夫措语之妙,针缝紧对中极其超脱警拔,更见异样精神。” 清·冯李骅《左绣》:“辞令之选,巧变无穷,大约不外二种。一是就其辞而入之,一是反其辞而折之。此篇之妙,乃在兼此两法。 ‘恐矣’,是就其辞。‘则否’,是反其辞。随口转变,其敏妙不待言。‘恃先王之命’,乃以一笔擅二妙,为尤奇也。盖‘何恃不恐’,其意中分明笑我毫无所恃,我偏要对他说个有恃,便是反其辞而折之。他口中又象若问我毕竟有恃,我便实对他说个有恃,便是就其辞而入之。中间将盟辞做个话头,下‘其率桓之功’,又是就其辞而入之。‘岂其嗣世,云云,又是反其辞而折之,一往一复,粲花之舌,生花之笔,本强者奉为换骨金丹可也。” 清·王源《文章练要·左传评》:“文如奕棋,一着得势,便任我纵横,破竹而进。此文开口提出先王之命,便有壁立千仞之势,下靡然如霏屑矣。将命作文,厥道唯一。” 【总案】 鲁僖公二十六年(公元前634年)夏,齐孝公领兵攻打鲁国。当时,齐强鲁弱,鲁国无力以武力对抗,便派遣展喜通过外交活动使齐军撤退。展喜面对高傲自大的齐孝公,毫无惧色,态度不卑不亢,对答机警又巧于变化,使讲求孝道、爱虚荣、讲面子的齐孝公理屈辞穷,无言以对,只好悄悄撤军了。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