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守睢阳作》 - 唐·张巡
释义

《守睢阳作》 - 唐·张巡

唐·张巡

接战春来苦, 孤城日渐危。

合围侔月晕, 分守若鱼丽。

屡厌黄尘起, 时将白羽挥。

裹疮犹出阵, 饮血更登陴。

忠信应难敌, 坚贞谅不移。

无人报天子, 心计欲何施。

〔睢阳〕唐郡名,故城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侔(mou)〕等,同。〔鱼丽(li)〕古代车战的一种阵法。〔厌(ya)〕镇压,抑制。〔白羽〕用白羽毛装饰的旗子,用以指挥作战。〔疮〕通“创”,创伤。〔陴(pi)〕城墙上的女墙。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冬,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安禄山率其部将史思明起兵叛乱,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安史之乱”。由于唐王朝政治的腐败,安史叛军势如破竹,很快攻陷了洛阳;唐朝军队节节败退。肃宗至德二年(757)正月,安禄山之子安庆绪遣使部将尹子奇驱兵十三万围攻睢阳。睢阳太守许远向当时在宁陵的张巡告急求援,张巡引兵入城,经过艰苦奋战,持续到冬天,终因无粮无援而城陷,最后壮烈牺牲。《守睢阳作》这首诗大概写于这一年冬天,孤城危急之时。

前八句追叙睢阳保卫战的情况。起句写战事发生,“春来”“接战”,接着用“苦”和“危”二字来形容孤城既无粮食又无援兵的艰难形势。至德二年春天,张巡引兵入睢阳助守,当时守军总共才六千八百人,而叛军有十三万人,寡不敌众的力量对比,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战斗,显得更为突出了。“日渐危”,点出了守军的形势越来越不利。敌人层层围困,象月亮外面的晕圈一样又严又密,经常发动进攻,然而,守军还是勇猛善战的,他们布列“鱼丽”阵法,屡次打退入侵的敌人。《左传·桓公五年》:“为鱼丽之陈(阵),先偏后伍,伍承弥缝。”杜预注引《司马法》:“车战,二十五乘为偏,以车居前,以伍次之,承偏之隙,而弥缝阙漏也。五人为伍。此盖鱼丽阵法。”鱼丽阵,多用于防御敌军的进攻。“侔月晕”是说敌人之多,“若鱼丽”则点出了守军的严阵以待;“屡”是说敌人攻次之频,“时”则点出了守军指挥的从容有方。“裹疮犹出阵,饮血更登陴”,这两句诗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最为集中地表达了守军拼死卫城的自我牺牲精神,真实地描绘了城陷前夕一幅将士浴血奋战的守城图。《资治通鉴》卷二一九载:“城中食尽,议弃城东走,张巡、许远谋,以为:‘睢阳,江、淮之保障,若弃之去,贼必乘胜长驱,是无江、淮也。’”为了保卫睢阳,死守睢阳,他们把可吃的东西都吃光了,“茶纸既尽,遂食马;马尽,罗雀掘鼠”,即使是忍着饥饿,也要同睢阳城同存亡,“人知必死,莫有叛者”。“犹”、“更”二字,更加突出地表现了将士们负伤犹战、誓死卫城的动人场面。

最后四句抒发作者的感慨。既能忠实于君主,又能取信于将士,应该是不可战胜的,可是形势的发展为什么总是这样不顺利呢?不管怎样,自己坚贞的意志是不会动摇的。然而,即使自己如此艰苦奋战,却没有人去上报皇帝,就是有良好的取敌计谋又怎么能够付诸实现呢?作者一方面在为自己鼓劲,认为胜利总是属于唐王朝的,另一方面又不能不为眼下的现实而担忧。正是作者这种爱国忧国的矛盾心情,使诗的结尾淡淡地浸润着悲凉的气氛。

这首诗风格沉郁顿挫,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诗如其人,人如其诗,诗人的英雄事迹与诗作的悲壮场面相得益彰,这就是诗人张巡和这首诗常被后人称颂的原因。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1/10 7:1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