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公尔侯,逸豫无期。”诗句出处:《白驹》;是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诗文 |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 |
释义 |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尔公尔侯,逸豫无期。”诗句出处:《白驹》;是先秦诗人诗经的作品。 皎皎白驹,食我场苗。 | 絷之维之,以永今朝。 所谓伊人,於焉逍遥。 皎皎白驹,食我场藿。 絷之维之,以永今夕。 所谓伊人,於焉嘉客。 皎皎白驹,贲然来思。 尔公尔侯,逸豫无期。 慎尔优游,勉尔遁思。 皎皎白驹,在彼空谷。 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毋金玉尔音,而有遐心。 【注释】: 尔:①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晋书·桓温传》:“果尔,后将易吾姓也。”③用在词尾,表示“……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之十九:“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④近;浅近。后作“迩(邇)”。《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戚戚:亲爱。具:通“俱”。)《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喟尔叹曰:……”《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⑥语气词。1. 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城尔。”2. 表示判断和肯定。相当于“了”、“呢”。《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⑦通“薾”。 花繁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公:①公正;公平。《吕氏春秋·去私》:“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祈黄羊可谓公矣。”②公共的;公家的。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三书》:“二圣北狩之痛,盖国家之大耻而天下之公愤也。”③公然;公开地。贾谊《论积贮疏》:“残贼公行,莫之或止。”(残贼:害。)④公家,与“私”相对。《诗经·豳风· 七月》:“献豜于公。”⑤通“功”。功劳。《诗经·小雅·六月》:“薄伐玁狁,以奏肤公。”⑥古代五等爵的第一等。《孟子·万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又为诸侯的通称。《礼记·丧服大记》:“公之丧,大夫俟练,士卒哭而归。”(练:丧服。)⑦古代朝廷官阶的第一级。《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太师、太傅、太保,是为三公。”后泛指朝中职掌权者。李白《行路难》:“汉朝公卿忌贾生。”⑧对男子的敬称。《史记·陈涉世家》:“公等遇雨,皆以失期,失期当斩。”⑨旧称亲属中的尊长。1.称祖父。《吕氏春秋·异用》:“孔子之弟子从远方来者,孔子荷(hè)杖而问之曰:‘子之公不有恙乎?’搏杖而揖之,问曰:‘子之父母不有恙乎?’”(搏杖:扶杖。)2. 称父亲。《战国策·魏策一》:“将行,其子陈应止其公之行。”3.称丈夫之父。古乐府《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循:顺从。姥:婆婆。)⑩称雄性的禽兽。《齐民要术·作酱法》:“母蟹脐大,圆,竟服下,公蟹狭而长。”尔:①代词。相当于“你”、“你的”。《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礼记·檀弓上》:“夫子何善尔也?”《晋书·桓温传》:“果尔,后将易吾姓也。”③用在词尾,表示“……的样子”。《古诗十九首》之十九:“相去万余里,故人心尚尔。”④近;浅近。后作“迩(邇)”。《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戚戚:亲爱。具:通“俱”。)《周礼·地官·肆长》:“实相近者相尔也。”⑤形容词或副词后缀。表示“……的样子。”《史记·仲尼弟子列传》:“孔子喟尔叹曰:……”《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⑥语气词。1. 表示限止。相当于“而已”、“罢了”。《战国策·魏策四》:“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城尔。”2. 表示判断和肯定。相当于“了”、“呢”。《公羊传·宣公十五年》:“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⑦通“薾”。 花繁盛的样子。《诗经·小雅·采薇》:“彼尔维何? 维常之华。”侯:(一)①古代举行射礼所用的箭靶。“侯”指射布,射布的靶心叫“鹄(gǔ)”或“的”,以皮革或布制成。《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大侯既抗,弓矢斯张。”②古代五等爵位的第二等。《礼记·王制》:“王者之制禄爵,公、侯、伯、子、男凡五等。”汉代以后仅次于王的爵位。《左传·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实征之。”③诸侯的通称。《诗经·卫风·硕人》:“齐侯之子,卫侯之妻,东宫之妹,邢侯之姨。”(子:女儿。东宫:指齐太子。姨:妻的姊妹。)④泛指达官贵人。杜荀鹤《与友人对酒吟》:“客路如天远,侯门似海深。”(二)hòu [闽侯]县名,属福建省。逸:①逃跑;奔跑。《左传·桓公八年》:“随侯逸。”《国语·晋语五》:“马逸不能止,三军从之。”②散失;亡失。柳宗元《武功县丞厅壁记》:“壁坏文逸。”③隐逸。《论语·尧曰》:“举逸民。”《后汉书·赵岐传》:“汉有逸人,姓赵名嘉,有志无时,命也奈何!”④释放。《左传·成公十六年》:“晋人患之……明日复战,乃逸楚囚。”(楚囚:指楚军战俘。)⑤通“轶”。超越;超绝。王勃《滕王阁序》:“遥襟俯畅,逸兴遄(chuáng)飞。”(襟:胸怀。遄:疾速。)又过量,过分。《国语·周语上》:“国之不臧,则维余一人是有逸罚。”⑥安闲;安逸。《汉书·赵充国传》:“以逸击劳,取胜之道也。”张居正《学农园记》:“夫天子之尊,犹以不知穑事为耻,况其下者,何敢自逸?”⑦放纵;放荡。《战国策 ·楚策四》:“专淫逸侈靡,不顾国政。”逸豫:安乐,逸乐。《新唐书·伶官传》:“忧劳可以兴国,~~可以亡身。”也作“佚豫”。《汉书·薛宣传》:“躬有日仄之劳,而亡~~之乐。”豫:①安乐;快乐。《尚书·太甲中》:“无时豫怠。”(时:有时。怠:怠惰。)②和悦;愉快。《孟子·公孙丑下》:“夫子若有不豫色然。”(若:好像。然:……的样子。)③出游。特指帝王秋日出巡。《孟子·梁惠王下》:“吾王不豫,吾何以助?”《晏子春秋·内篇问下一》:“春省(xǐng)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省:察看。实:收成。不给:不足。)④预备;事先准备。《礼记·中庸》:“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荀子·大略》:“豫则祸不生。”⑤通“与(與yù)”。参与。钟会《檄蜀文》:“(唐)咨豫闻国事。”(咨:人名。)《后汉书·东夷列传》:“及楚灵会申,亦来豫盟。”无:①没有。跟“有”相对。陆游《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②副词。表示否定,相当于“不”。《商君书·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弱也?”③连词。表示条件,相当于“无论”、“不论”。《诗经·鲁颂·沣水》:“不小不大,从公于迈。”④通“毋”。不要。《古诗源·箜篌引》:“公无渡河,公竟渡河。堕河而死,当奈公何!”⑤非;不是。《管子·形势》:“则国非其国,而民无其民也。”⑥语气词。用于疑问句末,表示疑问,相当于“否”。白居易《问刘十九》:“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期:(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