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释义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诗句】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出处】唐·祖咏《望蓟门》。
【意思】诗人年少时虽未能象东汉班超 少时投笔从戎而立功西域,但眼望三边战势,仍是雄心勃勃,欲学汉代 书生终军向皇帝请发长缨,缚南越王来朝那样为国建功,报效国家。作 者巧用两个典故,表明自己立志报国的雄心壮志。
注: 终君,人名。
【应用】投笔吏,汉代班超本来 做抄书吏,扔下笔去参军,立功 边疆。请长缨,汉代终军请求用 长缨 (绳子) 把南越王捆到宫殿 上。少年时不如班超投笔从戎, 安定西域; 今日却要效法终军请 缨杀敌,创立奇功。语出唐·祖咏 《望蓟门》: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 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指为国从戎。 ◇敌寇侵陵,他们 “少小虽非投笔 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慷慨赴 难,视死如归。(何晓明 《百年忧 患——知识分子命运与中国现代 化进程》)
【全诗】
《望蓟门》
.[唐].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
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注释】
①唐时在蓟县(今北京城西南)设幽州,为边关重镇,开元、天宝时,在这 儿经常与契丹发生战争。本诗即写幽州地理 形势及战争气氛,同时表达了作者希望立功 边关的愿望。诗写得颇有气势,可见盛唐气 象。蓟门,原指春秋战国时的蓟城,在今广 安门一带。②燕台: 即幽州台,又名黄金台, 在北京金台路附近,相传燕昭王曾筑台置黄 金其上以招贤士。③笳鼓: 少数民族的军乐 器。汉将营:借指唐军营。④三边:指幽、 并、凉三州,均在边境。危旌:高挑的旗 帜。⑤沙场:战场。烽火:古代报警的火。 ⑥拥:环抱。蓟城:蓟县城,即幽州城。⑦请 长缨: 投军报国。缨,绳索。《汉书·终军传》 “(汉武帝)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 军 自请,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
【题解】
    唐代的范阳道,以今北京西南的幽州为中心,统率十六州,为东 北边防重镇。它主要的防御对象是契丹。玄宗开元二年,即以并州
     长史薛讷为同紫薇黄门三品,将兵御契丹;二十二年,幽州节度使张 守珪斩契丹王屈烈及可突干。这首诗的写作时期,大约在这二十年 之间,其时祖咏当系游宦范阳。
     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 指平卢、范阳这一带。“燕台一去”犹说“一到燕台”,四字倒装,固然 是诗律中平仄声排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起笔即用一个壮大的地 名,能增加全诗的气势。诗人初来闻名已久的边塞重镇,游目纵观, 眼前是辽阔的天宇,险要的山川,不禁激情满怀。一个“惊”字,道出 他这个远道而来的客子的特有感受。
    
【鉴赏】
     题中“蓟门”,为唐时防御契丹的重镇,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 本篇是诗人初至边塞时所作。
    “燕台一望客心惊”,起手便极为突兀,极富概括性,既点明了 题旨的“望”,又表现了望的总体印象“惊”,全诗的境界即从这一望 一惊生发开来。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黄金台,这里代指蓟门 重地。这一“望”,当不限于“望”某一地某一景,而是以一种极目 纵览的眼光,写边塞重镇给诗人的总体印象,总体感受。所以只这一 “望”,就让人感到其气势的不凡了。“客心惊”则写出诗人初到边塞 的特定感受。这一个“惊”字极为逼真,又极为巧妙,不仅含有大开 眼界的意味,而且更为下文一系列值得大惊的热烈兴奋场面打下伏笔, 接下去五句都是对一“望”一“惊”的具体描写。
   首先诗人的目光落在了“汉将营”上。汉将营中,笳声阵阵,战 鼓喧喧,一派生机勃勃、紧张操练的景象,其气氛的热烈、军纪的严 整,已先令诗人一惊。这一句是从听觉形象上写诗人之惊的,下面两 句则从视觉形象上下笔。“万里寒光生积雪”,北国大地,万里雪封, 一片寒光,这奇寒、奇雪该是何等壮阔的景象。读王维“隔牖风惊竹, 开门雪满山”的诗句,已觉其境界之开阔,但比起这万里寒光、万里 积雪来就略逊一筹了。这里的积雪不是一星半点,也不是满山满地, 而是万里寒光闪烁,怎能不叫人大为震惊,大开眼界! 这是俯视中的 景色,“三边曙色动危旌”则是仰视中之景。三边,指古代幽州、并州、 凉州之地; 危旌,指战旗。这一句写朦胧曙色中,到处一片寂静,唯 独鲜艳的战旗在高空中飞扬。这一动一静的对比,一大一小的映衬, 使诗境格外庄严肃穆,格外壮观。在这字里行间能强烈地感受到诗人 振奋的精神和高昂的情绪。
    五、六两句,则从边塞重镇的特定环境落笔。蓟门位于抵御契丹 入侵的前线,一旦烽火点燃,其攻可深入胡地,守则有海畔云山为天 然屏障,其地理位置,简直就是天生的军事要塞。这一“连”一“拥” 两字,生动地写出了蓟门能攻能守的地势,其境界的开阔,格调的高 昂,已将诗人之望与惊推向了高潮。
    于是,最后两句就很自然地逼出了堪称全诗精魂之笔,即由望而 直抒胸臆:“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里,前句用班超 投笔从戎、封定远侯比喻自己从军的决心,后句用终军请缨缚番王来 朝表示自己欲建奇功的抱负。这里虽连用两典,却毫无板滞堆砌之嫌, 读来反而有一种音调铿锵、字字千钧之感,使全诗在高亢的音调中结 束。
   这首诗由 “望”而“惊”开篇,通过不同角度,写望中所见,从 不同层次展示“惊”的心理过程,最终落到从军出塞上,真可谓大笔 起,大笔收,在惊心动魄中出场,又在慷慨从容中落幕,使这首诗具 有格调高昂、意象雄伟、气势磅礴的显著特点。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6:4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