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定之方中 |
释义 | 定之方中定之方中, 作于楚宫。 揆之以日, 作于楚室。 树之榛栗, 椅桐梓漆, 爱伐琴瑟。 升彼虚矣, 以望楚矣。 望楚与堂, 景山与京。 降观于桑, 卜云其吉, 终焉允臧。 灵雨既零, 命彼倌人, 星言夙驾, 说于桑田。 匪直也人, 秉心塞渊, 牝三千。 定星正照天中,在楚丘兴建王宫。用日影测量它的方位,楚丘的宫室就开始动工。宫室周围栽植榛树栗树,又栽椅、桐、梓、漆,长成伐它制作琴瑟乐器。 登上那漕邑旧城址,遥望那楚丘啊!望了楚丘又望堂邑,大山高丘观仔细。下来再到桑林察看,占卜卦儿说它吉利,这儿是个好地方。 春天时节雨纷纷,吩咐驾车官人,天晴备好车马早出驾,要到桑田去视察。不但这样关心百姓的农桑,他还用心公正虑谋深远,国泰民安没有几年竟有战马三千。 《定之方中》三章,章七句。这是一首赞美卫文公的诗。《诗序》云:“定之方中,美卫文公也。卫为狄所灭,东徙渡河,野处漕邑。齐桓公攘戎狄而封之。文公徙居楚丘,始建城市而营宫室,得其时制,百姓说之,国家殷富焉。”又郑《笺》云:“《春秋》闵公二年冬,狄人入卫,卫懿公及狄人战于荥泽而败。宋桓公迎卫之遗民渡河,立戴公以庐于漕。戴公立一年而卒。鲁僖公二年,齐桓公城楚丘而封卫,于是文公立而建国焉。”又《正义》:“作《定之方中》诗者,美卫文公也。卫国为狄人所灭,君为狄人所杀,城为狄人所入,其有遗馀之民,东徙渡河,暴露野次,处于漕邑,齐桓公攘去戎狄而更封之,立文公焉。文公乃徙居楚丘之邑,始建城使民得安处,始建市使民得交易。而营造宫室,既得其时节,又得其制度。百姓喜而悦之。民既富饶,官亦充足,致使国家殷实而富盛焉。故百姓所以美之。”根据以上记载来看,卫文公在国家危急关头,他能徙迁复国,从事建设,大兴农业,繁殖六畜,深谋远虑,复兴国家,所以国人作诗赞美他。据学者考证此诗作于鲁僖公二年(公元前657)和三年之间。诗中说到建设,要观察星宿,选好时令,根据日影,测定东西南北方位;勘测山丘,植树造林,发展农桑等,可以说这是一篇具有史诗性质的诗,很有历史价值和认识价值。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里引用这篇诗说: “这是卫为狄所灭(公元前660),文公徙居楚丘,营立宫室的时候,诗人赞美他的诗。我们看被蛮人战败了之后的民族,他的经营的力量是怎么样呢?种树,建筑,牧畜,耕作,井井有条,立地便恢复了起来。农业的生产力的发展程度可以想见了。” 全诗共分三章。清方玉润《诗经原始》眉评:“一章总言建国大观,二章追叙卜筑之始,三章终言勤劳,以至富庶。”该诗最大的艺术特色,就是通过行为刻画人物形象,表达主题思想。这是一首颂扬卫文公的诗,但全诗除了“匪直也人,秉心塞渊”一句赞语外,其余都是通过他的行为表现的。诗中写他亲自测量方位,选择地形,修建宫室,写他勘测山丘,考察桑田,文公夙驾劝农,使卫复兴。全诗的最后一句“牝三千”,点出了卫国已致富足。,马高七尺以上曰。牝,泛指高大强壮的马匹。当时卫国有这样的马三千匹,形容实力之雄厚,国富民强。郑《笺》:“天子十有二闲(马厩),马六种三千四百五十六匹,邦国六闲,马四种千二百九十六匹。”卫国之马已有三千,近于天子,其富庶可知。该诗就是通过这个典型事例,画龙点睛,写足了卫的强大,进而达到了赞美卫文公这个创业之主的目的。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