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官渡之战 |
释义 |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200年,曹操与袁绍争夺中原地区的关键性战役,也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因交战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史称官渡之战。东汉末年,群雄割据,逐鹿中原。经过近10年的混战,形成最强的两大割据者——袁绍和曹操。199年5月,袁绍灭了割据幽州的公孙瓒后,占有幽、冀、青、并4州(今河北、山西、山东东北部和河南黄河以北地区);曹操占有兖、豫2州(今山东西部、河南黄河东南部),并于建安元年迎汉献帝到许(今河南许昌东),取得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优越地位。双方各怀野心,企图独霸天下。袁绍决计进兵河南,与曹操决一雌雄。他选精兵10万,战马万匹,进驻黎阳(今河南浚县东北),企图直捣许都,一举消灭曹操。200年,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率军东进徐州,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逼降关羽,占据下邳(今江苏坯县南)。接着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严阵以待。官渡之战从200年2月到10月,历时9个月,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月至6月,曹军步步退却,在运动中消耗和偷袭袁军,积小胜为大胜,灭敌威风,壮己士气。2月,袁绍派大将颜良南下,包围了白马(今河南滑县东)。曹操只有2万兵马,力量对比极为悬殊。于是采取声东击西,分其兵力的作战方针。4月,曹操做出要北渡黄河袭击袁绍后方的姿态。袁绍急忙分兵西迎曹军。曹操出其不意袭击白马,杀袁绍大将颜良,袁绍闻讯派兵追来。5月至6月,袁绍大将文丑追击曹军,在延津南白马山中计被斩,连战皆输,袁军夺气。曹军士气大振,然后回军官渡,伺机破敌。第二阶段,7月至9月,官渡相持。袁绍虽然连战皆败,仍凭其优势兵力,密集推进,与曹操相持于官渡。7月,袁绍主力进至官渡北边的武阳(今河南原阳东南)。8月,袁军逼近曹寨,东西数十里,曹军也分军对垒相持。曹操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采取积极防御的方针,双方在官渡相持了数月。在这期间,曹操一度准备放弃官渡,退守许。荀彧提出,撤退会造成全面被动,应该在坚持中寻找战机,出奇制胜。曹操采纳了荀彧之计。9月,两军在官渡展开阵地战,曹军寡不敌众,还营坚守,袁军堆土山挖地道强攻,激战异常。第三阶段,10月,两军主力决战。由于袁绍谋士许攸投奔曹操,劝曹操偷袭袁绍乌巢军粮。曹操果断决定留下曹洪、荀攸固守官渡大营,亲率5000精锐,冒用袁军旗号,夜袭乌巢。袁绍误认为官渡曹营一定空虚,派高览、张郃率主力攻打,而只派少量军队救援乌巢。结果官渡曹营戒备森严,防守坚固,未能攻下。同时,曹操却猛攻乌巢,杀死袁绍大将淳于琼,全歼袁军,烧毁全部粮草。消息传来,袁军十分恐慌,军心动摇,内部分裂,大将张郃、高览又在阵前投降曹操。曹操乘机全线出击,大败袁军,歼敌7万余人。袁绍仓皇溃逃,只带了800骑逃回河北。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消灭了袁绍的主力,为他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