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宋词《踏莎行》 - 寇准 |
释义 | 宋词《踏莎行》 - 寇准诗词鉴赏《踏莎行①·寇准》春暮 春暮 春色将阑②,莺声渐老。红英落尽青梅小③。画堂人静雨濛濛,屏山半掩馀香袅④。 密约沉沉,离情杳杳⑤。菱花尘满慵将照⑥。倚楼无语欲销魂⑦,长空黯淡连芳草。 ①踏莎行,词牌名。 ②阑,残,尽。 ③红英,红花。 ④屏山,屏风。⑤杳杳,深远无边际。 ⑥菱花,镜子。 ⑦销魂,形容极度伤心。 这首作品是寇准含思凄惋,沉郁多情词风的代表,属于伤时惜别之作。词的内容借春色将去,美人唯恐自己青春逝去的愁闷,寄托唯恐自己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忧虑。全词于字里行间处处跃动着抒情女主人公对于红英落尽、芳歇春去的感伤与惋叹,流露出一种美人迟暮、青春易逝的惆怅之情,读之令人销魂,堪称闺怨词中的佳作。 上片起首三句写暮春残景,衬托出女主人公对于远在他乡的意中人渺茫的期待。春色将阑是概括性的叙述,莺声渐老是写耳中所闻,红英落尽青梅小是目中所见。这三句,营造出衰残、迟暮的情致,为写女主人公的伤春情怀制造了气氛。接着由室外景转向室内来,由写景转到写人。房屋是华美的,此刻静无人声,但觉细雨濛濛;屏风掩住了室内景象,只见那尚未燃尽的沉香,馀烟袅袅。以“馀香袅”来衬托室内环境的静,从而含蓄地写出女主人公的忧愁。 下片写女主人公落寞失望中,又一次回忆起昔日依依惜别时那私下的约言,然而对方一直音信杳然。这两句,把女主人公那种难忘往日恋情的内心情感深沉地表达出来了。“菱花尘满慵将照”,写女主人公懒于对镜梳妆,镜匣很久不打开,那上面都积满尘土了。这三句连贯直下,把她为情所苦,但却决不负情的心愫,通过句句加深,层层加重的复叠手法,表现得沉挚凝炼。结拍写女主人公心情极度难过。倚楼望远,希望看见意中人的身影,可是这时候眼睛所能望见的,只是长空暗淡、芳香连绵。而遥望着的那个人,却始终不见归来!以写景收束全篇,余韵无穷。 全词情景交融,意境浑然,风格清新,语言晓畅,写得情思绵绵,凄婉动人。词中以写景起,情由景生,又以写景结,以景结情,将暮春时节一位闺中思妇怀念久别远人的孤寂情怀抒写得委婉动人。 ●寇准,字平仲。他的诗词多是清新之作,著有《寇莱公集》七卷。他是北宋时期的稀世神童,聪慧过人。北宋杰出政治家,当时京城民谣有“欲得天下好,无如召寇老”之说。 ●《踏莎行》又名《芳心苦》《踏雪行》《柳长春》《惜余春》《喜朝天》。明朝杨慎《词品》谓此调名取自唐朝韩翃诗“踏莎行草过春溪”句。此调始见于宋朝的寇准、晏殊词。全词五十八字,上下片第二、三、五句皆押韵,均用仄声韵。上下片的首两句,必须用对仗。 ●据史书记载,寇准小时候,其父大宴宾客,饮酒正酣,客人请小寇准以附近华山为题,作《咏华山》诗,寇准在客人面前踱步思索,一步、两步,到第三步便随口吟出一首五言绝句:“只应天山有,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迈,回首白云低。”比世人皆知的曹植七步成诗还要快出许多,真是才思敏捷,出口成章。 ●“芳草”在古诗词中有着丰富的内涵:一象征离愁。《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乐府《相和歌辞·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以“青青河畔草”起兴,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二象征人事盛衰、怀古。“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唐·刘禹锡《乌衣巷》);三象征自然、回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四象征春天、生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五象征自己美好的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屈原“芳草美人”的象征即是。 寇准还有一首同题材同风格的作品,词中也描写了一位思妇的形象,可对比赏析。 江南春 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江南春尽离肠远,蘋满汀洲人未归。 此词以清丽婉转、柔美多情的笔触,抒写了女子怀人伤春的情愫。起首四句勾勒出一幅江南暮春图景:一泓春水,烟波渺渺,岸边杨柳,柔条飘飘。“波渺渺”,水悠悠,含有佳人望穿秋水的深情。“柳依依”,使人触目伤怀,想起当年长亭惜别之时。“孤村”句说明主人公心情之孤寂,“斜阳”句则包含有“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凄凉和感伤。结拍两句直抒胸臆,将女主人公的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使人感觉到她的青春年华正在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流逝。 两首词都有“芳草”这一意象。从形态上讲,芳草茂密青翠,绵延不断,伸向遥远的天际,使离人久久凝眺的双眼遇到了春天的颜色,目光便随芳草远远地延伸,自然而然,情怀也随之而去,飘至所思之人身边。一如离别相思之情,浓郁,深沉,悠长不断。 红英落尽春梅小。 倚楼无语欲销魂,长空黯淡连芳草。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远,蘋满汀洲人未归。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