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孙中山的北伐
释义

孙中山的北伐

自孙中山1920年11月回广东重组军政府,1921年5月5日就任非常大总统之后,始终以护法为号召,以发动北伐,推倒军阀政权,谋求全国统一为职志,声言“统一中国,非出兵北伐不为功。……总之,北伐之举,吾等不得不行。粤处偏安,只能苟且图存,而非久安长治,能出兵则可以统一中国。”[1] 为此,他在尽力谋求两广统一,联合西南各省的同时,还与皖、奉两系和解,结成“三角同盟”,广集同道,壮大力量,以谋首先推倒在北京当政的直系统治。但是,由于当时的国内外环境所限,孙中山的北伐征程充满了艰难困扰。
1921年9月,粤军在广西赶跑旧桂系领袖陆荣廷,两广局势的相对稳定为孙中山的北伐创造了条件。当月,孙中山发表《致海外同志电》,号召“凡我国人,务宜合力共进,踊跃捐输以助成统一,毋令全功亏于一篑也”[2]。10月8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北伐案,得到通过。15日,孙中山离广州,出发巡视广西,拟以广西为基地,集中军队经湖南北伐。12月4日,孙中山在桂林设立大本营,任命李烈钧为参谋长,胡汉民为秘书长,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再加许崇智、李福林的粤军和熊克武的川军,号称有兵力十万之众[3]。孙中山的北伐方略是:“吴(佩孚)逆若来,则用小包围之法,击之于衡宝一带。彼若退守武汉,则用大围之法,以荆汴、长岳为正面攻击,由汉水出萍樊为左翼,由赣出九江、黄州为右翼,三路以制其死命。两者皆以有他军为援,应为我之大利。闽王(永泉)攻赣之背面,鄂孙(传芳)乱吴之后方。形势既利,浙卢(永祥)皖马(联甲)即可据长江下游,而豫赵(倜)鲁田(中玉)共起,使直系更无归路。自来战略因于政略,吾人政略既同,斯为南北一致,以定中国。”[4]关于北伐的进军路线,有人主张先出湖南再下武汉,也有人主张先入江西再下东南,孙中山兼顾两方意见,于1922年2月3日发布北伐动员令,饬令李烈钧率滇、黔、赣军为第一路,自桂林经永州攻赣南鄂东,许崇智率粤军并联合湘军一部,经宝庆、湘乡攻武汉。27日,在桂林举行的北伐誓师典礼上,孙中山颁布誓词谓:“民国存亡,同胞祸福,革命成败,自身忧乐,在此一举。救国救民,为公为私,惟有奋斗,万众一心,有进无退。”[5]
然而,在北伐誓师表面的轰轰烈烈之下,孙中山的北伐征程并非一帆风顺。直系对北伐的政治阻挠和军事抗拒自不待言,关键是孙中山阵营内部对北伐的态度并不一致。孙中山本倚为军事主力的粤军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陈炯明(兼广州政府内务、陆军总长及广东省长),对北伐很不热心,公开声称“余之所见,以为北伐云者,尚非时机也”;“虽属传报孙中山部下众皆从事北伐之计划,唯余并无所知”[6]。10月24日,孙中山在南宁与陈炯明会晤,向他陈述北伐的意义,希望能抽调粤军一部参加北伐,并由广东负责北伐军的后勤供应。为了消除陈的疑虑,孙中山对他恳切地说:“吾北伐而胜,固事势不能回两广;北伐而败,且尤无颜再回两广。两广请兄主持,但毋阻吾北伐,并请切实接济饷械。”[7] 陈炯明仍不愿调其部队参加北伐,孙中山既无法说动陈出兵,只能令其回粤筹划北伐后勤与军饷,为陈炯明在广东图谋自立创造了机会,也为北伐留下了隐患。
就在北伐军刚刚出师之际,积极支持北伐的粤军参谋长邓铿(仲元)于3月21日在广州广九车站突遭人狙击(23日身亡),北伐后方顿失依赖,26日,孙中山在桂林大本营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决定先行回师广东,稳定后方。惟以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在酝酿之中,孙中山不愿失去乘直系首尾难顾之机出师北伐的机会,故在4月16日的梧州军事会议上,又决定改道经韶关向赣南进军。当日孙中山电召陈炯明前来会晤,商讨北伐事宜,为陈所拒,孙愤愤而言:“我们已经没有后方了。在桂林时,没有后方;现在到梧州来,也还是没有后方。我们只有以广州做后方,从韶关出兵。他总不能教我不革命。”[8] 20日,孙中山下令免去陈炯明的粤军总司令、广东省长和内务总长职,命广州政府外交、财政总长伍廷芳兼广东省长。5月初,第一次直奉战争正在进行中,4日孙中山在广州发布《声讨徐世昌令》,声明:“出师宗旨,在树立真正之共和,扫除积年政治上之黑暗与罪恶,俾国家统一,民治发达。所认为民贼者,惟徐世昌及共恶诸人。”[9] 6日,孙中山与胡汉民、许崇智等到达韶关大本营,此时奉军已在战争中失败,但北伐军态势已是箭在弦上不能不发。孙中山致函张作霖称:“此间准备完好,文于六日亲至韶关誓师讨贼,督饬各军急速进行,不变初志,以践前约。贵军精锐,未失所望,乘时反攻,使其首尾不能兼顾,彼虏既疲于奔命,则最后胜利,仍在吾人也。”[10]
经过调整后,孙中山督率北伐的军事部署是:以赣南为进军中心,赣州为夺取目标;以李烈钧任北伐军总司令兼中路总指挥,统领滇军朱培德部、黔军谷正伦部、赣军李明扬部,由南雄进攻大庾(今大余)、南康等地;右翼为粤军黄大伟、李福林、梁鸿楷部、赣军赖世璜部,由南雄进攻信丰、虔南(今全南)、龙南、定南等地;左翼为前敌总指挥、粤军许崇智部,由仁化进攻崇义、上犹等地。三路军队合共四万余人,超过当面的赣军陈光远部[11]。与此同时,孙中山还派人就商于浙督卢永祥,“切盼浙闽皆与我军同时一致动作”;“浙能于我军攻赣时即攻江苏,据南京为上策。我军得赣后会攻江苏为中策。然中策非我志也。我计由九江夹攻武汉”[12]
北伐军当面的对手——直系出身的江西督军陈光远部是直系在南方布局的薄弱环节,陈部实力有限,且为粤、闽、湘省三面夹击,态势孤立,陈又不能体恤兵士,缺额扣饷,专饱私囊,部队因此而士气低落,军纪松懈,战斗力不强。陈光远为前苏督李纯的部下,非曹锟、吴佩孚嫡系,与曹、吴关系不深,且在湘鄂战争期间对援鄂态度暧昧,意存观望,令吴佩孚颇为不满。北伐军入赣后,陈光远一面调集部队抵御,一面向北京政府求援,表示“军事方兴,需款万急,请饬财政部速筹拨巨款即汇来赣,以救燃眉”;“现在各军均在前线,后路一空,无队可援。除饬尽力支持相机办理外,请飞速派队来赣援助,方能御此大敌,保全危局”[13]。 但曹、吴虽然令蔡成勋领军援赣,其行动并不迅捷,以至陈光远抱怨,“此系南北兵争,而赣省首当其冲,以赣现有兵力,实苦敌众我寡,有守御之兵,即无策应之师,能顾一路,而不能兼顾各路,两电请援请弹,乃奉院部真寒两电,一无所应。光远惟有殚竭心力,激励部曲,勉尽撑持,至于利钝所不敢计也”[14]
北伐军在江西作战初期的进展较为顺利,自5月中旬入赣后连战皆捷,25日占大庾,29日占崇义、信丰,陈光远部无力抵御。6月上旬,北伐军与陈光远部在赣州连战多日,13日北伐军克赣州,兵锋直指吉安,陈光远自觉无力控制局势,15日弃职逃离南昌。当日,刚刚复职的大总统黎元洪拿陈光远开刀,作为废督裁兵之例,免其江西督军职,由援赣军总司令蔡成勋节制江西军队,免杨庆鋆代署江西省长职,任谢远涵代署江西省长。也在15日,北伐军决定二期作战计划,确定沿赣江两岸向北进击,19日占万安、泰和,直逼吉安,形势似乎大好。不过,为了迅速取得北伐的突破,孙中山将大部分部队放置在前线,广东后方没有足够可靠的留守部队,当陈炯明在后方显露异动之状时,孙中山无力控制,而又存有一鼓而下江西之心,对广东后方情势的演变关注不够,在北伐进军的胜利声中,后方不稳势将影响前方军情,致北伐功败垂成。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9/20 0:05: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