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孔平仲《霁夜》 - 宋山水诗赏析 |
释义 | 孔平仲《霁夜》 - 宋山水诗赏析孔平仲《霁夜》宋山水诗鉴赏 孔平仲 寂历帘栊深夜明,摇回清梦戌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孔平仲的诗很接近苏轼的风格,清新深婉,饶有思致。这篇《霁夜》;是他的写景佳作。 首联言夜深被“戌墙铃”惊醒,起句却先写醒后所见,叫“逆入”法。“深夜” 如何能“明”? 由颔联作答: 原来睡时雨骤风狂,天昏地黑,现在月淡云飞,雨霁了! “犹未醒”,明写睡之沉,坐实“摇回清梦”的“摇”字之韵味; 暗示雨住月出已多时,眼前已晴稳,毫无雨意了,伸足醒后发现雨霁时的愉悦,强化对夜霁的心理体验。至此,题意已写足。 颈联转写雨霁梦醒后听秋声、看流萤。“早有秋声随堕叶”,是听秋声时的心理活动,一笔既写过去,又写眼前,说明风雨之前树叶已开始飘零,暗写此刻已是深秋。 秋夜雨霁,天气清冷,孤衾独卧,凉意侵人。清空闪烁的流萤,陪伴着诗人的孤独。诗意从外在景物的描绘潜入人的心奥。此孤独感带着凉意,是一种淡淡的清愁。尾联落笔一转,放出一豪快语: 待明朝凭临南窗眺望,准会看到昨夜风雨将庐山洗出青绿万丈! 好景在明朝,驱走了孤衾独卧的诗人所感到的凉意,展示了“霁夜” 的前景,升华了全诗的 “霁”意。 此诗写 “夜霁”,写出了特色,写出了变化,写出了过程,写出了始末。这特色,在于对霁夜环境、景物、氛围及人之心境的多层次多侧面表现: 墙铃衬托的清寂,铃声摇醒的清梦,叶敲秋声的清响,流萤点划的清光,交织成清凉恬静的清景,加上诗人孤独清冷的清愁,已将清秋夜霁渲染得十分凄清。最后,又以雨洗庐山后的万丈青色作泼墨渲染,更把秋夜雨霁图描摹得清逸无比。诗人在谋篇布局中妙用时序交叉和虚实变幻。如起句写醒后所见,第二句写梦醒,颠倒了时序; 第三句写睡前风雨,第四句写睡梦中景象,与首联时序错杂; 第五句明写此刻,暗写早先,糅合今昔时差; 尾联写明朝,则是时空的延展。虚实变幻如: 首联出句为实境,对句却是虚境; 颔联出句“风雨”景象虽实,但“已何处”却又使之虚化; 对句“云月”虽实,但对“未醒”的人却虚设; 颈联出句“堕叶” 虽实,“早有” 之“秋声”则虚; 尾联全为想象的幻境,于景象却实。又如动静的对比: 首联出句为静景,对句写声响; 颔联出句风雨为动景,对句云月为静景; 颈联出句写听觉感受的静,对句写视觉感受的动; 尾联出句写动态的“望”,对句写静态的颜色 “青”。 这种精细的布局,着意的安排,及复合意象、复合时空的构图,显然比那种静止的、单纯的 “诗中有画”的山水诗高出一筹。这种对深细意趣的追求,正是宋诗区别于唐诗的显著特色之一。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