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子更易俗的传说
释义

子更易俗的传说

据传说,在很古很古以前,苗家有个风俗:死人不兴埋葬;大家都来分着吃了才好。呀!吃死人肉还叫好啊!那时候的人说,吃了死人肉,死者的亲戚繁荣昌盛,大家也都长命安康、人财两旺。因此,这古怪的风俗就一代代往下传。
可是,不晓得是哪一年,传到子更这个家就传不下去了。
传说,子更爹死得早,妈妈守着寡,风里来雨里去,勤苦挣扎,才把子更拉扯成人。他从小就懂得疼妈妈。有一回,子更在山里放牛,见自家的母牛生小牛时在草地上翻来滚去:“哞哞”惨叫,那痛苦的样子真叫人揪心;可当小牛儿生下地后,牛妈妈在它那胎水淋淋的身上,舔了一遍又一遍,那深情的母爱,又叫人心甜。从此,子更越加敬重自己的妈妈了。
一天,忽然听见三声响箭,子更还不晓得是哪样名堂,只见妈妈拿着刀子出去了。一会儿,妈妈提着块肉回来,一边哭一边架在火堆上烤,烤熟了送给子更,说:
“孩子,这肉香得很,趁热,快点吃吧!”
子更见妈妈哭着烧肉,哭着说话,这可把他搞懵啦!他一边吃着,一边问:
“阿妈,这些天又没有人打猎,为哪样有响箭?你才出去一小转,就能拿块肉回来呢?”
阿妈一听,哭得更伤心了,泪流满面地说:
“对门山上,你阿公死了!”
子更吃惊地问:
“那……那这是阿公的肉?”
妈妈哽咽着点点头。
子更也“哇”的一声哭了。他把肉放下,再也不吃了。
妈妈还是一再劝他说:
“吃呵!儿呀,快吃,吃了才好。”
子更还是不吃,他要妈妈讲讲这个古怪的风俗是从哪里来的。
阿妈这才告诉他:
“这是古老的规矩,是管人间生死枯草的天仙生老定下的:哪家死了人,就放三支响箭;听到响箭声,各家都要去一个人割死人肉回来吃。刚才听到箭响,我出去了,才知是你阿公死了。”她说着说着,又哭起来。
子更生气地说:
“不管哪个神仙鬼仙定下的规矩,阿公的肉我就不忍心吃。”
阿妈热泪簌簌地说:
“生老的规定违反不得!你不吃,我就来吃吧!”
说着,她一边哭,一边就吃起来,大半天才把肉吃完。
妈妈哭,子更也哭,他为从此失去了一个疼爱他的老人伤心落泪。
子更一年年地长大了。他上山打猎,得到很多野物,净拿好肉给妈妈吃,拿好皮给妈妈穿。他不让妈妈砍柴,挑水,怕累坏了妈妈,只让她在家烧火烤肉。这样,母子俩过了好些年好日子。
一天,妈妈突然老死了,子更哭得死去活来,眼泪哭干了,嗓子哭哑了。他伤心极了!哭着哭着,就扑在阿妈冰冷的怀里睡着了。他做了一个可怕的梦:四面八方的人,拿着刀来割他妈妈身上的肉。他跪着哀求他们,好话说了千挑万箩,人们都不听。他就扑在妈妈身上,不让人来割。人们把他拉开,眨眼工夫,妈妈就被割得只剩一副骨头架架了!他嚎啕大哭,哭醒来时,见自己的眼泪浸湿了妈妈的衣裳。他决定先不射响箭,拿板子做了一个木匣,将妈妈装殓了,用铁链将木匣子箍紧,想一个人偷偷地杠着上山埋了,可是一个人哪里杠得动呢!他想了一阵子主意,便朝天射出三支响箭。
不久,各家各户的人,都拿着刀来啦!人们里里外外瞧了一遍,不见子更妈妈的尸体,就都围着他问:
“你放了响箭,你阿妈死在哪里呀?”
子更指着木匣子说:
“被我装起来了。”
一个老人围着木匣子转了一圈,气呼呼地问:
“你想留着一个人吃吗?”
子更哭了起来,说:
“阿爷,我妈抚养我长大成人,好辛苦啊!我自己不忍心吃,也不让你们吃。我放响箭,是请大家来帮我把妈妈抬上山去埋了。”
那个老人“唉”地叹了口气,说:
“这好是好,只是没得这个规矩,不行吧?”
子更哭得更伤心了:
“妈妈抚养了我,我还吃她的肉,不忍心呀!”
老人又叹口气:
“唉,孩子啊,这种大事,不忍也得忍,你可知道这古规是谁定的?”
“知道,是天仙生老定的。”
“为哪样兴吃死人?”
“生老说,这样才好,子孙兴旺。”
“孩子,你既晓得了,为哪样不按老古规办呢?”
子更便问他:
“阿爷,你莫生气,我想问问你,生老的规定有哪点好?你可说得出来?”
“说得出来。”
子更又问:
“我爹妈在世时,吃过我爷我奶的肉,也吃了别家死人的肉,为哪样我家人丁不旺,爹妈只生我一个呢?”
老人结结巴巴地说:
“这……这……这个只是你一家嘛!”
子更再问:
“阿爷,你七十多岁了,不知吃了多少死人肉,连牙齿都吃黄了,为哪样你一个子孙都没有,现在却在你弟弟家住呢?”
老人又结结巴巴地说:
“这……这……这是老古规呀!”
“古规不好就得改嘛,人人有生有死,家家有老有小,不止我一家啊!”
老人问:
“你爹妈在世时,吃了别家死人的肉,你不让人家吃,能行吗?”
子更对大家说:
“大爹大妈们,哥哥弟弟们,姐姐妹妹们,我杀头牛来分给大家吃,代替我妈妈的肉吧。从今以后,我不吃别家死人的肉了。这样可行?”
哪个也拿不定主意,那个老人说:
“这好是好,得卜个卦问问生老,卦要是打开了,就杀牛代替;要是卦不开,还是割你妈妈的肉给大家吃。”
老人亲自砍一根白金竹做了个卦,在众人面前丢下地。卦分开来了。老人没话可说,众人也没话可说。子更便宰了一头牛分给大家。
众人各自提着牛肉回家了,一个也不愿帮子更抬妈妈上山去埋。
子更一家一户地去请求,哪个也不肯帮忙。子更回到家里,又扑在妈妈的木匣子上哭,越哭越伤心。
恰在这时,忽然听见楼梯上“啦啦——罗罗”“咚咚——喳喳”的响声,子更抬头一看,见一个白发老人站在楼梯上,双手拿着个像牛弯担样的东西在吹,一边吹奏着好听的歌子,一边用脚踢着吊起的像草墩样的东西,“咚咚——咚咚”的响得怪好听。
子更仰着脑壳问:
“阿爷,你是哪个呀?”
白发老人停止了吹、踢,笑眯眯地说:
“我是右梭老人。”
“你吹的踢的是哪样东西?”
“这吹的叫芦笙,踢的叫牛皮鼓。你要学,我就教你。”
“我妈死了,没有人帮我抬上山去安埋,正愁得要死,没心肠学那些名堂。”
右梭老人说:
“我就是为帮你的忙才来的。你要学会了吹芦笙和敲牛皮鼓,人们才会来帮你抬妈妈上山去安埋啊!”
子更听了,不明白,就问:
“这是哪样道理呢?”
右梭老人说:
“我的芦笙调是吹你妈一生辛苦劳累的事情,大大小小有三百六十个曲调。这是对老人的歌颂,劝人们敬重老人,不要忘记老人养育恩情的歌。人们听了这些歌,就不会再吃老人了,也会帮你抬妈妈上山安埋了。”
子更问道:
“这个芦笙好是好,人们可听得懂呢?”
右梭说:
“听得懂。我是用苗家苦歌、理歌和颂歌编成的,只要你学会吹芦笙,就能使众人听懂了。”
子更听了,感激不尽,愿意学吹芦笙。他爬上了楼,老人便用嘴唱,子更用芦笙跟着学。说也怪,这些芦笙调子,子更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不多一会儿,三百六十支芦笙曲子全都学会了,鼓也会用脚踢着敲了。
右梭叫子更将吊在楼楞上的鼓解了,连同芦笙一齐拿着走下楼梯。右梭老人说:
“好孩子,芦笙歌你学会吹了,牛皮鼓也会敲了,可是,你得用自己亲手造的芦笙和皮鼓才行啊!”
子更便和右梭老人学造芦笙和皮鼓的手艺。右梭老人拿过芦笙和皮鼓来,一样一样指教他,又对他说:
“这笙筒是用白木做的,这六根笙管是用白竹做的,这皮鼓筒子也是用白木做的。”
子更从来没见过白竹、白木,就问道:
“阿爷,到哪里去找这些好料子呢?
右梭老人告诉他:
“白竹、白木世上本来没有,前几年,鹌鹑去给阎王老爷拜寿,阎王老爷给它一些种子,叫他拿回人间来种。鹌鹑把种子带回来,撒在老祖宗住的东方山上。谁知撒种之后,天旱了七年,阎王老爷知道了,亲自来浇水,白竹、白木才各自长出三棵,到今年才都长大成材啦!阎王老爷留了一棵给人间。你顺着太阳出来的方向走去,就可以找到啦!”
子更感谢右梭老人,忙跪下向他叩头,可老人突然隐身不见了。这时,他才晓得右梭是个神仙。
子更转身对着盛妈妈尸体的木匣说:
“妈妈呀!神仙下凡来教我啦!我去找料子来造芦笙、皮鼓,好安埋你老人家。”
于是,子更背上弓,带上箭,别上砍刀,向东方走去。
子更晓行夜宿,走了几天,他想,东方的山很多,祖宗居住的是哪一座山呢?大路小路千万条,哪一条路才通到祖宗居住的山呢?他站在一个高山头上,望着接连不断的山头发愁,哭了。他的泪水一滴一滴的落在地上,越滴越多,滴下的泪水汇成一条河向前方流去。这条河逢山爬山,逢箐过箐,它流过的地方,顿时变成一条大路。子更揩干了眼泪,顺着自己泪水流成的道路走去。不知走了几天几夜,翻过多少大山,穿过多少野箐,才走到道路的尽头。
路尽头就在祖宗居住的东方大山脚下,山上满是古木修竹,莽莽苍苍,遮天蔽日,望不到头。白竹、白木在哪里呀?他一棵棵树都摸过看过,还是没找到。于是,他发起愁来。
就在这时,右梭老人的芦笙、皮鼓响了。子更循声找去,走到芦笙和皮鼓声音响的地方,看见一棵白竹和一棵白木生在一起,他刚到白木、白竹旁,芦笙和皮鼓的声音就停止了。他拔出砍刀,按右梭老人那芦笙和皮鼓的长短砍了下来,捆成两捆,搭在肩上就背着回家了。
子更回到家,一口气将芦笙和皮鼓都造好了,就不停地一边吹奏芦笙,一边踢敲牛皮鼓。悠扬的芦笙声和动听的皮鼓声,传到人们的耳朵里,人们成群结队地走来了。有的坐在子更的家里,有的站在房子外面。子更见人来得多了,便将右梭教他的三百六十支芦笙曲子从头吹起来。芦笙悠扬,鼓点轻敲,将妈妈一生的辛劳功绩,如泣如诉地吹了出来。悲切动人的歌声,传到人们的心里,人们听着听着,都轻声哭了起来。
子更整整吹了七天七夜,人们哭了七天七夜。芦笙曲子吹完了,人们还呆呆地站在那里哭泣,谁也不愿离去。
这时,那位苗家老人才对大家说:
“听了芦笙歌,我们才晓得天上的生老和地上的右梭两位神仙,都同意子更的做法。我们大家帮他抬阿妈上山去埋吧!”
众人听了,也都同意。
子更又杀牛请众人吃了,用牛心供祭在阿妈木匣子的前面。祭完,众人就抬着他妈妈上山安埋了。
从此,苗家死了人就安埋了,丧葬兴杀牛、吹芦笙和敲牛皮鼓的风俗,也就从此传来,一直到今天还这样做。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0: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