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诗文 姓名
释义

姓名

僧侣的姓名,在很大程度上受着民族习惯的影响。汉族地区的僧侣在取名用字上,受汉地习俗的熏染。同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僧侣的名字,也附和本民族的习俗。
汉地僧侣都姓释这是人所共知的。在世界宗教史上,古往今来,恐怕唯有汉地佛教对僧侣的姓氏如此作过统一。这一改革,透露着汉民族的宗法观念和伦理道德观念。
僧人姓释是从东晋弥天释道安开始的。道安以前的僧人姓很杂乱,大多是徒随师姓。跟谁学习佛法,就由谁取名,再加上师姓,就形成了徒弟的姓名。例如:般若学“六家七宗”代表人物之一支遁,俗姓关,后来跟佛经翻译家支谦学法,随之改姓为支。当然也有不改俗姓的,如朱士行。但道安认为,出家学佛,即绍释迦种,也就不应该再用原来的俗姓,应统一姓释。这就好像百条河流归大海一样,既然河水已入大海,就不应该用它原来的河名,而应该同名为海。道安在僧侣姓氏上的这一改革,为汉传佛教的广大僧侣所接受,一直延续至今。
僧人的名字又叫法名,法名是由归依师、戒师、法师所取。学法人虽遁入空门,但还没有受沙弥戒、比丘戒或菩萨戒时,由归依师或剃度师取名。这个名字是暂用名,非正式法名。当学法人受了三坛大戒之后,就要把正式的法名确定下来,并著录入册,写在度牒、戒牒上。
僧人取名,在佛教看来是一个由凡夫俗子转变为僧室的大事。所以,僧人在正式取法名时非常严肃庄重,并要举行一定的仪式。在仪式中,既要拜佛,又要拜师。《水浒传》第四回中描写鲁智深在五台山文殊院出家取名:先由长老选定吉日良辰,鸣钟击鼓,在法堂内齐集全院僧人;众皆披袈裟,到法座下合掌作礼,分作两班。行童引鲁达(智深)到法座下,由净发人给他剃光了头发。剃毕,首座将度牒呈上法座前,请长老赐法名。长老拿着空头度牒,说偈曰:“灵光一点,价值千金。佛法广大,赐名智深。”长老把度牒交与书记僧,书记僧填写度牒后,付与鲁智深收受。智深穿上长老赐予的法衣袈裟,摩顶受戒,出家礼成。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大致可以了解到宋代僧人取名,一般是在出家仪式上正式授予。
僧人出家后,不能再用俗姓称他的法名,也不能用释姓称他的俗名。例如:唐代著名高僧、佛经翻译家释玄奘三藏法师,俗姓陈,名祎,我们就不能叫他释祎或陈玄奘。但人们经常犯这样的错误,包括小说家在内,常把俗姓冠在法名前来称某僧,如“鲁智深”、“孙悟空”等等。这都不符合佛教的规矩。如果认真起来,只能称他们为释智深、释悟空。
僧人在取名用字时,一般多着眼于表现弘扬佛法、法海无边、善良聪慧、大彻大悟等佛教教义教理。所选用的字基本上都带有浓重的宗教色彩。有的甚至直接取自佛教天界诸神、圣人上师之名。我们翻看一下历代的《高僧传》、《名僧传》、《神僧传》和佛学人名辞典等就会发现,法名中最常用的字是:觉、悟、了、道、空、玄、因、果、寂、照、心、印、清、净、智、慧、惠、慈、真、如、性、海、法、宝、妙、德、僧、灵、光、圆、行、云、舟、安、通、达、文、神、宽、秀等等。特别是“慧”字用的频率最高。有人作过统计,历史上有二百九十一位僧人法名中带“慧”字,这恐怕还很不全面。僧人所以对“慧”字如此青睐,是因为修道的目的是求开悟,有慧才能说得上开悟,所以“慧”字很受欢迎。在古代,女尼取名多类同和尚,从名字上看,女性化不太明显,但也有常用字。如:净、贤、玉、琼、藻、莲、秀、晖等。现代尼姑的名字,逐渐趋向俗化,常常用一本宗派的字和一个表示兰草花木的字组合,有的已失去了宗教的特色了。
僧人的名字,汉族一般都是两个字,这是随顺民族习惯的,其他民族的僧侣则不尽然。有三个字的,也有四字、五字的,特别是蒙藏族的僧人们,更是如此。
有意思的是,俗人讲究名、字、号,出家学佛的僧人也有名、字、号。这既是受俗人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僧人取名用字的范围窄小,为了尽可能地避免重名,因而采取这样的“措施”。
在古代,名、字、号三者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其区别在于名是本生的,字、号是派生的。也就是说,本名具有“名以正体”的严肃性,居尊位。“字以表德”,“或以明志”、“或表行第”,次于名。号是别号,居卑位。朋友间一般称呼多用字号,很少直呼其名的,只有君王、父母、尊长才可称名。当然,它们中间也有意义上的联系,即名、字、号或同义,或近义,或互补呼应,或相对成义;一般是号从字,字从名。从出现的时间上来讲,殷商之前,人只有名而没有字号;商末周初,始有字;号出现得最晚,到了春秋才出现。古人用字、号的现象虽然出现得较早,但是,蔚然成风则已到唐宋时了。而佛教僧徒之用字号,大体晚于俗人。从有关资料可知,僧人采用字号,最早约出现于南北朝,如曾蒙梁武帝赐衣钵的真观大师(537—611),字圣达。不过,这时用字的僧人屈指可数,及至唐代尚不能普遍,号就更少了。到了宋朝。僧人用字号的渐渐多起来。但最初有的有字无号,如宋代的了性,字东菴,无号;也有的有号无字,如宋代的了然,号志涌,无字。当然,也有一些既有字,又有号的,像苏东坡、黄山谷的好朋友佛印和尚,他法名了元,字觉老,佛印是他的号。但毕竟很少。僧人用字号最普遍的是元、明、清三代,至此,基本上每个僧人都有字有号了。这三代可以说是僧徒姓名史上发展的黄金时代。
受宗法制思想的影响,汉民族十分重视子孙繁衍、传宗接代。为了明世次、分经纬,永保同祖血脉的长存贯通,北宋以后出现了一种按辈份取名的方法,即,凡是同宗同辈,均用一个固定的字代表一代辈份,一代选用一字,秩序井然,世次整肃。这种现象,也被佛家吸收。佛家本来就很注意师徒的传承,受宗法制思想的影响后更是这样。不过,佛家的辈份仍是以“法”为纽带的法缘关系,所以称为“法脉”。
我国佛教有法相宗、天台宗、华严宗、禅宗、净土宗、律宗、密宗等宗派。除法相宗和密宗的辈字无可查考外,其他五宗的辈字均有详细记载。现简单介绍如下:
天台宗,从智𫗱以下,用辈字六十四字演派,这六十四字是:
智觉慧圆,法性玄妙。明了思修,能宏祖道。
志广戒清,续宗演教。誓愿行深,寂光普照。
辉古腾今,周天朗耀。瑞遍沙界,天台为号。
佛传心印,四恩总报。世代永真,提衍经钞。
当然,这六十四字是后人编的,并不完全符合天台宗的实际情况。 比如智𫗱的大弟子叫灌顶,就不合上述辈字。
智𫗱下传二十六世,高明寺百松真觉大师(1536—1589,明代僧人)又演出了六十四字,并立六十四字名号:
大教演绎,祖道德宏。立定旨要,能所泯同。
功成谛显,了达则安。万象海现,孰分二三。
初门悟入,化法遂行。已他益利,究极彰明。
源深流远,长衍纪纲。百千之世,恒作舟航。
净土宗,从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灵峰藕益智旭(1599—1655)起演四十字:
智净真如行,全性起妙修。汇本分河息,归元觉海周。
守信培因裕,宏愿振先猷。扶律谈常旨,法道永千秋。
华严宗,从宗密(780—841,唐代僧人)起演派二十字:
宗福法德义,普贤行愿深。
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果。
贤首下三十一世,京都广善怀一庆余法师(生卒年不详)又从“庆”字起,演派二十字。宗密下二十二世,金陵紫竹林颛愚观衡禅师(1577—1644)从“观”字起,也演派三十二字。另外,柏亭法师(生卒年不详)续演派六十字,均在此从略。
律宗道宣律师(596—667)下传至第十三世,为金陵古林庵慧云如磬律师(1541—1615),再传三味寂光律师(1580—1645)为宝华山第一代,从如字起也演五十六字:
如寂读德真常实,福性圆明定慧昌。
海印发光融戒月,优昙现瑞续天香。
支岐万派律源远,果结千华宗本长。
法绍南山宏正脉,灯传心地永联芳。
三味又另演一派二十字。其后,又有传法祖师相继续字的。在此不一一列举。
禅宗,在六祖慧能大师之后,隆盛当时,门下弟子,星宿灿烂,随有五家分灯。这五家宗风各异,传法各有特色。这些宗派师徒相传,各用各的辈字。所用辈字大致情况如下:
临济,下第八世,至黄龙慧南禅师(1002—1069,北宗僧人,临济黄龙派鼻祖),演派二十字:
慧正普觉济,圆通湛海清。
广演法界性,永远德宏宗。
临济下第十二世,径山大慧宗杲禅师(1089—1163,临济杨岐派僧人),演派三十二字:
宗觉妙道,明了本真。恢宏祖印,联广慧灯。
性空法界,绍继续荣。圆通果满,福德转轮。
临济宗下传至十七世断桥妙伦禅师,演派十六字;十九世碧峰性金禅师,演派二十字。此后,二十一、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五世,均有演派。
曹洞宗,洞山下十四世顺德府净土寺万松行秀禅师(1166—1246,金、元时僧人),演派二十字:
行从福智立,贯彻八环中。
化统三千界,宏开洞上宗。
万松法嗣少林祖庭雪庭福裕禅师,从福字起,演派七十个字:
福慧智子觉,了本圆可悟。
周宏普广宗,道庆同玄祖。
清净真如海,湛寂淳贞素。
德行永延恒,妙体常坚固。
心朗照幽深,性明鉴崇祚。
衷正善禧祥,谨慤愿济度。
雪庭为导师,引汝归玄路。
但《佛祖心灯》的记载与上文略有出入,这儿不详述。
少林寺至今仍沿用上述辈字为众僧排列辈份。如名誉方丈名“德禅”,方丈名“行正”,就分属“德”、“行”二辈,即属上述辈字的第三十一、三十二代。如果我们到少林寺旅游,遇到某僧名: “行× ”或“永×”、“延×”的话,不用细问,就知道他们是德禅、行正的后辈。
沩仰宗,不知自何世起,从“宗”字演派二十字:
宗福法德慧,普贤行愿深。
文殊广大智,成等正觉明。
沩山下第四世慧清禅师的徒弟继彻禅师,又演二十字。
云门宗,到了第八世育王昙振优鸿禅师,演派计二十个字:
优昙从广政,了性悟真如。
德智圆通品,方知绍祖灯。
后又有光孝禅师续演,计二十字。
法眼宗,法嗣至第六世翠严嗣元祖光禅师时,演派计二十个辈字:
祖智悟本真,法性常兴胜。
定慧广圆明,觉海玄清印。
法眼宗后人也续演了几次字派,在此不再详述。
我们从以上各宗各派的辈字中,可以清楚地看到:佛家所选用的辈字,每个字都有其宗教含义。字与字组合起来,有的希望本宗派佛种昌隆;有的歌颂佛、菩萨、及祖师功德;有的表现本宗教理;有的是在修道上如何下功夫的法语佳句。读来颇有韵味。
社会虽已在不断现代化,但现在佛教搬字论辈的古风仍然很浓。在同出一师的师兄弟间,师兄和师弟法名的第一个字,都是同一个字,代表着这一代人的辈份。
这里顺便再谈一下傣族僧人的命名方式。以傣族的风俗习惯,男孩一般长到七、八岁时,就要送到佛寺里去当“小亏水”(预备和尚)。修学期满后,就要废掉乳名,由寺内的主持大佛爷为之取法名。命法名时,一定得和原来的乳名有语音上的联系。即,取乳名中的一个辅音字母,与另选的一个元音字母拼合,使之变为另一个音,而且这个字义又必须表示出与佛教的某种联系。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