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天目 |
释义 | 天目然云态最不常,其观奇甚,非山居久者不能悉其形状。山树大者,几四十围,松形如盖,高不踰数尺,一株直万余钱,六绝也。头茶之香者,远胜龙井,笋味类绍兴破塘,而清远过之,七绝也。余谓大江之南,修真栖隐之地,无踰此者,便有出缠结室之想矣。 宿幻住之次日,晨起看云,巳后登绝顶,晚宿高峰死关。次日,由活埋庵寻旧路而下。数日晴霁甚,山僧以为异,下山率相贺。山中僧四百余人,执礼甚恭,争以饭相劝。临行,诸僧进曰: “荒山僻小,不足当巨目,奈何?”余曰: “天目山某等亦有些子分,山僧不劳过谦,某亦不敢面誉。”因大笑而别。 (《袁宏道集笺校》) 此记以评赞为主,是游记之别体。在正面论赞天目之前,先以他山作陪衬。“凡山”云云,共六点,说明天下山水名胜往往存在缺陷,不能兼有众美。而天目则是例外。作者一口气列数出它的七大优点,不禁为之倾倒,而生“出缠绪室之想”。也唯知之切、爱之深如袁宏道者,方能标出天目之七绝。 作者评赞天目,语言简洁流丽,绝少抽象议论,一一见诸描绘,巧譬妙喻,令人叫绝。如形容天目山雷声,“若婴儿声”,把声音写活了,又含作者的喜悦之情,与平日厌闻惊雷的心情大不一样。又如描摹云海四句,都在目前,或状其形色 (“如绵”) ,或状其动态(如浪”) ,或状大片云层光采 ( “作琉璃海”) ,或状山尖出云之奇观幻想 (“若萍”)。这些形容云海的妙喻,引起小品选家陆云龙的连连赞叹: “佳境! 佳境! ”又写众壑飞流,“若万疋缟”,也简而如绘。其他几绝,虽未设喻作譬,也突出了天目的独胜之处。天目之石,“色”、“骨”、“径”、“壁”俱佳,非绝而何?庵宇精致,且建于“幽谷县岩”,也是一绝。山有巨石奇松,香茶美笋,皆可与他乡争胜,也可称“绝”。总之,中郎把天目的佳处、特点都标示出来了。结尾回答山僧的话,谐谑风趣,见出此游之乐。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