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
释义 |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告子下》) 【鉴赏】 这是一段耳熟能详的话,孟子意在告诫我们,如果想要大有所为,那么在面对外界的艰难困苦时,必须经受得住来自身体和心灵的重重压力,并不断增强自己处事的能力和见识。人经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内心困顿、思虑阻塞,然后才会有所奋发;表露于脸色、流露于语言,然后才能被人所理解。孟子的这一成才观,是在考察了众多历史人物的经历后得出的。他说:“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告子下》)因此,这一结论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和合理性。 在孟子看来,人只有承受得住逆境、困苦甚至绝望的磨砺,才能心性坚韧,才能担当大任。如傲雪盛开的梅花,天气越是寒冷越是开得灿烂。孟子的观点在汉代被司马迁重新演绎,他说:“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作也。”(《汉书·司马迁传》)在司马迁看来,这些经历过巨大困苦的人,都被激发起巨大的动力,创作出优秀的作品,这就是他著名的“发愤著书”说。文学创作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如此。英雄、圣贤并非天授,必然要经过无数的磨砺艰辛,最后屹立不倒者才可称之为英雄、圣贤。逆境、困苦是一种磨砺,是成功所必须的前提,能经受得住逆境考验的人才具备成功的品格。成功并非出于侥幸,彩虹的美丽来自于风雨的洗礼,成功的可贵亦当出自于忧患的磨砺。 |
随便看 |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