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 | 四、1991年高考“三南”题 |
释义 | 四、1991年高考“三南”题[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完成1—9题 由于中国古代的书法家要想使“字”也表现生命,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从感情和想象里体会到客观形象里的骨、筋、肉、血,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书法家就是借着这些“字”的形象来暗示他自己对这些形象的感情。这些形象在他的书法里不是事物的刻画,而是情景交融的意境。 中国人写的字之所以能够成为艺术品,有两个主要因素: 一是由于中国字的起始是象形的,二是中国人用的笔。由于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暗示着,在字的笔画里、结构里、章法里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于动作的关联。所以,写字在古代的正确的称呼是“书”。书者如也,书的任务是“如”,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用抽象的点画在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同时反映出或暗示出自然界的各种形象。这种“因情生文,因文见情”的字就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了。 第二个主要因素是笔。殷朝就有了笔,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也使中国画有了独特的风格。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用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所以巨细收纵,变化无穷。这是欧洲人用鹅管笔、钢笔、铅笔以及油画笔所不能比拟的。书法家就是运用这支笔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书法艺术,使中国的书法成为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 1.联系上下文,“纵横有托,运用合度”(加横线的)的意思是( ) A.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各种物象,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B.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C.笔画的运用都依托于各种物象,并且分寸把握得当 D.笔画的运用都寄托着作者的心绪,并且合乎构字的法则 2.文中的“方法(加△处)指的是( ) A.抽象的点、线、笔画 B. 书写时的笔法运用 C.汉字的象形特征 D.作者的感觉、想象 3.文中说“中国字在起始时是象形的”(﹏﹏处),为了印证这个说法,请在“日”、“月”、“山”、“水”、“人”五个字中任选两个字,写出他们起始的字体。 □ □ 4. 文中“潜存着、暗示着”(=处)的意思是( ) A. 字体虽变,象形仍然是汉字的主要特点 B. 书家写字时,字形里仍存在象形的意境 C. 现代汉字中,象形的特点已不易辨识 D.经过演变,汉字已成为抽象的表意符号 5.“书者如也”(加……处)的“如”,意思和用法与下面哪一个“如”字相同? ( ) A. 称心如意 B. 一见如故 C. 今不如昔 D. 如数归还 6. “巨细收纵,变化无穷”(﹌处)的意思是( ) A.笔的品种繁多 B.制笔方式多种多样 C. 运笔方法灵活多变 D. 书法作品丰富多采 7. 在一段话里,有的词语省略后影响不大,有的省略后就会使原意受到损害,甚至出现语病。下面的话语中,哪一处带墨点的词语是不能省略的?( ) A. (书法家)就须用他所有的方法和工具在字里表现出一个生命体的骨、筋、肉、血的感觉来。 B.但在这里不是完全像绘画,直接模示客观形体,而是通过较抽象的点、线、笔画,使我们…… C. ……就像音乐和建筑也能通过诉之于我们的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来启示人类的生活内容和意义一样。 D.这个特殊的工具才使中国人的书法有可能成为一种世界上独特的艺术。 8.通观全文,对第一段中“这种内心情感也能在中国书法里表现出来”的正确理解是( ) A.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家倾诉着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B.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家披露了自己的生活态度。 C.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家表达了对客观世界的认识。 D.在我国的书法艺术中.书家展现着自己审美情感。 9.怎样才能比较完整地表述书法艺术的创作? 从下列判断中选出三项,再想一想表述时应先说什么,再说什么,将序号依次填写在横线上。____ A. (书法家)利用抽象的点、线、笔画。 B. (书法家)表现了自己对物象的把握、理解和感情。 C. (书法)反映了生活的内容和意义。 D. (书法家)借助笔画、结构和章法。 E. (书法)反映了书家个人和民族的美感。 F. (书法家)模示了有生命的物体。 [题解] 第1题: 考查对语句的理解力。“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是蔡邕说的,开头说“凡欲结构字体”,可见是就书法“结构字体”而言的,“运用有度”的“度”,应指“构字的法则”,把“度”理解为“分寸”,显然有悖原文。据此BC项可排除;蔡邕说的话中有:“皆须象其一物,若鸟之形,若虫食禾,若山若树”,可见“纵横有托”,应为“依托于各种物象”,而不是“寄托着作者的心绪”。 答案: A。 第2题。考查对词的理解力。“方法”,指解决问题或处理事情的门路和办法。这里指书写的方法,即笔法。A、C项讲的是汉字本身的形体、笔画、特征,不属于运用的方法;D项更与“方法”无关。 答案: B。 第3题: 考查文字知识。 答案: 第4题。考查词语的隐含义。首先可排除D项,因为它背离了“潜存”、“暗示”;C项强调“不易”,也与“潜存”、“暗示”相左;A项,“象形”仍是“主要”的,提法过于武断,与原文表达的意思有差异;联系全句,“潜存着、暗示着”的主体是“形象化的意境”,这“形象化的意境”,正是针对前文的“象形”。正确的理解宜为:“字体”虽变,“意境”尚存,书法家写字时,不管写什么字体,象形的“意境”仍“潜存”在字形中。 答案: B。 第5题。考查字义“书者如也”中的“如”字,文后有所解释:“写出的字要‘如’我们心中对物象的把握和理解”,可见这“如”是“像、好像、如同、就像”的意思。A项的“如”,作“合”、“顺”、“适合”讲;C项的“如”,作“及、比”讲,D项的“如”作“依照”讲。 答案: B。 第6题。考查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全句“中国人的笔……”,是因果复句,“因”是“它铺毫抽锋,极富弹性”,“果”是“巨细收纵,变化无穷”。A项讲“笔的品种”,B项讲“制笔方式”,无法与之构成因果关系;D项讲“书法作品”,更与“因”无关;C项“运笔方法”,可以与笔的“铺毫抽锋,极富弹性”形成因果关系。 答案: C。 第7题。考查词义对句义的影响。题干中“影响不大”并不是说没有影响,“受到损害”指的是影响很大。A项中的“一个”,只是对“生命体”的限制,去掉后文意仍通;B项中的“较”,省略后程度上有差异,但影响文意不大;D项,由于中国书法确实正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独特的艺术”,因此省略“有可能”,也符合客观实际;C项的语句从整个句子来说是作为喻体而存在的。喻体为“情感及身体直感的形象”,本体为“感情和想象”,如果省略掉喻体的“及身体直感”,本体的“想象”就难以落实,“使原意受到损害”。省略后变为“诉之于我们的情感的形象来启示……”,出现语病。 答案: C。 第8题。考查对句意的理解力。这句话不仅是对第1段的概括,也是全文的主旨,应结合全文的文意分析。A项的某些意思可以为D项所概括,但A项却不能涵盖D项;B、C两项,与文意不合,更接近于文学或哲学的功能。 答案: D。 第9题。考查综合概括能力。对“书法艺术创作”进行“表述”,首先要考虑表述的内容,对选择项进行筛选;其次安排表述的次序,对筛选下来的选择项重新调整次序。从内容看,A项已被D项涵盖,C项不属于对书法艺术创作的表述,F项已被B项涵盖。因此,A、C、F三项可排除。从次序看,一般表述是:“形式——内容”,“物——人”,“实体——感情——审美”,“小——大”,“具体——抽象”。 答案: D、B、E。 |
随便看 |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