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诗文:

 

古人力文学,所务安疲甿。今人力文学,所务惟公卿。
大贤重邦本,屈迹官武城。劝民勤机杼,自然国用并。
但见富贵者,知食不知耕。忽尔秋不熟,储廪焉得盈。
贡艺既精苦,用心必公平。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一夫若有德,千古称其英。陶潜虽理邑,崔烈徒台衡。
浊者必恶清,瞽者必恶明。孤松自有色,岂夺众草荣。
为刀若不利,焉得宰牛名。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
好去立高节,重来振羽翎。

《送徐群宰望江》唐朝诗人邵谒的作品。

【注释】:

吾:

①代词。《论语·学而》:“吾日三省吾身。”②通“禦(御)”。抵御。《墨子·公孟》:“厚攻则厚吾,薄攻则薄吾。”③[吾子]对人的尊称。《左传·成公二年》:“病未及死,吾子勉之。”

道:

(一)①道路。《史记·陈涉世家》:“会天大雨,道不通。”②水流通行的途径。《左传·昭公十三年》:“秋,晋侯会吴子于良,水道不可,吴子辞,乃还。”(会:约会。良:地名。)③取道。文天祥《指南录后序》:“道海安、如皋,凡三百里。”④方法;途径。《论语·里仁》:“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⑤技艺。《论语·子张》:“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⑥宇宙万物的本原。《周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⑦规律;道理。《荀子·天论》:“循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循:遵照。贰:不专一。)⑧政治主张或思想学说。《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哉。”⑨好的政治局面。《论语·季氏》:“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⑩道德;道义。徐阶《送司封仲芳杨子赴留都》:“古道日沦替,群谀纷追随。”(沦:沦亡。替:衰落。谀:阿谀,奉承。)(11)道家。上古思想流派之一。(12)指道术。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二:“子若学道,即有仙分。”(13)行政区划名。1. 唐初分天下为十道,开元二十一年增至十五道。2. 清代和民国初年曾在省以下设若干分守道。(14)说;讲述。《盐铁论·遵道》:“饰虚言以乱实,道古以害今。”(15)量词。用于命令、题目等。《新唐书·选举志》:“进士试诗、赋及时务策五道。”(二)dǎo ①同“導”。1.疏通。《左传·襄公三十一年》:“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决:河流决口。克:能。)2. 引导。《汉书·张骞传》:“唯王使人道送我。”②治理。《论语·为政》:“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政:政令。齐:整顿。免:免于犯罪。)③介词。从;由。《汉书·淮南王安传》:“诸使者道长安来,为妄妖言。”

不:

(一)①不。《后汉书·班超传》:“不入虎穴,不得虎子。”《诗经·魏风·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悬)特兮。”(特:三岁的兽。)②非;不是。《荀子·君道》:“能中是者取之,是岂不必得之之道也哉?”③无;没有。《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德而有功。”④未。《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⑤句中助词。无实义。《逸周书·皇门》:“我不则寅哉寅哉!”[不禄]士死的讳称。《礼记·曲礼下》:“天子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二)fū花萼。后作“柎”。《诗经·小雅·常棣》:“常棣之华,鄂不(wěi)。”(常棣:即棠梨树。 鄂:同“萼”。 :有光采。)

遗:

(一)①失去;丢失。《韩非子·难三》:“齐桓公饮酒醉,遗其冠。”《淮南子·原道》:“禹之趋时也,履遗而弗取,冠挂而弗顾。”(履:鞋。冠:帽。)②遗漏;忽略。《韩非子·有度》:“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③遗失;遗漏的东西。司马迁《报任安书》:“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阙:缺失。)④舍弃。贾谊《治安策》:“商君遗礼义。”(商君:指商鞅。)⑤遗留;留给。《史记·韩长儒列传》:“兄弟不能相教,乃为太后遗忧。” ⑥前代遗留的风气、风格等。王世贞《艺苑卮言》卷四:“卢(照邻)、骆(宾王)、王(勃)、杨(炯),号称四杰,词旨华靡,固沿陈、隋之遗,翩翩意象,老境超然胜之。”⑦特指死者留下的。诸葛亮《出师表》:“深追先帝遗诏。”(追:追念。)⑧剩下。曹操《蒿里行》:“生民百遗一。”《汉书·食货志上》:“地有遗利,民有余力。”⑨超脱。贾谊《鵩鸟赋》:“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⑩排泄。《南史·梁豫章王综传》:“尝改岁后,问讯临川王宏,出至中阁,登宏羊车次遗粪而出。”(11)坠;落。刘向《九叹·思古》:“目眇眇而遗泣。”(泣:眼泪。) (二)wèi ①给予;赠送。《史记·魏公子列传》:“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②特指馈赠。古乐府《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③送达。《三国演义》第三十三回:“表然其言,先遣人以书遗谭。”④指送行。《商君书·画策》:“强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得:指立功取胜。无:同“毋”。)

遗贤:

未受任用的贤人。《书·大禹谟》:“嘉言罔攸伏,野无~~。”

贤:

①有德行;有才能。《左传·隐公三年》:“先君以寡人为贤。”②指有才能的人。《谷梁传·文公六年》:“使仁者佐贤者。”(佐:辅助。)③优良;美善。韩愈《谢自然》:“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④胜过;超过。《墨子·公孟》:“知有贤于人,则可谓知乎?”⑤劳苦。《诗经·小雅·北山》:“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⑥对人的敬称,多用于平辈或晚辈。《史记·刺客列传》:“妾其奈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⑦作第二人称的敬称。苏轼《李行中秀才醉眠亭》:“醉中对客眠何害,须信陶潜未若贤。”⑧车毂贯穿的孔,在车辐内一端略大的称贤。《周礼·考工纪·轮人》:“五分其毂之长,去一以为贤。”

霄:

①云霓;云气。扬雄《甘泉赋》:“腾清霄而轶浮景兮。”②天空。陆机《挽歌诗》之二:“广霄何寥廓。”③通“宵”。夜。《吕氏春秋· 明理》:“有昼盲,有霄见。”④通“消”。消除。《墨子·经说上》:“霄尽,荡也。”

汉:

①河流名。汉水,也称汉江。为长江最长的支流,发源于陕西省宁强县,流经陕西、湖北,在武汉市入长江。《孟子·滕文公上》:“决汝、汉,推淮、泗,而注之江。”②天河;银河。《汉书·天文志》:“(王梁)旁有八星,绝汉,曰天横。”《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③男子。陆游《雨夜不寐,观壁间所张魏郑公砥柱铭》:“世间岂无一好汉,叱咤喑(yīn)呜气吞虏。”(喑呜:怒喝声。)④朝代名。1. 刘邦建,公元前206~公元8年,史称“西汉”;刘秀建,公元25~220年,史称“东汉”。2.五代之一。刘知远建,公元947~950年,史称“后汉”。⑤民族名。汉族。《汉书·匈奴传下》:“近西羌保塞,与汉人交通。”

期:

(一)①约会。《诗经·鄘风·桑中》:“期我乎桑中。”又约定。《谷梁传·隐公八年》:“不期而会曰遇。”②预定的时日;期限。《史记 · 陈涉世家》:“失期,法皆斩。”③限量;限度。《诗经·小雅·南山有台》:“乐只君子,万寿无期。”(只:语气词。)④期望;要求。《韩非子·五蠹》:“不期修古,不法常可。”⑤必;必定。《左传·哀公十六年》:“期死,非勇也。” (二)jī 同“朞”。一周年、一整月或一昼夜。《左传·襄公九年》:“行之期年,国乃有节。”(节:节余。)

芳:

①花草的香味。《楚辞·九章·悲回风》:“兰芷幽而独芳。”又泛指香气。《新语·术事》:“有女而无芳泽之饰。”②花草。屈原《离骚》:“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③美好;好。傅山《乙酉岁除八绝句》:“摩云即有回阳雁,寄得南枝芳信无?”(阳:指衡阳。)④贤德的人。屈原《离骚》:“昔三后之纯粹兮,固众芳之所在。”⑤通“房”,草木结果实的子房。《吕氏春秋·审时》:“先时者,茎叶带芒以短衡,穗巨而芳夺。”

芳馨:

①芳香。白居易《答桐花》:“受君封植力,不独吐~~。”②指香草。《楚辞·九歌·山鬼》:“折~~兮遗所思。”

馨:

①散布很远的香气。《尚书·君陈》:“黍稷非馨,明德惟馨。”②流传久远的道德或名声。刘禹锡《陋室铭》:“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③香;芳香。《楚辞·九歌·山鬼》:“折芳馨兮遗所思。”[馨香]1.远播的香气。《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2.指作祭品用的黍稷。《左传·僖公五年》:“若晋取虞,而明德以荐馨香,神其吐之乎?”(晋、虞:春秋时二国名。)3.比喻流传后世的好名声。惜秋、旅生《维新梦》:“男儿抱热血,君子不偷生,光彩留今史,馨香贻后人。”[宁馨]这样。《晋书·王衍传》:“何物老妪,生宁馨儿?”(何物:什么;哪一个。妪;妇女。)后人以字面义称好孩子为“宁馨儿”。胡仲弓《为续芸赋诗》:“芸居老衣钵,付与宁馨儿。”


诗文 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释义

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

“吾道不遗贤,霄汉期芳馨。”诗句出处:《送徐群宰望江》;是唐朝诗人邵谒的作品。

随便看

 

诗文大全共收录221028篇诗文,基本覆盖所有常见诗歌美文的中英文翻译及赏析,是不可多得的汉语学习材料。

 

Copyright © 2021-2024 Brocanteu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 13:09:01